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拍卖虚与实:通胀背景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2-08 14:10:21 | 文章来源: 《金融时报》

现在人人都在谈中国的通货膨胀,连艺术圈的人也不例外。我碰见的好几个艺术家、收藏家、艺术记者都在私下议论怎么抵抗货币贬值,比如,“买房子还是买黄金,要么,买一张某某某的画?” 当然,这三样东西的价格现在都很高,大多数人觉得买进的压力不小,而且有风险,“可是,总比存着现金好吧?”

通货膨胀也是今年秋拍的一大话题,人们私下里在猜测到底有多少资金会投到收藏领域来。这不,嘉德刚刚结束的2010年秋季拍卖总成交额达到了41.33亿元,比春拍有近百分之百的增长,也比香港苏富比一个月前的30亿港元的总成交额高出一大截,创下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单季的新纪录。其中,有三件作品过亿成交,52件作品超过千万大关,这些“账面数字”似乎让去年开始议论的中国艺术品的“亿元时代”更有谱了,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恐慌依稀全然散去,现在是个烈火烹油的好时光。

谈论中国艺术市场2003年以后到2007年的暴涨,通货膨胀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那个时间段也正是中国和全球都出现通货膨胀的阶段,但中国有趣的是同期人民币在升值,对私人来说虽然去国外旅游能占点便宜,但在中国生活的工薪阶层拿同样多的钱能买的东西却比以前少,实际上在“内部贬值”。当然,对于有资产性收入的富豪来说,他们炒房炒股能赚来更多的收益,拿出点散碎银子买点艺术品不成问题。

尽管中国和全球主要艺术品市场都在2008年出现了剧烈下跌,不过让中国艺术市场显得特别的是2009年底就快速恢复,标志性事件就是从2009年秋天开始在北京拍卖过“亿”的艺术品已近十件,绝大多数都是古代书画,这说明书画的收藏圈更大,支持者更多,而曾经红火的当代艺术市场则没有这样的好运,还处于缓慢的爬升过程中。观察现在的形势,有实力的收藏家、炒家都在追求稀有的顶级作品,看好他们的保值升值作用,而普通作品的价格表现和去年并没有太大起色。

那些动辄千万、上亿的“拍卖纪录”看上去耀眼,可在资深收藏圈私下窃窃私语的是“信任危机” 的话题。去年以来私下传出的假拍作局、拖欠付款的事情有明显的上升,让几家拍卖行的老板除了提高保证金,还少见地出来呼吁重建诚信。

这场景让我想起了2006年左右的拍卖界,那时候大陆、台湾还有东南亚的一些华人炒家热衷把一件件还可以的艺术品——有时候甚至是有赝品嫌疑的所谓“回流作品”——拿到有勾连的艺术拍卖公司,联手“做局”拍出一个高高的“账目价格纪录”(自拍自买,只是造数字纪录而没有实际付出那么些钱),然后等上几年再次拿出这件作品拍卖,希望有后来的富豪能够接受。但是中国最有趣的是,早先“做”出来的“天价”往往由于通货膨胀效应和艺术品价格普遍的“水涨船高”,两三年后似乎就被抹平变成“常态”,看不出什么痕迹,于是新的局就应运而生。

王羲之《平安帖》一个字700万 值不值?

今年秋拍最具分量的拍品是什么?中国嘉德推出的王羲之草书《平安帖》一定是不少人心中的首选答案。这件连日来被业内外人士品头论足的《平安帖》,11月20日晚,在北京国际饭店“引爆”了诸多藏家的购藏激情,最终以3.08亿元的成交价收槌。作为今年京城秋拍季的第一个高潮,“王羲之”创下天价也让人们对此季艺术品市场有了更多的猜测。

事件回放

41个字卖了3.08亿

11月20日晚7时,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停车场早已爆满,众多豪车只好停在一旁等待车位。“不少大藏家都来了!”一位资深媒体人士环顾了现场后感叹道。是什么让这么多人翘首企盼?让这么多媒体“坐镇”现场?原来,堪称今年秋拍最重的拍品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即将在这里举行的中国嘉德夜场拍卖中登场。有关它的一系列猜测也将就此揭晓。

