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台湾著名雕塑家朱铭先生在西安美院做学术演讲。杨晓阳、王胜利和陈云岗、石村、王志刚教授等与朱铭先生一行进行了短暂的会晤。中国美术馆艺术研究部主任陈履生先生在演讲中对朱铭先生的艺术成就做了系统的分析与解读。
而"功夫--太极系列"、"人间百态系列"最为知名,作品遍布世界各地.
朱铭,1938年出生在台湾苗栗,由于家庭的贫困和政治的动荡,他上完小学就辍学了。后来,朱铭师民间艺人,以雕刻佛像和工艺品为生。1968年,朱铭用诚心感动了台湾现代艺术先驱杨英风,投其门下,并最终由一个民间艺人成长为一名雕塑家。
1976年,朱铭在台北举办了首次个展,作品多取材于台湾民风民俗,从乡间的水牛到乡民的劳作,还有儿时历史书里的孔子、关公、鲁智深等形象。尽管关注乡土,但朱铭在表现手法上却大刀阔斧,线条粗犷,已显露出他日后充满爆发力的艺术风格的雏形。
就在其乡土风格备受好评的时候,朱铭却在艺术上“出走”了,开始创作风格迥异的“太极”系列雕塑。朱铭告诉记者,当时有很多争论,多数人认为他不应该背离乡土题材。但他顶住了压力,因为他认为太极同样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其中蕴藏着丰富、深厚的美学、哲学思维。
朱铭的“太极”,最终得到了艺术界的认可,成为了其雕塑语言成熟和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从水牛到太极,艺术家朱铭始终没有离开传统,而是从传统介入,由传统中爆发,在理解传统中得到升华。
朱铭祖辈由福建泉州迁居台湾已有7代。这位带着浓浓闽南乡音的艺术家却特别喜欢字正腔圆的京剧,迷恋京剧抽象的表现方式。朱铭还喜欢写诗、写对子、练书法,喜欢看历史题材的书籍和影视剧。他说:“通过这些功课,我能够与祖先对话。我们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不能对自己的祖先太陌生。”
“中国当代艺术家向西方取经,这没有问题。但是,我们的祖先留下那么多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更多地向祖先取经。”朱铭说,“对于中华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通过艺术实践去传承,去升华。”他强调,不了解祖先,所谓艺术上的“中西融合”就是一句空话;一味搞所谓的“前卫艺术”,只会反倒失掉了自我的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