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书画造假VS“鸵鸟垄断”,谁负谁胜?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4-03 20:21:16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刘晓丹

艺术品造假,是艺术品市场经久不衰的话题。

中国书画造假古已有之,始自两晋、盛极民国。近年,随着国内收藏趋热、尤其是艺术品拍卖市场兴起,传统书画的伪作更是层出不穷。据专家归纳,当今传统书画的造假手段,包括原样克隆、改头换位、移花接木、东拼西凑、面壁生造、上款唬人、藏印蒙骗、题跋欺世、著录伪装、家属提供等近10种之多。西方也不例外。据说,美国一家博物馆买进的古希腊石雕,上世纪90年代被查证系假造。17世纪荷兰大画家伦勃朗的名作《戴金盔的人》,10多年前也被鉴定为赝品。本来,中国当代油画被广受青睐,是由于多为在世画家所作,免去了买假之忧。但这个梦想,也被打破。在陈丹青的《国学研究院》、《西藏组画·牧羊人》于2007年分别拍出1344、3584万元天价之后,署名他的假画立刻在拍卖行频频涌现。他本人发现,当年有伪作4幅、第二年6幅。

古今中外的艺术品造假事件,为什么如此猖獗?

根源是艺术品市场的“垄断”和“反垄断”之争。在经济学中,垄断是指市场交易中,买方或卖方拥有的强大控制力。在卖方垄断情形下,垄断厂商提供市场所需的全部产品,使买方找不到任何替代品,所以它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产生垄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关键性资源的掌握。曾有一个“鸵鸟垄断”的案例:鸵鸟肉行业一直被南非厂商所垄断,鸵鸟肉因为颜色和牛肉接近、且脂肪含量不高,在欧洲市场很受欢迎。但养鸵鸟的成本并不比养牛高,为了阻止外国厂商进入,南非通过一项法律,禁止出口能交配的鸵鸟和能孵化的鸵鸟蛋,并封锁饲养方面的所有信息和技术。这样,欧洲人就不得不付出比牛肉高许多的价钱。

无疑,在所有的艺术品造假中,被仿的都是名家或名品。

艺术品造假与艺术品收藏相伴相生,因为艺术品收藏促进了艺术品市场。在艺术品市场中,某些艺术家因为地位特殊或者作品独到,成为名家,他们的作品成为买家争抢的对象。而在经营者那里,因为名家或名品的数量有限,自然奇货可居。这时的名家或经营者,便成了市场的垄断者,利润当然不菲。中国在晋代发生伪作,就是因为一批书画名士如王羲之等人的作品,被竞相购藏和赏玩。而西方在20世纪出现伪造毕加索等作品的专门集团,也是因为这些鼎鼎大名的现代主义大师,销路甚广。

既得利益者之外的人们,肯定希望打破这种垄断局面。

在普通画家那里,正当的途径是想方设法使自己成为名家;在经营者那里,正当的途径是想方设法搜罗到名品。但谈何容易,既费工、又费时,最终还可能一无所获。有没有捷径呢?有,是造假。因为艺术是很特殊的商品,它的优劣并不完全在于质量,比如有些名画家的作品技法很好模仿、甚至很平常,它之所以被追捧在于作者的名气。普通画家尽管可能娴熟掌握了名家的技法,但如果依样创作很可能被视作抄袭,而依样造假则可能尽快致富。在经营者那边,造假风险不大、却回报甚丰。比如普通店铺的顾客,大部分并不懂行,即便有人叫起真来,国内尚没有权威鉴定机构,去个体鉴定家那里,恐怕也讨不来多少实话。而在拍卖市场,拍卖法规明文写着:拍卖行不对真伪负责。

是不是被造假的画家、被卖假的买家们,就一定对此深恶痛绝呢?

不尽然。在画家中,除了像吴冠中那样愿意将造假者诉诸公堂,不惜“黄金万两付官司”,大多数画家只能息事宁人。当陈丹青被问及“怎么维权”时,他回答说:“毫无办法。我对着屏幕上的假画愣几秒钟,就想别的去了。”法国画家柯罗更好过关,穷画家仿他的画,他会签上自己的名字成人之美。买家中,除了不少人在花大头钱后大喊冤枉外,还有一些是知假买假。因为这些人买画不是为收藏,可能为雅贿、可能为摆阔,那么如果和卖假者心照不宣,倒成了花少钱办大事的好买卖。

造假中的获利者还不止这些,然而,为了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反垄断、反造假的工作再难也是应尽力破解的!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