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艺术授权:中国艺术市场新金矿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1-10 09:29:42 | 文章来源: 《投资有道》杂志

上海的产业探索

中国艺术授权市场的火热,在目前看来,北京是一个重要中心。一方面,是故宫、圆明园等强势单位陆续进入艺术授权市场,提供了大量可供开发的优秀资源。另一方面,一系列艺术授权相关的金融创新也逐渐在北京落地。2010年,国内首个艺术授权专项基金——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国际艺术授权专项基金正式成立,用于资助和扶持文化艺术授权市场的推广项目。而未来几年,很可能在北京出现艺术授权交易中心。

而与北京相比,同为艺术大都市的上海则仍然在摸索自己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上海知识产权园艺术品登记中心和上海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就是这样两个试点。

上海知识产权园艺术品登记中心由上海知识产权园成立,为国内首个艺术品登记中心,其宗旨是“针对艺术品市场所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保护艺术品作者的知识产权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该中心对艺术品真伪进行鉴定,并给艺术家、收藏家、消费者出具客观、公正的艺术品原作证书,提供迅速核查的便利,防止伪品买卖。通过这一平台,希望能保证艺术作品的真实性、客观性,使艺术品作者的知识产权得到最大化的保护。

中心登记程序一般是,首先向该中心领取填写国家版权局作品登记表,并由该中心拍摄所需登记的作品并制作《作品确认书》,再由艺术家本人确认原作真迹并签名,获得国家版权局作品登记号后,颁发《艺术品原作登记证》。

然而,抱持着理想的上海知识产权园艺术品登记中心,从2005年运作至今,其影响力并没有得到国内艺术圈的普遍认可。对此,袁媛一针见血指出,原因即在于“没有足够的产业吸引力”。“艺术家来登记产品为的是什么?目的无非是为了提高艺术品的商业价值。但可惜的是,前几年,中心除了提供登记服务外,很难为艺术家提供深度开发的机会,自然对艺术家缺乏吸引力。”袁媛说。

同样,上海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虽然也设立了艺术版权交易的版块,但由于版权交易不是“强制入场”的交易项目,所以在中心平台上并没有体现出艺术版权成交量的突破。

产业发展的免费模式

总的看来,近几年来,上海艺术授权产业发展的亮点,主要还是集中在对产业免费模式的探索。

近来,上海知识产权园艺术品登记中心与“多彩汇”、“上海故事”等品牌厂商合作,并在家居用品、丝巾、纸巾包装等领域进行了相关的授权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心借助自有的“五角场800美术馆”的展厅,为艺术家举办展览,也作为艺术授权展示的窗口。袁媛说:“今年的展览主要围绕插画为主题,一方面因为插画的画种本身带着轻松活泼的气质,给大家带来快乐,成为授权市场接受度比较高的艺术品种;另一方面,插画发展也需要从出版的束缚中脱身出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成为美化生活的元素。”

五角场800美术馆还引进了“雅昌艺品”、“存珍堂”等版权复制机构的产品进行展示,促进艺术版权衍生行业间的交流与规模化。“雅昌艺品”已经开发出鼠标垫、镇纸等艺术衍生品近百种;“存珍堂”则潜心研究复制技术,其制作的古代书画复制品已经达到几可乱真的程度。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合作中有相当部分,都采用了免费授权的形式。

“很多人有误解,认为制约这一产业发展的因素是艺术家对授权商要价太高,其实目前国内很多艺术家的授权都是免费的。”袁媛说。

当代艺术家周春芽也曾表示,国内的艺术授权制度尚不健全,许多艺术家的授权都是不收取费用的,一方面是看到复制品对当代艺术的宣传和推广,一方面是国内的相关法规不健全,授权产品一出来,盗版、次品“山寨”就会跟风而起,艺术家和正规的生产商很难在授权复制的生产、销售中获益。更重要的是,艺术家愿意让出自己的一份利益来培育授权复制在国内的新兴市场。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