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艺术市场”那点事儿:盛极而衰 元气大伤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2-25 13:34:51 | 文章来源: 新民周刊

盛极而衰

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在一片对市场唱衰声中秋拍开槌,油画及当代艺术板块成交总额仅为2007年成交总额的36.09%,跌回3年前的水平。

泡沫挤破,当代艺术市场在“跌跌不休”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2009年香港苏富比秋拍的作品成交价排行榜上,张晓刚典型风格的《同志系列》,成交价为854万港元,相比之前的作品拍卖纪录,价格已经回到2006年秋拍的价格。在2007、2008年作品价格涨到上千万的刘野,他的《L的肖像》也回到了2006年的价位。

“金融危机以后,企业资金链紧张,一些拆借公司资金做艺术投资的高管或者企业家,开始抛售艺术品。另外,一些投机者被股市套牢,没有闲钱再去‘爱好’艺术。”艺术顾问史诗说。而介入中国当代艺术较早的欧美藏家,如法伯、尤伦斯夫妇、罗根夫妇、萨奇等早已低调抛售藏品。朱其认为,相比欧洲同期的画家,中国当代艺术水平参差,这几年呈明显下降,没有新的艺术流派出现,只是一味重复生产。“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评价的高峰已经过去。”

“泡沫虽然挤了不少,但目前的当代艺术价格起码要再跌20%才合理。”在一片“回暖”声中,朱其依旧是“语出惊人”。他表示,这几年当代艺术“批量生产”,供远大于求,而市场消化能力却有限:欧美藏家收手,中国投机者买涨不买跌,只剩下新兴的东南亚藏家还在孜孜不倦地追捧中国当代艺术,“他们在重复中国的轮回,只懂追捧《喀布尔的女人》之类充满装饰意味的作品。”

盛极而衰,经过一轮资本洗礼,当代艺术市场元气大伤,只留下了一群荷包丰厚的投机客,一堆流水线上生产的“艺术品”,以及一连串对行业道德规范的拷问。

游戏规则

于是,有人指“资本”为搅乱当代艺术的“元凶”,股市也好,楼市也罢,凡是资本出没之处,必然泡沫扎堆,引发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混乱。然而,资本并非无往而不胜,在“游戏规则”健全的地方,它的发挥有限。

一个制度体系不完善的市场,就像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几乎没有自卫能力,致使资本长驱直入。利益铺路,道德让道,对艺术的热情暂且搁置。

在欧美成熟的艺术市场,艺术家作品交给画廊代理,收藏家再去画廊买作品,形成一级市场;艺术家具有一定影响后,拍卖行向藏家征集作品拍卖,形成二级市场。画廊,拍卖行和艺术家应该各司其职,专业而有距离地交往。而朱其感到,中国的情形是,这三者总是同穿一条裤子。“在国外,如果别人看到你和拍卖行的人一起吃饭,会质疑你的专业信誉。”而劳伦斯发现拍卖行和画廊的“友谊”在中国很普遍。“有许多的拍卖公司到画廊来征集作品,但是我刻意和他们保持距离。”拥有欧洲式的严谨,劳伦斯坚持认为,拍卖行拍出的应是七八年前,已有历史定论的作品。他甚至和客户签署几年不可出售协议,“如果你今天买回来,明天送去拍卖会卖掉,很容易产生泡沫。”

在市场最疯狂的几年,有些艺术家作品动辄拍出上百万,而同类画作在香格纳仍挂10万,于是所有人闻风前来抢购,劳伦斯不得不停止出售,仅供参观。

“他做得很专业。”曾和劳伦斯在一个院子里开画廊的史诗评价,这在业内是个中肯的意见,也许解释了为什么许多画廊“来了又走了”,而香格纳从酒店走廊发展到上海三个空间和北京一个空间。

然而,个别画廊的自律并非保障艺术市场正常发展的根本之道,杜绝整个行业的“猫腻”仍要靠“游戏规则”。朱其表示,“在欧美,画家或是画廊直接找拍卖行,职业声誉就毁了,但中国的一、二级市场合二为一。一切以拍卖行为中心,拍卖行又没有法制监管,可以随意操纵价格。”

也许这个市场有很多需要做的,比如增补《拍卖法》,完善艺术理论研究,统一作品的艺术史地位和市场地位,但史诗感叹:“真正心疼当代艺术是最容易,也是最难的。”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