已是晚上8时47分,本来就人头攒动的拍卖大厅又拥入了不少人,每双眼睛都紧紧盯着拍卖台。此时,拍卖师宣布道:“2109号拍品,王羲之草书《平安帖》起拍价为5500万元。”场上片刻沉寂后,一位买家才开始应价,随后场内与电话委托席之间展开了激烈竞投,从而也打破了会场片刻的沉寂。拍卖师像报菜名一样快速刷新着竞价,不到三分钟,《平安帖》的价格便飙升到了8800万元,此时,在场内后区的一位藏家直接伸手示意“跳加价”到1亿元,场内一下子热闹起来。此后,多位藏家以1000万元的竞价阶梯展开“拉锯战”,多个回合后,一位电话委托藏家以2.75亿元力挫群雄,将这件书法瑰宝收入囊中。加上佣金,这件只有41字的《平安帖》最终成交价高达3.08亿元。历时8分钟的鏖战,平日里难见真容的“王羲之”终于有了市场价。

业内分析

《平安帖》为何有如此身价

早在几个月前,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将会出现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的消息一经披露,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高度重视。众所周知,“书圣”王羲之的作品被后世广为推崇,即便在北宋时期,其真迹就已经屈指可数,时至今日,书圣的真迹早已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被当做真迹看待。据了解,现存的王羲之唐宋摹本也是凤毛麟角,而且绝大部分都珍藏于海内外重要博物馆中,在市场上极难见到其身影。此番登场的《平安帖》,有学者认为是唐摹本,也有人认为是宋摹本,甚至认为是米芾所摹,不过,无论是哪一种说法,这件书法作品的珍贵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据介绍,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最早见于北宋著名丛帖《绛帖》,后经《宣和书谱》著录,当时共有九行,后被一分为二。此次中国嘉德推出的为前半部,纵24.5厘米、横13.8厘米,四行,41字。据悉,此帖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乾隆御题两次,且历经多位收藏家收藏,流传有绪,极其难得。乾隆帝盛誉本贴“可亚时晴”,意即可以媲美三希堂瑰宝——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展开这幅草书帖,可以看到41个字的周围盖满了几十方收藏鉴赏印章,可见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递藏有绪。据了解,此帖最早收藏者或为宋内府,而可考的重要早期收藏家应是元代书画鉴赏家柯九思。明初,此帖入收藏家李锦之手,之后为文征明所得,明嘉靖二十年文氏父子将其刻入《停云馆法帖》卷四,被认定为唐人所摹,后此帖归其长子文彭所有。万历年间流入北京,被王世懋、孙矿等发现。明末藏于安徽歙县收藏家吴家凤处。清初分别藏于曹溶、李宗孔及梁清标家,之后被收入内府。显然,这些著录与印章都为《平安帖》平添了显赫的身世砝码。

据了解,《平安帖》并不是第一件出现在艺术品市场上的王羲之高古摹本。在2007年,一件从日本回流的《妹至帖》唐摹本曾在香港佳士得付拍。据了解,《妹至帖》长25.3厘米,宽5.3厘米,共两行17字,属于相当精致的王羲之书法。有日本专家猜测,《妹至帖》很可能是奈良时代经“舶载”流传到日本,此后一直秘藏于日本民间,因此在中国历代著录上不见其踪影。在佳士得拍场上,《妹至帖》底价为2400万港元,起拍价1500万元,现场只有少数买家参与竞投,叫至2100万元时便无人响应,最终流拍。《妹至帖》“遭遇”了流拍,让不少人至今都觉得有些遗憾。

