大都会博物馆馆长:明年将在南京办青铜器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2-21 11:25:17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康柏堂 Thomas P. Campbell

观众正在国博欣赏高更作品《沐浴的塔希提女子》。

140余年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大都会”)发展成了世界博物馆四强,至今已收藏了包括全世界文明在内的约三百万件文物艺术品。日前,大都会珍藏的西方文物艺术品首次大规模登陆中国,汇集了伦勃朗、凡·高、莫奈、雷诺阿、塞尚等大师百余件杰作的“道法自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精品展”将在国博展至5月9日。

借着发布会前的空当,新京报记者专访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总掌门人康柏堂。2008年,46岁的康柏堂成为大都会总掌门,当时在金融危机下,众多博物馆的经费和观众量都遭遇严峻考验,甚至有些艺术机构关门,但他执掌的大都会在2011年反而迎来了观众参观量的最高峰。这些年也是中国博物馆、美术馆蓬勃发展的时期,康柏堂说,因为人们意识到艺术可以寻根,“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能通过艺术进行交流的时代。”

解读“道法自然”展

展览主题

“道法自然”的提法出自国博馆长。老子提出“道法自然”,是指人与自然要保持天人合一。老子的智慧引导了中国艺术和亚洲艺术发展,这种思想恰恰和此次主题相契合。此前从未有过此主题、此规模的展览在中国展出。

参观建议

中国观众最欢迎的作品可能是凡·高、莫奈的,但事实上,策展人彼得先生对展品进行了精心挑选,涵盖了非常多的门类,包括雕塑和油画等,这次主要想集中展示馆藏的西方艺术品,因为大多数观众对于西方艺术品并不熟悉。这个展包括了不同艺术门类,时间跨度也很长。

经营大经济环境下,自负盈亏反倒是优势

新京报:你觉得大都会跻身世界级顶尖博物馆的法宝有哪些?

康柏堂:大都会建馆之初并没有藏品,但在140多年发展中,得到了世界各界的关注,包括资助者的支持(资金和展品捐赠)。

另外,关键的因素是,大都会拥有世界一流的学术人员,他们工作有激情、敬业,就像化学分子,将展品、社会各界支持等因素都聚集到一起,进而释放出最大的能量,成就了大都会今日的地位。

新京报:金融危机曾令众多博物馆遭遇严峻考验,你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康柏堂:美国博物馆体制与欧洲并不同,美国博物馆自负盈亏,由此收入来源于票务和基金等项目,而欧洲则有政府资助。在大的经济环境下,这反而成为我们的优势。

大都会能在经济不景气时受人关注与其坐落于纽约也有关,纽约旅游人数很多,我们尽量使大都会更贴近公众、服务公众。

第三大措施则是,通过广告提高公众参与性(注:启动了名为“我们该见面了”的宣传活动,大都会英文简称Met的另一层含义是“见面”)。我们希望能向公众传递出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贴近生活的理念。

对比现在是能通过艺术进行交流的时代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博物馆、美术馆事业蓬勃发展?

康柏堂:大都会建于19世纪70年代,正好是美国博物馆蓬勃发展的时代。从中国近年的艺术和文化博物馆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对文化艺术的兴趣和热情。随着世界的变迁,艺术逐渐成为让我们寻找自己根源并加深彼此了解的途径,所以说,现在是一个能通过艺术进行交流的时代。

新京报:不过现在很难像19世纪那样有机会收集到世界各地的珍贵藏品,与大都会等比起来,你觉得国博要真正成为世界顶级博物馆,要努力的方面有哪些?

康柏堂:世界级博物馆有几大指标:一是建筑,二是藏品,三是观众,四是策展人和学术研究人员。藏品可以通过收集,观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吸引,但核心是策展人及学术研究人员。要具备一批专业人员,才能策划非常有学术意义且被大众高度接受的精彩展览,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一个博物馆的世界地位。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有思想的自由。

新观念,新动作

把藏品信息高质量数字化

网络技术的应用以一种令人惊讶的方式吸引新的观众,对我来说,让大都会所有的藏品信息数字化,并且呈现的是高质量的内容,是我在工作中优先考虑的。在这方面,我们目前确实开展了很多工作。

明年在南京办青铜器展

过去三十年里,我们策划过非常大型、重要的中国艺术展览。令我感兴趣的是,现在来自中国的观众不断增加,对艺术品的兴趣也呈现多元化趋势。明年我们会在南京博物馆举办馆藏的中国青铜器展。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李健亚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侯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