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艺术市场

藏者人生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0-31 16:27:05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关于真正的红山文化,是在1908年之后才被陆续发现的。当时,据说有大批的红山玉器流进了北京市场。实际上,在此之前已有诸多此类玉器现身民间。遗憾的是,当时并没有红山文化这个概念,没人知道红山文化是什么东西,来自何处。

民国时期有一位收藏大家,无意间寻到了C形玉龙这件东西,一大一小。他收藏之时,红山文化这个概念尚未出世,因此他无法判断这种东西到底有何历史渊源。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这两件东西的确是古物。收藏大家很是喜欢,买下了它,并且终身收藏。

很多年后,红山玉器冲击市场,陆续有专门的机构开始研究红山文化。而此刻,收藏C形玉龙那位大家早已去世。解放以后,他的孩子过得很是一般,但为了使中国的历史文化得到永久保藏,他将那个稍大的C形玉龙无条件捐给了国家博物馆。知情人士,无不说他高风亮节。但其中,最让人赞叹的是,他的捐献,是在没有任何仪式、没有任何媒体和新闻报道的情况下完成的。

剩下的那个稍微小点的,他借以改善生活,通过拍卖行处理掉了。这两件东西均属于新石器时代,对于研究我国远古的原始宗教,总结龙形序列的发展变迁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因此,光从这一点来说,无论怎样估价这两条玉龙,都不为过。

但确切地说,这两个价值连城的C形玉龙,并未给收藏大家带来任何利益。真正受益的,可以说是他的后代子孙。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收藏是一个漫长而又极具挑战的职业。很多时候,他是必须依托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才能够得以完成的。

另外有位老先生,唯独偏爱收集各种邮票。为了能收集到不同样式、不同时期的邮票,老先生付出了很多心血以及很多的物资财力。他手里的确有不少颇有价值的邮票,但他均不愿出售。

很多年后,老先生过世了,那些邮票辗转到了他的孩子手里。后来事件的发展,与上面的情形大致相同。一些邮票捐献给了当地的博物馆,一些邮票迫于生计,流入了市场。

事实上,很多收藏家本身都不是依靠收藏来发财的。他们绝不会依仗自己的专业知识,倒卖文物,弄虚作假,并从中获取暴利。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收藏是一项漫长的事业。再者,他们也从未想过要从藏品中获取些什么实质的利益。

真正的藏者,只在乎追索中的乐趣,只在乎探真求实,解答疑惑。因此,他们的一生,往往过得朴实、淡雅。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2009艺术长沙的四张“脸”
· 画廊看诚信 诚信定画廊
· 万达10年:斥巨资收藏名画期待丰厚回报
· 拍卖行将上拍500余张稀有老式海报
· “The_Power_100”:全球艺术的新权势
· 香港苏富比林家如:成功消化萨奇的藏品
· 中外首工美术馆推出大众租赁收藏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