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陷阱一直是令藏家头疼的大问题。日前, 一位多年从事限量收藏品营销的业者透露了行业内幕,称不靠谱的收藏品多采用炒作热门题材、夸大内在价值、请名人代言、著名单位捧场等花招欺骗消费者,很多产品的成本不到售价的1/10。
成本:一幅金箔画卷仅三五百元
李先生卖限量收藏品已经多年,他最近正在家歇着。“现在经济不景气,手上的项目都暂时停下来了。”据他透露,限量藏品的市场很大,但也分靠谱和不靠谱的,比如仿真书画和陶瓷相对靠谱,性价比相对较高,而像范曾代言的金币和黄金画卷,在整个限量收藏品种里,是水分最大的一类。
这个行业最坑人的地方,就在于暴利和通过炒作误导大众。“例如十二生肖像金币这种东西,1.88万元的售价,除了纯金以外,加上包装,产品成本可能不到1000元,那幅画卷,即使用金箔做,也就三五百块钱成本,主要的费用在广告宣传上,比如报纸一整版广告5万元,他卖掉四五套就打平了,所以敢大肆做广告,一个产品卖下来,收入几个亿很正常。老百姓不相信广告?不可能,我们以前有的产品还卖脱销呢。”
据李先生透露,限量收藏品一般会找特别容易炒作的题材,在宣传上夸大其内在价值,内容上打擦边球,“比如金币藏品就在故意混淆国家正式发行金币的概念”。另外,还请名人代言,请权威单位出面或收藏、监制,就是为了让大众相信其收藏价值。
据悉,曾有某企业老总请一位写手撰写藏品宣传文案,写完后请老总过目,老总哈哈大笑:“你写得这么实在,我还能卖得掉吗?”说完,老总另拿过一份文案,那上面完全是花哨的炒作和明目张胆的欺骗,可老总就是满意。
花哨炒作的背后,是对价值理念的严重背离。某次行业内部沙龙上,有人提出限量藏品要讲性价比,遭到了现场许多老总的嘲笑。某老总甚至宣称:“我们就是要做××(某欧洲奢侈品牌),成本要绝对控制,价钱可以卖得很高。”
成本低下的理念反映到藏品上,就是离谱。李先生称,南方有家公司卖“金书”,号称是用黄金做的古代经典图书。人家为了检验真假,用火点书,居然烧了起来。这样售价在1万多至3万元的金书,即便全用真金箔做,成本也不到售价的1/10。
更离谱的是假货。一些限量版邮册藏品,批量大了以后很容易出现假货,具有收藏价值的老邮票怎么可能大批量出现呢?而消费者十有八九不会鉴定,这里面水分很大。而有些企业手法隐蔽,比如事先低成本吃进某一种邮票,通过大肆炒作,然后将之放在整本邮册里,作为该邮册的一大卖点来销售。这样的行为,不存在造假,但水分也足够大。
分析:限量藏品市场商誉受损
对于防范虚假广告,李认为并不容易。他说,前一阶段央视曝光十二生肖金币,也是费心费力找了好多家鉴定机构才最后得出结论,那么一般媒体就更不容易鉴别藏品广告是否存在虚假了,狡猾的商家经常会让广告的某些地方符合规定,某些地方却不符合,打擦边球的很多。
当然,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在提高。比如某些文化场所,原先提供场地给商家销售限量版藏品的,如今因为假货太多导致整体商誉受损也不肯借了。
虽然眼下限量收藏品的市场迅速萎缩,但李却认为,市场经过大折腾之后,路还很长,因为我国的礼品消费量一直在上升。有些公司虽然卖了假货,吃了官司,却只要换换门面,换个注册地址,摇身一变又回来了。“都说搞收藏要交学费,大家交完学费都成老师了,这个市场没有学生的话,就完了。 ”李认为,今后这个市场要做下去,还真得讲究藏品的性价比,他举例北京某家公司,开自己的门店,不做乱七八糟的藏品,专做礼品黄金,途径正规,其创意、概念、制作成本占销售价的3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