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 仿吴镇山水 二千二百四十万元 二○一○年北京瀚海春拍
2004年“非典”后的那轮“井喷”行情,与2009年秋拍至今年春拍的“亿元时代”,应该都是资本追逐形成的疯狂行为,是资本将中国书画市场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可惜的是,现在很多操纵着资本投机书画的人,对中国绘画的根本要素“笔墨”以及笔墨所构成的图式意境是不太懂的。所以,目前在资本追逐下的书画艺术品,资本操纵者们更多注重的是作品出身,也就是“血统”。比如《石渠宝笈》著录,历代大名家收藏、鉴定等,而非作品本身的艺术性和真正的艺术水准。这样就不同于过去收藏家们的收藏,真伪鉴别的学习和乐趣没有了,对艺术性和艺术水准的真正认识也减弱了。不仅古代书画如此,近现代书画也是如此,真正只是因为极具艺术性和艺术水平极高而卖出天价的作品反而不多。
“血统”纯正重要吗?
所谓“血统”的纯正,在书画市场上真的这么重要吗?应当一分为二地认识这个问题。当然有着纯正“血统”的书画,大都是传承有绪的优秀作品,《石渠宝笈》虽常为后世诟病,但其所录大都仍是中国书画的珍品,追逐这些珍品是无可厚非的,也是正确的。不过,书画的“血统”虽然是一种传承过程的记录,但它和人类在没有发明DNA科学测试前所认知的家族血统是一样的,有些表面上出自名门,但也有可能并非亲生骨肉。书画也是如此,有些表面上言之凿凿,实际上有可能只是作伪高手偷梁换柱的伪拍。所以,光注重所谓的“血统”纯正是不够的,还应懂得如何鉴赏书画,如何读懂笔墨,如何认知作者应有的艺术特质。因为即使不是“野种”,有些“血统”纯正的作品,也未必是其一生精绝之作。如有的“血统”虽纯正,文物价值、历史价值乃至文献考证的价值都很高,可从艺术性和艺术水准上来讲,却非作者的代表作,或者是代笔作品,拍出天价只能说是“血统”纯正带来的。
书画拍品三必备要素
一般来说,中国书画拍卖天价的作品有三个必备的要素:一是创作者一定是书画史上有定论的一流名家;二是作品本身具有高水平、稀有性的特质;三是作品来源可靠、流传著录详实。其中是不是具有高水平的精绝之作非常重要,因为书画艺术品的价值从根本上来说,艺术性、艺术水准的高低应是第一要素,只有极具艺术性和艺术水平极高,才能在书画史上占有地位,才具备珍罕性。即使是书画史上有定论的一流名家,他的作品也不是件件可卖天价,因为一般一位书画名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不超过其一生所创作作品的1%—2%(指成熟的创作精品,代表着不同时期其最高创作水平和最佳创作状态);不同时期的精品也只占全部作品的20%左右(指心手相应、笔精墨妙之作);普通作品要占40%左右(指商品画、赠画和练笔的创作作品);应酬作品要占35%左右(给钱少的商品画、不给钱的索画和笔会画);本应是废品但也流入社会的有2%一3%左右(包括一些未完成的画稿及“纸篓画”),代笔画则归入了普通作品和应酬作品之中。当然,这只是一种大约的划分,并不绝对准确,因为不同画家一生的创作量不一样,创作风格及方式不—样,对创作的态度也不一样,无法有绝对标准,现存的元代以前书画也不完全适应这样的划分。鉴于此,必须是书画史上有定论的一流名家的精绝之作,也就是代表作才具稀有性。至于作品来源可靠、流传著录详实都是依附于作品本身才能成立的。由于书画史上有定论的一流名家的精绝之作,历来是书画市场中的硬通货,也是创造天价的最基本条件,所以即使没有进入拍卖,如民国时期的收藏家张伯驹、张大千创天价购得的书画也皆是此类。因此,藏有这类作品的藏家都会有惜售的心态,在书画市场行情不好时,是不会轻易放出顶级藏品进入市场的。而当天价频现,市场一个新的高潮到来之时,这些藏家就会将自己手中的此类藏品与已创天价的那些作品做一个类比,超值的获利会使他们产生博取的冲动,所以真迹精品会在此时被大量地释放出来,进入书画市场,这也是资本追逐产生的效应,给我们带来了眼福。
小心识别高仿伪作
在大名家真迹精品有一定量的释放、进入市场,市场上可见到的好东西多了起来的同时,将会引发另一种现象出现:就是高仿伪作的大量生产,充斥于高端市场之中,来搭天价的顺风车。因为此时,天价产生的高额利润同样诱惑着书画的作伪者们,他们会利用一切手段,不惜工本地制造出乱真的高仿伪作,并设法进入市场。因为,此时书画制假、贩假的利润比制毒、贩毒还要高,制毒、贩毒抓住了会被杀头,经常丢了性命还没有享受到利润带来的好处。何况现在即使是不惜工本高仿的造假,其成本也比制毒、贩毒低,而利润却比制毒、贩毒高,又不用担心会丢掉性命,取得利润后还可以任其享用,最多只是一点舆论和良心的谴责,而愿意从事制假、贩假这一行的人,基本上是不太在乎良心好坏的。所以,他们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负担,会充分利用好这难得的机会,大量生产并让这些高仿伪作充斥于书画市场,奇高的利润也让他们不会在乎“包装”的成本。由于近年来书画精品拍卖成绩显著,现在媒体上只要有文章谈名家书画收藏时,都说一定要收藏名家书画的精品和代表作,这样说虽不完全正确,但通过拍卖会来购藏书画,当然以名家书画精品和不同时期代表作为目标是正确的,这就给“真精”不够,“假好”(高仿)来凑开了方便之门,特别是刚进入这个领域的跟风投机者和初入道的书画爱好者,往往会忽视真伪之辨,只注重浮在表面的精彩与否,这种例子现在是很多的。
因此,我们在当今资本追逐下异常火爆的书画市场中,一方面可以去欣赏不断被藏家释放出来的历代书画名家的精绝之作,有条件的还可以去购买它;另一方面则要小心识别不断涌入市场、搭着天价的顺风车、不一定是天价但也价格不菲的混迹于名家名作中的高仿品,不但要时刻用辨伪识真的眼光去感知作品,还要能不过分关注一些作品身上所披着的华丽“外衣”。因为现在可以乱真的高仿品,经常是伴着动人的故事和华丽的包装同时出现的。当然,每轮行情高潮到来之时,上述的这些现象都会结伴而来,本无需多说,但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人很多;再就是每轮行情都会有许多财富新贵和跟风者们涌入市场,所以分不清“薇甘菊和芳草”之间区别的事时有发生,不断地重复前人已上过的当,是常有的事,这也是让造假、贩假者得以有生存空间的重要原因。所以,这些现实是不容忽视的,怎样正确引导让大家远离赝品伪作,正确认识名家书画收藏市场的现状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