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思源
⊙本报记者 邱家和
“上海当代”(ShContemporary)2007年空降上海时曾被誉为“亚洲规格最高的艺术博览会”,如今,已是第三届的2009“上海当代”将在9月举办,展览主办方博洛尼亚集团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专访了展览总监秦思源。
“亚洲之最”鹿死谁手?
尽管“上海当代”在2007年9月的首展就赢得了国际艺术圈的好评,被誉为“亚洲规格最高的艺术博览会”,不过很快就遇到了挑战:隔年5月,香港艺术博览会就鸣锣开张,成为“上海当代”的强劲对手。今年5月,第二届香港艺术博览会更是因其所吸引的全球画廊、参展艺术品的质量以及成交状况而获得业内的好评。对照去年9月“上海当代”质量明显滑坡的现象,有舆论认为,“亚洲艺博会之最”的桂冠已经被香港艺博会收入囊中。
对此,连秦思源也承认香港今年上半年的第二届办得很好,他承认“上海当代”一届不如一届,不过他辩称:“上海当代”与香港不一样,香港更标准化,没有什么特别的项目,就是画廊的展位,而“上海当代”会让观众有些惊喜,从态度来说不一样。他还强调,从国际布局上看,香港与上海相比更有国际性,“因为那是香港”。他又补充说,明年上海又有优势了,因为会有上海世博会。
画廊名单秘而不宣
至于今年“上海当代”的画廊招商情况如何?秦思源却表示因情况还没有最后确定,参展画廊名单目前还无法对外公布。他还表示,今年招商的角度有所调整,原来博洛尼亚集团是意大利的展览公司,请瑞士的博览会展览总监来运作,欧洲画廊占了一半,有泡沫,长期看是不现实的。不过他又说欧美的画廊还是要占一点的比例。他说,这个比例每年都不一样,今年来得少些,最后的数字还没定,应该是在1/3左右。他还强调,西方画廊碰到了两个问题:一、因市场泡沫破裂而对中国艺术市场产生怀疑;二、因经济危机削减参加艺博会的经费,他们只选择一个博览会,去了香港就不会再来上海。
他还说,今年的巴塞尔很好,参展画廊憋足了劲,把好的东西都拿出来了,质量明显比去年高;而收藏家也是一年多没买东西了,下手很快。他又说,这是一个很欧洲的博览会:美国的画廊很少,亚洲的极少。这说明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冲击更大,而亚洲的问题则不同,日本影响较小,韩国影响较大,东南亚也明显受影响,印度和中东则与亚洲市场有明显区别。因此他强调,“上海当代”今年的定位是:艺术态度明确,市场探索明确。
新单元取代“惊喜发现”
他介绍,在艺术上将推出新的单元“发现:发现当代”,不同于以前的“惊喜发现”,改变很大:首先不再只针对年轻艺术家,因为他认为在新兴市场中没有必要强调年轻艺术家;展览采用开放式的展览空间,没有博览会常见的展位;策展团队包括中国艺术家汪建伟、日本策展人片冈美,以及驻纽约与柏林的作家Anton Vidokle等;还要办高端的论坛讨论什么是当代艺术。不过很遗憾,艺术家名单也尚未确定。
他强调,博览会首先要有质量,因此用中央大厅这个最好的展示空间,视觉上要特别漂亮,观众在入场时要首先进入这个空间,提升观众的感觉。他说,记得第一次看“上海当代”,进入中央大厅时体验到强烈的视觉震撼;而上一届大厅里的“惊喜的发现”做得不好,没有感觉。这次则要再次强调艺术作品与空间的关系。
收藏家计划扩展到博览会外
至于市场探索,他强调新推的新藏家发展计划。他说,根据他对市场的结构的判断,他们的工作主要针对亚洲地区收藏群体;还有欧美藏家,但今年会少些,特别是受到经济危机困扰的美国;最大、最重要是中国收藏家群体,现在还是很新的。
新的藏家计划,目标是新的收藏家,他认为他们有钱、有购买力,但不清楚买什么。博览会可以整合资源帮他们;内容包括给藏家上美术史与艺术市场课程、组织收藏家赴欧美考察艺术收藏;组织收藏家俱乐部举办艺术鉴赏活动等;不仅是博览会期间要做工作,也要扩展到博览会休会期间。他强调,这样的收藏家计划,是新的市场应该做的,也是全世界第一个这样做的。
他还表示,去年“上海当代”与上海艺博会同时举行,今年还是这样安排,但会把开幕时间与受邀嘉宾错开,避免去年“上海当代”与上海艺博会的误会。他强调,今年的运作团队与上海艺博会的关系较好,他本人又有中国背景,知道怎样打交道,因此会协调好与上海艺博会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