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圈内人墙上挂什么画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2-19 09:20:53 | 文章来源: 钱经

 

Example 李欣 华辰拍卖影像部经理

“老照片”持续受市场热捧

M:《钱经》 l:李欣

M:影像市场的具体分类有哪些?

l:简单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反映历史的“老照片”;记录今天的“纪实摄影”;展现未来的“当代观念摄影”。

现在老照片市场很热?

是这样的,拍卖市场主要代表的是一个交易平台,它是市场发展状况的一个阶段性反应和结果选择。但在影像学术领域中,老照片、纪实摄影和当代观念艺术都是不可缺少的,哪一个都不能丢弃。

目前影像拍卖市场中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向?

以前单张作品交易比较普遍,今天常常会出现一位艺术家的一组作品,这比较符合摄影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

什么题材的老照片最流行呢?

2008年时梅兰芳的一张老照片创出成交高价,2009年我们公司仓库里就一下子堆满了“梅兰芳”,这就是市场的风向标作用。我其实预测不了市场的走向,最深不可测的就是目前的市场。

影像方面的藏家今天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

国内整个影像收藏市场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很需要逐步培育,藏家也需要教育,市场规则方面的建设也不是很完备。投资方面的需求似乎过于旺盛了,很多藏家买完照片后常常就锁进柜子里了。

在国内短短几年的影像拍卖市场中,李欣和她供职的华辰拍卖公司的名字具有一定的里程碑意义:她在2007年春拍中首创了中国影像拍卖专场。从此,国内的影像拍卖市场正式启动。问到李欣的个人收藏兴趣时,她回答说:生活中满脑子也都是影像,这辈子就跟影像“死磕”了。

与目前拍卖市场上中国传统书画走强的趋势相一致,影像作品板块中“老照片”持续受到买家追捧。在李欣看来,这是现阶段市场的一个真实反映,前几年曾经火爆的当代摄影作品由于价格偏高,而且很多藏家看不懂,所以老照片成为今天影像市场中的主流。

在老照片市场中,郎静山的地位就相当于近现代书画中的齐白石,几乎无人不知,其摄影作品也普遍处于高端价位之上。其实,收藏圈内流行“南郎北张”之说,南郎是指郎静山,而号称北张的张印泉则似乎知名度不足。在2009年秋拍中,李欣就征集到了张印泉的一组重要作品,包括533张底片和214张原版照片。与郎静山“唯美、写意”的摄影风格不同,张印泉作品中更多表现出北方汉子的气魄风格,画面在取景上往往比较大,而人物相对比较小。

说起类似张印泉作品的征集过程还颇有戏剧性:艺术家的后人当初差一点将这些底片和照片当作废品卖了,然后还是将它们全部卖给了旧书店,最后才被李欣发现了。尤其令人惊喜的是,很多征集到的作品中,还附有艺术家当年的日记、保存完好的胶片袋和一些器材辅料。这些都为作品的最终价值不断加分,因为它们将作品当时的人文景观和历史事件背景的侧面材料交待得清清楚楚,作品线索一目了然,非常利于藏家们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

Example 林松 世纪翰墨画廊主人

“老油画”整体价值被低估

M:《钱经》 l:林松

M:在你的日常经营活动中,“70、80后”的当代艺术和“老油画”相互之间有交叉吗?

Q:前一个是生意,后一个是个人趣味,是两条平行的线。接触“老油画”属于机缘巧合,一次在香港拍卖场上碰到了,发现价格很低,而且被淹没在众多拍品中,觉得很可惜,就开始收藏了。

“老油画”的艺术家群体似乎不是很有名气?

他们大多数经历坎坷,属于中国油画史绕不过去的一群人,学术价值很高,作品艺术性也非常强。但这样的作品很不好找,而且大部分资源集中在香港、台湾和海外市场,目前主要的购买途径是拍卖场和私人收藏家。

在国内当代艺术圈中,低调、随和的林松可是“元老级”人物,当初从中央美院毕业两年后就开办了自己的画廊,十几年的风风雨雨成就了今天的“世纪翰墨”。生意场中林松经营的是“70、80后”艺术家群体,标准798风格式的当代艺术。但在私人收藏领域中,林松最倾心的则是“老油画”。

所谓“老油画”,主要指20世纪初开端的中国油画史中那些第一代油画大师们的作品,包括大众熟悉的徐悲鸿和林风眠。当然更多是普通人并不熟悉的那些艺术家:李铁夫、关良、陈抱一、庞熏琴。这一类作品的区间大概从上世纪20-30年代的民国时候起,截止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科班出身的林松始终认为,好画卖出好价钱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是要有历史传承,不能凭空而来。相比于近现代中国书画传承有序的背景,近现代油画就不成什么体系了,而如今市场上火爆的所谓“写实油画”,其实与“老油画”是一脉相承的。后面的“写实油画”贵,必然带动前面的“老油画”价格上涨,因此“老油画”的升值潜力值得期待。

