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香港或成全球艺术品倾销地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8-08 12:57:01 | 文章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明年年初,我们将在香港建立海外第一家连锁画廊。”上周,伦敦白立方画廊(White Cube Gallery)的展览总监蒂姆 马洛(Tim Marlow)对媒体说出这番话时,身后正是其代理的知名艺术家达明 赫斯特(Damien Hirst)的作品。作为伦敦现代艺术掌门人杰伊 乔普林(Jay Jopling)执掌的画廊白立方是英国当代艺术界声誉颇高的画廊之一,此次它吹响进军香港的号角,只是欧美顶级画廊期望入驻香港的一个缩影。

欧美顶级画廊正在对香港这块“风水宝地”蠢蠢欲动。除了今年1月早先一步踏入香港的美国大牌艺术品交易商拉里 高古轩,和刚刚宣布踏入的英国画廊白立方,还有对香港市场看好的德萨尔特艺术画廊。该画廊1977年由德萨尔特夫妇在巴黎创办,1981年迁往美国,经营十九至二十世纪印象派、现代艺术、抽象表现派及流行艺术大师的绘画及雕塑艺术品。

“选择香港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它在亚洲现代艺术市场中的中心地位,还有临近中国。”蒂姆 马洛说,“我们已经从来自该地区的收藏家中获得了大量的销售业绩。”早在去年5月的香港艺术展上,该画廊的达明 赫斯特《不可避免的事实》在开幕第一天就以175万英镑卖出,成为了此次展会的最高成交纪录。

香港,只是一个市场

国际顶级画廊争相抢滩香港。但他们很明显的指向就是销售数据,并不包含“扶植本土艺术家”。

“香港是欧美画廊进行全球市场部署的一部分。”来自比利时的年轻人马西明正在上海经营着家族画廊百鹤高的上海分店,同时他还参与组织举办上海国际艺术精品展览会。他说,“中国不仅有很多收藏家,又有很多新兴的展览馆。对于艺术市场来说,进驻香港会更加容易:免税、无需文化执照和进口许可证等等。”

“未来几年中,更多的欧洲艺术品交易商会更加青睐香港。”艺术经济学(ArtsEconomics)奠基人克莱尔 麦克安德鲁博士(Dr Clare McAndrew)说,“欧盟推出了一项征税计划,截至2012年,所有在成员国销售的艺术品,如果其艺术家去世日期距交易日不满70周年,都将征收转售抽润(resalelevy)。”根据该计划,之前尚未推行该项税收的英国、爱尔兰、荷兰、奥地利、马耳他,目前可免除此项征收。对于在欧盟任一成员国销售的在世艺术家(而非新近离世艺术家)作品所征的转售抽润,额度将更大。最为重要的非欧盟市场,尤其是美国和中国,则没有推行这项税收的计划。克莱尔说,“在这样的税收政策下,对于卖方而言,将任何一件价值等于或大于4万欧元的艺术品发往纽约或香港销售,都是值得的。”

但事实上,几年之前,当ART HK展览总监马格纳司 瑞夫里第一次说在香港举办艺博会时,人们告诉他,这件事并不太可靠。因为香港是一片“文化的沙漠”,香港的画廊多数扮演着和与内地与国际资本对接的角色。为此,他在展会上更是专门设立亚洲展区和未来展区,用来扶植和鼓励亚洲年轻艺术家和画廊。

“但已举办了四届的ART HK已被 MCH瑞士展会(巴塞尔)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多数股权,他们将香港国际艺术展转变为国际知名品牌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亚洲门户。他们是否会仍在这个展览中设置扶植当地年轻艺术家的项目,我们不得而知。”香港艺术家梁先生(根据采访对象要求隐其名)认为。

香港,全球艺术品中心?倾销地!

直至今日,我们看到,这种繁荣背后仍藏着隐忧:如果这些画廊只把香港当做艺术产品的倾销地,在香港本土艺术创作力量还非常薄弱的情况下,过度商业化的市场,只会加速这些艺术家的商业化,使真的艺术死亡。

“事实上,我们的生存境况与香港艺术市场的节节攀升背道而驰。”梁先生说,“因产业转型、厂房搬迁至内地等原因,香港的厂房大量空置。很多艺术工作者选择租金低、空间大便于创作的工厂大厦,尤其是在观塘、火炭和新蒲岗三处的工厂大厦都聚集了大批艺术人士。但因为大量小型画廊和创意工作室的涌入,我们原本栖身的厂房区租金节节增长,很多艺术家不得不被迫迁出。香港很多艺术家都已经居无定所的,更何谈创作进步?”

4月25日,一群香港艺术家在街头作画、写作、排戏及练武。他们以这种方式对身处的工厂大厦加租进行抗议。艺术市场的走好是把双刃剑,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将有望随着国际顶级画廊的入驻和经营上涨。而年轻艺术家则将面临更高的生存和创作成本。

但知名艺术批评家费大为并不同意本土艺术家的观点。“国际画廊进入之后,必定会吸收本土艺术家,而且很多西方的画廊与美术馆都有一定的联系,这对香港本土艺术家走出香港,进入国际市场有很多帮助。”费大为表示,“国外画廊的进驻并不会杀死真正的艺术,相反会有推动作用,削弱商业化的程度。香港的艺术市场的薄弱就在于过度的商业化和与国际不接轨。”

“对年轻艺术家的影响,只有通过展示高质量的作品,艺术家、收藏者,还有艺术爱好者等等才能将艺术看得更加透彻。”马西明支持费大为的观点。

“倾销地”始作俑者

香港的当代艺术拍卖会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大卖场式的倾销型拍卖,这种拍卖也严重扰乱了画廊这个一级市场。

根据权威艺术网站artprice的数据,中国亿万富翁的数量每年增长20%,中国的新贵们也热切的想把艺术品加入到他们的车子和财产的投资组合中。作为传统玩家欧洲和美国的强劲对手,香港的成功部分归因于其进出口免税政策,加上其靠近中国大陆,而那里对进口艺术品征收34%的税。

“画廊1月份开张以来,销售一直很强劲。”最先进入香港的国际知名画廊——香港高古轩画廊董事总经理尼克 希穆洛维奇则表示,“他们最初被吸引到画廊来,可能是因为我们代理着达明安 赫斯特和村上隆等艺术家。”

“我还不认为那些画廊将香港看作倾销地。画廊是艺术品一级市场的一部分。我之所以说香港是倾销地是有另外一个原因。这个原因来自香港的艺术品二级市场——拍卖。”马西明表示,“国际艺术市场与中国的艺术市场有很大的不同。在国际市场上,一家画廊会将专业性与安全性等值,就是如果你可以从一家主流画廊中,以公正的价钱得到一件作品,同时保证是真迹。但是这个理念在中国却有所不同,在过去的几年中,很多画廊开在中国。他们的作用和质量都非常的平庸。如此的反应就是,在中国的人们觉得在拍卖会上买艺术品会更加的安全。这些拍卖使得艺术品价格飞涨,并有可能使香港成为高价艺术品的成交地和倾销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香港的当代艺术拍卖会是一种典型的大卖场式的倾销型拍卖,这种拍卖严重扰乱了画廊市场。几年前发生的金融危机折射出中国内地和香港现当代艺术品市场的诸多问题。“但经历这几年的市场洗牌后,香港的现当代艺术一级市场该走向何处,我暂时还没看清方向。”这位资深人士表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