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香港外卖——我们从苏富比秋拍能学到什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0-12 09:11:42 | 文章来源: ARTINFO

香港报道——为期六天的香港蘇富比秋拍落下帷幕,总成交额32亿港元,成交拍品从明代花瓶到已故歌后的珠宝,无所不包。这是香港蘇富比有史以来第二好的一个拍卖季(第一名属于今年大放异彩的春拍),虽然全球市场动荡和中国信贷危机的阴影笼罩下,许多投机性资金望而却步,蘇富比的总成交额还是轻松超过了27亿的拍前预估。在新闻大标题的背后,实际的情形是略为复杂一些的。从珠宝、瓷器到中国当代艺术,所有门类都是精品受追捧,但一般拍品无人问津。与此同时,“热钱”的缺席也表明市场正在走向成熟。真正的藏家和长期投资者这次在香港都找到的各自珍爱的宝贝。

ARTINFO 中国向您推荐本季蘇富比的九大外卖。

香港(和中国内地)也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经济形势会影响市场走向。

这本来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对一部分人来说是新鲜事。世界金融市场陷入动荡的那一周,再加上一个月前开始的中国信贷危机以及恒生指数大跌,如果没有这些因素的影响,这次蘇富比秋拍的成果将是惊人的。当代亚洲艺术拍品有四分之一流拍,并不表示这个地区正在抛弃当代艺术,只是表明市场已经学乖了,知道市场疲软的时候要追逐价值,降低风险。很多记者至今还是对中国内地和香港藏家另眼相看,认为他们不是按照这个普遍的规则来行事的。他们要么认为市场可以不顾重力的约束,要么就把他们看作是社会和政治风云变化的晴雨表,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多关联。

投机客走了,留下的是真正的藏家和投资者。

周一的中国和亚洲当代艺术拍卖和周三的中国瓷器和艺术品拍卖中,这一点体现的很明显。两个领域各自推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收藏,取得了相称的成绩尤伦斯当代艺术收藏和玫茵堂瓷器收藏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相比之下两个领域的总体表现很糟糕。没有了“热钱”的干扰,大牌藏家和投资者们可以从品质入手展开争夺,无论是完美无瑕的明代花瓶,还是中国当代艺术代表人物——张晓刚的代表作《血缘:大家族第一号》(1994),或者一些在历史和艺术价值上受到一致肯定的作品,比如余友涵的早期抽象画《1990-5》,或是一套明成化鎏金铜编钟,都成为追逐的对象。这些拍品引发的争夺极其激烈,成交价也纷纷超出预估价许多。

竞拍中的失败者并不意味着失败,反说明了国际市场的形成。

大牌藏家重新回到拍卖大厅,也让本季的竞争中各方势力显得更均衡了一些,不像此前几个拍卖季那样以内地藏家为主导。这一点在主攻当代艺术的西方藏家身上体现地格外明显,他们在近年来一直处于下风,即便是周日晚万众瞩目的尤伦斯专场上也是这样,但第二天的当代亚洲专场他们一举拿下了顶级拍品中的一半。中国瓷器和艺术品领域也出现了这种迹象,来自欧洲、台湾和香港的资深藏家们和新涌现的一批内地大牌藏家站在了同一起点上,竞争最昂贵的拍品,包括之前提到的明代花瓶。

中国新生代藏家也许会把你晾在高处

亚洲当代艺术专家林家如和中国瓷器和艺术品专家仇国仕在本季都发现了一个现象,在那些“更火的”新生代中国藏家身上下注,有可能被放鸽子。仇在这一周里遗憾地发现,要是早知道那些前几个拍卖季一掷千金的新人这次都待在家里了,他应该能够规划出一次更经典的拍卖会出来,而林家如则制定了一些比较“大胆”的估价,可能把一些上档次的藏家给吓跑了。

中国当代艺术的“蓝筹”已经确定

一个没那么疯狂的拍卖季还给我们带来了更清晰的视线,从中看出在那些有眼光的藏家(无论中国还是国外)心目中,哪些中国当代艺术家是真正的“蓝筹”。这份名单里显然一定有市场长期追捧的一些人物,包括张晓刚、曾梵志、周春芽和刘野,同时也有一些名气稍逊的名字被划入了这个范围,包括“玩世现实主义者”刘炜,以及已经出道二十年的抽象画家余友涵。

追逐价值并不等于忽视新生力量。

更理智的市场并不等于只看重最出名的那些艺术家。在当代亚洲专场上,新生代的作品也引发了激烈的竞争,例如陈可、仇晓飞等,都拍出了超过最高估价的成绩。

如果你觉得审慎的步伐让你感到无聊,大可以去东南亚专场去看看。

想在这一季的香港重温当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辉煌的,应该去观摩现代和当代东南亚艺术专场。在那里,现代大师亨德拉古纳万(Hendra Gunawan)和苏佐佐诺(S. Sudjojono)以及罗纳德文图拉(Ronald Ventura)等当代艺术家引发的争夺动不动以几倍于最高估价的数字结束,同时还有一大群新生代,如Chrstine Ay Tjoe、C J Tanedo和罗纳德的弟弟罗兰多文图拉。总成交额达到了预售估价的两倍以上,总计3,300万港元,是蘇富比在该领域取得的第二好成绩(最高是今年春拍)。

香港艺术市场的核心在中国传统绘画。

正如我们此前观察到的,传统绘画在中国艺术鉴赏家心目中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不只是内地,全世界都是如此。这类绘画作品——在近现代时期创作,但使用了传统的中国画技法——的市场事实上是诞生于香港的,自从越来越多内地藏家入市后进入了白热化。这一周来,这个领域吸引到的热情是独一无二的,360件拍品每一件都要经历殊死的搏斗,整场拍卖耗时长达12小时,多次更换拍卖师。叫价频率如此之高,拍卖师不得不像机场调度一样制定一个叫价等待的规则。最终成交率达到96%(以价值计达到99%),成交额达7.38亿港元,2亿港元的估价被远远抛在了脑后,创下香港蘇富比在该门类的历史纪录。照这样下去,西方人得要做好思想准备,可能像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这些略显陌生的名字,今后经常要出现在艺术家拍价排行榜榜单中了。

钻石永远是钻石。

那些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感到困惑的市场观察家们来说,钻石总算是回归到正常的口味了。珠宝门类总体上在市场大势下出现了20%的流拍,但蘇富比还是在罕见的橙色和蓝色钻石上获得了创纪录的每克拉拍价。同时他们还再一次告诉我们,如果把宝石和名人结合起来,效果甚至还要更好。已故香港歌星梅艳芳的珠宝收藏——最引人注目的是她为婚礼准备的钻石和珍珠项链、耳环,那场婚礼未能如愿举行,但她得以在最后一场演唱会上穿戴这些珠宝——总成交额超过估价的一倍,共计681万港元,成交率百分之百。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