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件艺术品破亿元大关
世家旧藏继续流入市场
2010年堪称是“中国艺术品亿元年”,成交过亿元拍品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继春拍4件作品过亿后,秋拍一季先后有16件作品突破亿元大关,并不断刷新拍卖纪录。一场重要专场如果没有拍品冲亿就好似缺了点什么,而媒体更是摄像头、麦克风纷纷上阵,只待一声槌响新纪录诞生。
统计显示,这一季16件过亿作品中中国书画占9件,瓷杂占7件,拍卖总额为30多亿元,占总成交额的8.06%。其中,拔得头筹的是在英国Bainbridges上拍颇具传奇色彩的“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成交价为5.54亿元,打破了黄庭坚《砥柱铭》4.368亿元的纪录,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里创造了新的中国艺术品世界拍卖纪录。
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松石间意琴”以1.366亿元成交,成为史上最贵的乐器。古代书画精品则延续其高价主流的地位,房大年、文宗帝的《万岁山图稿本》(立轴)以3.35亿元位居本季度第二;近现代书画也不断突破,今秋共有两幅作品过亿,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以1.714亿元的高价刷新了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拍卖纪录,李可染的《长征》也以1.075亿元的成交价创艺术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并位居近现代书画拍卖排行榜第二。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亿元时代”何以不断刷新?龚继遂分析说,“究其原因,可以说前一年高价成交所形成的传播影响和放大效应使沉寂多年的世家旧藏为前所未见的高价效应而心动,流入市场套现。”在2011年里,他预测,将会持续有一些深藏多年的珍稀艺术品为高价所诱,继续流入市场。
中国书画与瓷器受青睐
油画当代艺术明显下滑
2010年秋拍,中国书画一个板块就支撑了总成交额的59.01%。并且在高价作品方面,中国书画更是显现出明显的优势,2010年秋中国艺术品拍卖前100名榜单中,中国书画占据了65席之多。
“这一现象凸显了收藏界对回归传统价值的认同。”龚继遂表示,古画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使华人收藏家对其情有独钟,这一文化特点将会继续支持海外存留的少量高精尖古画向内地及华裔收藏家流动。
瓷器杂项在这一季格外引人关注,高价拍品不断诞生,总成交额达90.73亿元,市场份额也由此扩大至24.38%。黄花梨家具、古琴、香炉等特色专场不断上演,为瓷杂市场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在这一门类中,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乾隆时期御制精品备受买家关注。据统计,2010年秋季29件高价瓷杂中,除了4件宋代高古器物外,其余均为明清制品,而其中16件为清乾隆制品。专家分析,明清瓷器杂项,尤其是宫廷御制品,不仅存世量和流通量相对较多,而且在制造工艺上更为繁复考究,未来也将是此板块买家追捧的焦点。
受中国书画及瓷杂的挤压,油画及当代艺术板块的市场份额则明显降低,比上季度下降了3.63%,仅为7.89%。不少拍卖公司在此品类的经营也稍嫌混乱,作品质量良莠不齐。
6位艺术家作品价格下滑
长三角靠书画收复失地
艺术家作品每季度的成交额体现了艺术家个人作品在美术作品市场的份额和规模。在2010年秋季,雅昌艺术网监测的36名艺术家作品价格指数处于上升通道,古代书画家陈继儒和黄钺的作品价格指数增幅明显,近现代书画家傅抱石、徐悲鸿、李可染、齐白石等作品价格指数呈大幅上涨趋势,仅有潘天寿、石鲁等6位艺术家作品价格指数呈下滑态势。其中,傅抱石作品价格以176.95万元/平方尺位居近现代名家首位,徐悲鸿的价格指数甚至比上季度提高了45%。
而当代书画市场中,吴冠中、范曾、何家英、石齐等书画作品市场走势向好。本季度,吴冠中的书画作品仍是抢手货,其书画价格指数仍位居榜首,为77.80万元/平方尺,比上季度增长了42%。
调查报告还透露出一些各地区艺术品拍卖份额的变化。2010年秋,以北京为首的京津塘地区进一步巩固了其亚洲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心的地位,单季成交额占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61.1%。而经历了几年的低调与探索,长三角地区在2010年秋季迎来了285%的成交额增长,尤其凭借西泠印社及朵云轩等老字号文化招牌,在书画板块收复失地。相比之下,随着内地拍卖行全球征集力度的加强,这一季度,港澳台和海外地区的市场份额呈下滑态势。
“2010年空前的成交价格和成交总额把艺术市场带到一个崭新的机会与危机并存的境界。“龚继遂表示,相对于市场的一枝独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学术建设和制度建设滞后,尤其值得警醒。展望2011年的趋势,他认为,盲目流入艺术品市场的投机性资金会相应减少,但沉寂多年的世家旧藏由于获利可观仍会继续流入市场,这使得2011年艺术品市场依然有精品可买,依然会延续2010年的珍精稀品高价成交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