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新资金入场 加速艺术品拍卖的证券化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1-22 11:09:56 | 文章来源: 慧聪网

秋拍:叩关亿元大门

2009年艺术品拍卖的高潮,无疑是11月22日保利的秋拍夜场。赵旭透露,虽然要支付大额保证金凭号牌才能入场,但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家超过1500人,把夜场所在的北京亚洲大酒店的拍卖厅挤得满满当当。

拍卖开始没多久,吴冠中《坦桑尼亚大瀑布》就以3080万元创造了艺术家个人的年度纪录;午夜12点,齐白石《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从1800万一直叫到9520万元,改写了中国近现代书画的世界纪录;拍到万众瞩目的吴彬《十八应真图卷》已经是凌晨1点30分。

赵旭描述起保利秋拍现场的气氛来,依然是饶有兴致。从1800万元起拍时半分钟“可怕的安静”,到5600万元之后场外买家的介入,到7000万元场内大买家杀入,破亿之后仍有5部委托电话轮番竞价,直到1.5亿元后场内大买家出手,以1.51亿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定格在1.6912亿元。

这是中国绘画的世界新纪录。之后的曾巩《局事帖》也经过20位买家的激烈竞价,以1.08亿元成交,创造了中国书法的成交纪录。这场“中国艺术品夜场——绘画艺术夜场”也以9.12亿元创造了中国艺术品单场拍卖之最。

随后的中国嘉德秋拍,宋元时期的朱熹、张景修等七家的《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以1.008亿元的成交价位列全年拍品之冠;萧云从的《青山高隐图》也以6720万元高价易主。2天之内两家拍卖行拍出了3件超过1亿元的拍品,整场秋拍他们更有35件拍品成交价逾千万元。据业内人士观察,这35件拍品涉及到大约20位买家,既有征战了十几年的老买家,也有春拍就开始露面的“新买家”。他们的轮番竞价背后,是大规模的资金入场。

新买家的进入带来了大规模的新资金,然而,老买家并不示弱。就在秋拍开始之前,被圈内人称为“毛毛”的大买家刘益谦,开始在媒体上频频曝光。更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夫人王薇女士,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一个名为“革命的时代:延安以来的主题创作展”的“红色经典”展览,在媒体的镜头前夫妇俩高调亮相。揭开神秘的面纱后,人们惊讶地发现,收藏历史已有十几年的夫妇俩各有喜好。刘益谦是中国书画和瓷杂古玩的大买家,王薇是油画雕塑的大买家,近两年在拍卖场上刮起“红色经典”旋风众多高价拍品几乎都落入了她的囊中。据事后的推算,他俩在2009年的拍卖场上动用了约10亿巨款,前面提到的众多创纪录的拍品都被他们买走,他们还在上海浦东出资2.6亿元买楼,建设名为“龙”的私人博物馆,打算与公众分享那些珍藏。

回旋:高价拍品受追捧

有心人会发现,许多创造纪录的拍品,如《宋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萧云从《青山高隐图》等,近两年曾在拍卖场上估价数百万元而流拍。如藏家颜明就提到那件萧云从,前两年在伦敦上拍,估价折合人民币270万元都未成交。董国强在拍卖现场看到这些拍品以几千万元、上亿元的价格成交,而且出手的还是进入拍卖场十几年的老买家,曾给笔者发来短信,大呼市场“疯了”!

这种业内人士称为“老面孔、老人、新价格”的现象,令许多老买家、老行家大跌眼镜。其背后,则是艺术品价值的再发现,比如一贯边缘化的宋元书画,在去年秋拍中大放异彩,赢得各方聚焦,就是艺术品拍卖回归美术史价值的显著表现。

然而,市场仍然在高歌猛进,在随后香港佳士得、北京匡时以及杭州西泠、上海朵云轩等拍卖行的秋拍中,拍卖市场的强势行情仍在继续。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北京匡时,继春拍创出3.3亿元的佳绩之后,秋拍业绩翻番,成交总额逾7亿元;有14件拍品成交逾千万元。高价拍品受到特别的追捧,估价超过300万元的拍品几乎全部成交;而整场拍卖会的成交率却并未提高,可见低价拍品成交率反而有所下降。

更有趣的是伴随行情高涨而出现的令人晕眩的比价效应:在春拍刚开始的10月成交300万元的拍品,如果延迟到12月送拍也许就能成交逾千万元。像香港苏富比、北京翰海这样的拍卖行,秋拍之初就早早开锣,为秋拍的火爆行情做铺垫,却错过了行情爆发的好机会。因此,圈内人笑称,他们是“刚刚开完庆功会,接着就开反思会”。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在中国乃至全球拍卖市场格局中扮演的角色,随着北京的迅速崛起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由于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几乎一枝独秀,在全球拍卖市场萎靡不振的背景下,香港的拍卖市场因中国买家的强势参与,在全球拍卖市场中的份额迅速加重;另一方面,因北京的嘉德与保利的迅速崛起,就拍卖行的业绩而言秋拍已屈居第二。

从更进一步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名贵手表、珠宝以及红酒等非艺术品的“新收藏”,在香港佳士得与苏富比的春秋两季大拍中占了越来越大的比重。这说明香港作为中国艺术品交易的中心之一,其传统的龙头地位面临严峻挑战,也说明香港正在顺应中国富豪的崛起而致力于打造奢侈品之都,与中国艺术品火爆的行情互为印证。

回眸2009,刚刚经历了全球经济危机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仿佛又回到了刚刚经历“非典”的2003年下半年:股市、房市投资前景不明朗,低迷的艺术品市场成为许多热钱的避风港。与当年相比,现在的热钱更充沛,因为除了2009年挥之不去的通胀预期之外,我们今天又多了一层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中国经济将面临更多国内国际的压力进入动荡的政策调整期,艺术品市场的避险功能再次凸显。

另一方面,经过从2003年秋拍到2008年春拍的上一轮上涨周期,艺术品市场已经相当成熟。艺术品的市场价值,正在按照其美术史价值与收藏史价值被梳理,同时,新资金入场又在加速艺术品拍卖的证券化、金融化趋势。尤伦斯收藏的推出,就伴随着巨额保证金,这本身就是一种金融化、资本化运作。高价拍品大批涌现,必然伴随着其金融化、资本化的新尝试;而高价拍品的争夺,也会成为拍卖行的重中之重,加速拍卖业的整合。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