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艺术市场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艺术按揭或有助于完善艺术生态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8-20 10:44:24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美术周刊 作者:孙振华

资本的脚步离艺术越来越近了。在金融资本的热情注视下,将艺术品开发成为金融产品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新的生长点,目前正被人们热议的艺术按揭就是其中之一。

艺术品按揭的方式,与楼市按揭差不多,所不同的是,买了楼市按揭,客户可以先行入住,产权证抵押在银行,还清贷款后赎回;而艺术品按揭针对的是拍卖公司的拍品,买家先交一半钱,但作品仍由拍卖行保管,还清贷款后,艺术品才真正归买者所有。

从理论上讲,这似乎是为资金不足而又酷爱艺术的人们开了方便之门,但目前纯粹为了个人欣赏、收藏而不惜贷款去买艺术品的人应该不多。这项金融产品,仍然是为那些希望让个人财产保值和增值的人们所开辟的新的投资渠道。

这是资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当投资股市、基金、房地产都可能有风险的时候,人们很想尝试一下艺术品。何况,在国外,艺术品的贷款、抵押、投资已有相当成熟的先例,当人们为手头剩余资本寻找出路的时候,何不在艺术品上一试呢?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品的金融化,可以视作是资本保值战的一种方式。

不过,从社会对艺术品按揭的反应看,似乎并不够热烈。最核心的问题是,如果艺术品是有价值的,那么这种价值如何评定?这个前提不解决,何来保值、增值?这跟楼市不一样。买楼买的是物质实体,它的地价,它的一砖一瓦,它的人工成本都是可以计算的。买艺术品不同,人们不是买画布、宣纸、金属、石头,买的是它的精神价值。房地产有估价师,他们相互之间即使有差别,依市场行情,也差不到哪里去。而艺术品价值的认定向来都是见仁见智,就是那些有定评的经典艺术家,人们的评价常常也存在很大差异。

面对像艺术品这种起伏很大、把握不定的“金融产品”,如何让人放心是个大问题。房地产无论再怎么炒,“高层”也炒不成“连排”,更炒不成“独栋”;但对于艺术品就比较难说了,一个丑妇可以炒成貂蝉,一个普通画家很容易就成了“中国的梵高”……

退一步说,知道了艺术的价值是“说”出来的,而且是动态的,变化的;那我们不拿它当一般的金融产品,而把它当成特殊的金融产品行不行呢?这当然也是可以的,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问题是,怎么“说”应该也要有个规矩,有个制度。例如,不能自说自话,不能花钱买好话,不能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就需要有一个相对公正,能够独立于利益之外的评价机制。例如真正的独立策展人,独立的艺术批评家,独立的艺术媒体;相对公开透明的艺术评审制度以及博物馆收藏制度等。

有了这些东西并不等于没有矛盾,没有分歧,没有恶意炒作;只是,它强调阳光下的评论,强调平等的话语权利,强调话语监督……艺术价值就是在这种众说纷纭中的动态的平均值。

正是鉴于艺术制度的众多缺失,尽管艺术按揭的推广并不十分顺畅,但是仍需要艺术界的支持。支持的目的未必是为了金融本身,而是从一个经济的动机出发,最后也许会得到一个相对完善的艺术生态的结果。若能如此,善莫大焉!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波普艺术家创作 杰克逊肖像拍出数百万美元
· 收藏名人书画成热点 不要轻易收藏名人作品
· 书画收藏“水很深” 小心书画造假“四大陷阱”
· 艺术品“上市”遭遇三大难题
· “走楼梯”上 “坐电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