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将开拍卖竞争蓝海
有专家断言,内地拍卖已经进入无米之炊时代,拍卖公司的竞争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尤为激烈。成立三年只拍中国书画板块的永乐拍卖公司可谓稳扎稳打,董军认为,瓷杂、当代艺术、中国书画,这三个板块已经成型,很难出现“黑马”。从拍卖行的长远发展看,可以开辟第四板块,就是跳出艺术品,进行红酒、珠宝、钟表等奢侈品拍卖,这一点佳士得和苏富比已经做得很好。
“尤其是最近这几年,中国书画内地市场的话语权越来越强,形成一个内地板块,香港再怎么做,也越来越屈从内地的这一板块的发展和动向;而瓷器杂项是一个互相交织的板块,国际的市场稍稍强于国内的市场。而当代艺术确实是国际买家占绝对的领导市场,国外的金融危机影响还没有见底,衰退的状况比中国来得慢,当代艺术市场不确定因素非常强。”
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发展,董军的看法是,从长远来讲,应该期待新一代艺术家的出现、题材的改变,不再纠缠于西方题材的东西,真正体现中国变化跟时代同步的作品将是未来主流。但遗憾的是,“这方面我们没有建立起话语权。而前几年的西方收藏群体,又纠缠于那个时代的作品,什么时候中国人的取向和资金占有一定比重,话语权才有可能回归”。
“短期内市场将进入一个深入的调整。永乐原计划去年年底加上当代艺术这一项,但是赶上金融危机,我估计今年下半年也不会加入当代艺术的拍卖。总的来说,市场可能是从当代那边吸引过来的资金不是很大,如果过多的资金淤积到书画和杂项的话,对这两个板块也不健康。”董军认为,各个板块之间均衡十分重要。二线艺术家半年不开张
“上半年我身边的大部分朋友连一张画都没卖掉,我也看到很多画廊受到了冲击没有营业额。”莫宝见证过当代艺术曾经的蓬勃,从2004年开始闯荡画坛的他如今却显得很无奈。莫宝认为,现在的艺术市场和拍卖市场跟画家没有过多关系,一个画家的艺术品卖得价格高低,看的并不是作品本身,而是这个作家愿不愿意去“折腾”。
“艺术家其实很被动,如果做好自己的市场定位,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烦恼。我陆续合作过一些画廊,他们会有一些暗示——市场上什么样的画好卖、什么样的作品能吸引人。但这并不是一个成熟的画廊的做法,真正的画廊应该鼓励画家用自己的方式去创作。如今是市场在操纵画家,哪怕是一线画家,在市场面前也很难岿然不动。”
金融危机的到来,给当代艺术以猛烈的冲击。在金融危机下的2009年上半年,当代艺术市场究竟有没有复苏的倾向呢?莫宝无奈地说道。
艺术家何时摆脱市场摆布?
彭麒在地下室画了很多年,当他读完研究生走出校园后,他发现自己对整个艺术品市场依然感到陌生。“我在上海、北京艺术品市场转了一圈后,发现跟老师教的都不一样。”刚一接触,彭麒就陷入了对艺术市场的困惑中。
在彭麒看来,作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家,不应该受到经济影响而产生波动。“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创意,只是站的角度不同,站在线的角度看到的就是线,站在点的角度看到的就是点。东方也好西方也罢,我觉得在于不同的人,喜欢站在哪个角度,自己愿意画哪个角度。而现在的艺术家却并没有按照这样的想法去进行创作,大家都在做与艺术品无关的事情。”
亚洲当代艺术已能自产自销
相当长一段时间,当代艺术的市场和标杆都在西方,在国内藏家还未大范围建仓购买之际,亚洲其他地区的买家已经迎头赶上。从2007年开始,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就瞄准了这个趋势。今年4月,受邀参加的画廊里中国内地的比例占18%左右,但是亚洲的画廊要占70%。“因为我们觉得现在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买家以及作品提高速度非常快,而且亚洲内部流动性也相当强。所以,明年我们在选择参展画廊时仍会保持这一邀请比例。” 4月,苏富比春拍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74%的拍品成功拍出,57%的价格高出了原来的估价,其中3件作品打破了艺术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苏富比公告透露,20件最昂贵的作品中有19件被亚洲买家买走。尤洋表示,亚洲藏家和收藏机构已是亚洲当代艺术的最大消费者。
“从国内的情况看,很多买家逐步从投机开始转变,把艺术品放在家里欣赏渐渐代替了单纯投资。”但尤洋发现,很多真正把艺术品用来消费的阶层,往往是CBD的白领,但是他们的购买力相当有限,可能只能承受20万元以下的价格。
金融危机与中国画廊无关?
“我们掌握几个艺术家和部分话语权就够了,金融危机大市场、大环境跟我们没关系。金融危机对欧美市场打击非常残酷,但对中国画廊来讲,我们只要不做F4之类的作品,不压很多东西,不以现金买进的话影响其实不大。”危机中善于选择就能够置身事外,据王春燕介绍,他们代理的艺术家反而出现未降反升的趋势,如作品在苏富比春拍中拍卖出341万港元的隋建国,也是其合作的艺术家。是否具有独特性创作的方法和观念,是画廊选择艺术家时的关键所在。
“在金融危机前,我们的客户外国人与中国人的比例可能是二八结构,国内占两成,老外占八成;现在变成了四六的比例,再过一段时间中国将是强势,国外可能会少一点。”王春燕认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来客户比例缓慢的调整加速了,“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当代拍卖指数的曲线呈现非常明显的上扬趋势。国内收藏阶层在逐步出现,精英级商业成功人士数量巨大,给画廊提供了非常好的可开发资源”。
通胀可能加速艺术品成交
6月26日,北京匡时春拍古代书画专场拍出史上最贵的中国画,八大山人名作《仿倪云林山水》最后以8400万元总价成交。这个价格连匡时拍卖总经理董国强都感到意外,艺术品拍卖又一次跌破投资分析人士的眼镜。董国强认为,古代书画和近现代书画是这次春拍最大的亮点,但卖得上价的都是精品。这说明了买家的信心已经恢复,甚至对艺术品市场的热情更加高涨。加上对未来出现通货膨胀的担心,购买艺术品就成为保值、增值的主要手段。但他同时也表示,市场真正回暖还要经过长期观察,得看今年秋拍情况如何。
大牌艺术家经历“潜伏”
似乎是对市场的厌恶或是金融危机的冲击,著名艺术家李天元整个上半年都在家创作,没有推出一幅新作品。他自嘲似地说道:“我现在过得很单纯,每天就是创作,而不想去参与到市场中去。”
“整个上半年,我一直打算创作一个新系列的艺术品。从艺术创作来讲,金融危机对艺术家应该是没有什么影响的,我们只是一个自由创作者,不应该受到市场过多的冲击。”李天元表示,“上半年,我卖的都是些旧作。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人是创作一幅卖一幅,这表现不出作品的整体风貌,所以我计划打造一个系列的艺术品后再去市场上销售”。
对于下半年的艺术品市场,李天元充满了信心。“现在有很多买家一直在询问我有没有新的作品,而这些买家大多数都是国内的藏家。据我看,由于藏家逐渐转变成国内的,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并不是很大。所以,下半年的艺术品市场会逐渐回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