2009年春拍中出现的“林风眠赝品”风波,让人们见识了“老油画”市场巨大的风险,在中国油画市场中,赝品最泛滥、最猖獗的板块就集中在这里。因此林松强调,“老油画”其实是一个很专业、技术含量很高的收藏领域。而且作品流通数量也很少,资源极其有限,所以基本不太适合普通收藏者介入。

即使是如今当代艺术市场急剧下滑的时候,张晓刚等艺术家的作品也动辄上百万元,而“老油画”的价位最高也就在几十万元,林松判断应该是被严重低估了。当然,这些“老油画”作品由于当时材料的限制,作品普遍尺寸较小,大部分艺术家也不太为大众所知,因此目前正处于“价值洼地”区域。

采访最后,林松似乎变成了一位大学教授,骨子里他还是有很深的文人气质,喜欢东方情调的绘画,关注画面背后的学术含量。林松不止一次的强调:收藏“老油画”其实是一个学术课题。

Example 王泊乔 中国国家博物馆创意顾问

中国数字艺术协会秘书长

数字艺术颠覆传统

M:《钱经》 W:王泊乔

Q:数字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电脑打印作品吗?

w:除了打印作品外,还有光盘、互动装置和多媒体剧的形式。

电脑上创作艺术作品,听起来总是不很靠谱?

其实是个习惯问题,古代人拿毛笔,西方人刷油彩,现代人用照相机,如今有人换成电脑了。年轻一代的艺术家群体中,平时最擅长的书写工具基本上都是电脑,因此利用电脑绘画顺理成章。

它的原创性似乎不是很强?

每件作品版数的限定很重要,比如卜桦的作品,1m×1.1m的作品一般是30个版,而70cm×50cm的作品仅5个版。

用电脑创作出来的作品产量会很大吧?

并非如此,它们也和传统艺术一样属于“非手工”艺术,比如艺术家代化,他用像素创作的作品,6年时间总共只完成了4幅。

在北京著名的798艺术区内,王泊乔总是习惯在下午到达他的画廊兼办公室里,泡上一壶茶,安静地坐在一个角落里,专心欣赏墙上的作品。与我们常见的油画、水墨和摄影作品不同,王泊乔钟情的是数字绘画艺术,简单说就是—艺术家在电脑上创作,然后通过数码传输打印在相纸或者画布上的作品。

王泊乔最近关注的是艺术家代化的作品,这位数字艺术家用数码像素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把北京天安门从建成至今约500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全景展现在《我爱北京天安门》长卷中,有如《清明上河图》般的效果,但画面中时间、空间错乱,既荒诞有趣,又丰富深刻,最终完成了艺术家心目当中的天安门。

在王泊乔的眼中,“城市”就像一块承载了太多的欲望的巨大磁石,吸引越来越多人的涌入。在接纳了流动人口和外来移民聚集的能量后,城市开始富丽堂皇,一副生机盎然的景象,就像是一个暴发户—房子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豪华”、“艺术”、“古典”、“欧式”的摆设,但这些摆设跟他本身实际上毫无联系,也许并不搭配。而且,中国的许多城市在过去的几十年来,建造了大量的巨型建筑、人造景观、广场,地域差距慢慢缩小了,但由于建筑的同质化,从这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出差或旅行的人,常常会迷惑自己身在何方。

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一定要反映当下的某种社会现实状况,并且有艺术家独特的思索和认识,展现的手段可以是油画、水墨等各种艺术形式,而数字绘画利用电脑“无所不能”的强大功能,得以更好、更全面地承载艺术家思想,甚至传达出传统艺术形式无法企及的领域。这也是数字绘画的最大价值所在。

但数字艺术毕竟“太冷门了”,国内的收藏者屈指可数,基本上是个位数。其中最大的收藏障碍就是“复制性”因素。一张电脑打印出来的画,也能收藏吗?所以,尽管目前数字绘画作品的价格仅在万元级别上,但仍乏人问津。

也正因为如此,王泊乔才觉得这一领域大有可为。澳大利亚悉尼有一家名为“白兔收藏”的基金会和美术馆,一口气从他这里收藏了12幅作品,其中代化的这幅6米长卷《我爱北京天安门》售价6万元,而王泊乔代理的另一位重要艺术家卜桦的作品基本上为1万元。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