权威声音

如何看待3个亿

惹人眼球的“宝贝”总会引发人们的种种猜测。《平安帖》在付拍之前,各路人士纷纷对其价格进行预测,多数人预估其身价“上亿元不成问题”,甚至有人给出了5亿元的估价。尽管现在《平安帖》的身价已尘埃落定,但是3.08亿元的身价还是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董事长董国强认为《平安帖》物有所值,“这个价格不仅不高,甚至比我的预想还要低”。董国强分析说,古代书画是不可再生资源,尤其是年代久远、出自名家之手、有著录的古代书画,在市场上永远是供不应求的,它们日后不会贬值,这就决定了它们的价格不可能低。他还提出,这类顶级艺术品没有“应该值多少钱”一说,也无法预料,“现在的市场情况是喜欢这件东西的藏家愿意出多少钱、能够出多少钱,那么卖出多高的价格都不过分,都是合理的。此外,现在从市场整体来看还是‘书不如画’,藏家对书法作品的理解还有待加深,这意味着书法类藏品的价格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平安帖》拍卖之前,我和圈里的朋友就预测它能拍出2亿元至3亿元,事实果然如此,说明这个价格很理智。”书画收藏者秦伟涛告诉记者:“现在的市场行情就这样,连乾隆的一幅画都能卖到4000多万元了,王羲之难道还不值3个亿吗?如果拍不到这么高的价格反而不正常,这是古代书画价值的回归。”还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平安帖》无论创作年代还是内容,均堪称珍罕,不亚于博物馆馆藏,“只要这件唐宋时期的书法可以留在中国,3.08亿元就花得很值”。

当然也有人对这个价格并不认同。一位研究王羲之的学者认为,《平安帖》在目前所能见到的王羲之摹本中,水平并不算最高,有可能是五代时宫人抄写的魏晋法帖,而不是严格的临摹。“如果比较来讲,当年流拍的《妹至帖》无论从字迹还是从摹拓水平来看,都在这件《平安帖》之上,遗憾的是《妹至帖》字数太少,内容也不完整,再加上2007年经济环境不如现在,艺术品市场也不像今天内地市场这样火爆。如果是放在今天来卖,我个人认为《妹至贴》会比《平安帖》表现得更好。”

大家评说

《平安帖》真的能成市场推手吗

《平安帖》的喜人表现会对艺术品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呢?在中国嘉德夜场拍卖结束后,董国强在微博上写道:“市场的成熟和冷静,突出表现在古代书画上,今天的古代书法拍卖中,一些作品流标,东西是真的,但是因为不精,所以没人要,拍品价格的两极分化十分严重。”记者采访董国强时,他表示,《平安帖》开了个好头,说明好的拍品会得到藏家认可,“未来一个月还会有很多重量级宋元书画与藏家见面,比如《汉宫秋图》《人事帖》等,我希望它们都能拍出好成绩。宋代和元代是中国文化巅峰,这些作品拍得好,还能提高人们对文物艺术品的保护意识。”

可以说,今年秋拍刚一揭幕便好戏连台。先是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在香港拍出2.52亿港元,后又有清乾隆珐琅彩“吉庆有余”转心瓶在伦敦以5.5亿元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世界纪录……

内地艺术品市场也不甘落后。在中国嘉德“秋光万华——清代宫廷艺术集粹”夜场中,除了《平安帖》外,估价5000万至8000万元的明陈栝《情韵墨花》拍出了1.1368亿元;一对清乾隆黄花梨云龙纹大四件柜最终以3976万元成交,不仅是估价的近10倍,也创出中国古典黄花梨家具拍卖的世界纪录。近现代书画板块同样捷报频传,李可染的水墨巨制《长征》也迈进了亿元时代——成交价1.075亿元,取代了春拍时张大千《爱痕湖》成为身价最高的中国近现代书画。由陕西省文化局美术创作组1974年集体完成、参加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幸福渠》在北京华辰秋拍以4592万元易主,创下近年来“红色经典”系列作品的一个天价……“去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是刚刚迈进亿元时代,今年则是进一步夯实‘亿元时代’。”一位资深媒体人士评论道。

各大拍卖会全线飘红打消了人们对市场拐点是否会到来的顾虑,甚至让有些卖家临时改变主意,要求加拍作品。显然,这个秋季对于多数拍卖行来说会是个收获的季节。对艺术品市场的“高烧不退”,难免有人要泼泼冷水。著名收藏家郭庆祥就在他的博文中写到,他对王羲之《平安帖》拍出3个多亿已经麻木。他认为,艺术品市场的高价格中隐藏着风险。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学军日前也对媒体表示,现在的收藏市场中,局部一定会存在泡沫,“需要藏家自己衡量,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更要持有一份理性。”

值得一说的是,王羲之《平安帖》值不值3个多亿?尽管众说不一,但不管怎样,令人欣喜的是,书圣书法作品身价几何的谜底终于揭晓,也让收藏市场有了一个可参考的价值标准。可喜可贺。

与朋友分享此事: 分享到搜狐微博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