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国宝级文物元《瑞鹤诗》书法手卷现身匡时秋拍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1-11 17:40:33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元人手卷的诗文序言和跋文详细说明了此件元代名迹的来龙去脉,这正好印证了元代道教与文人之间密切联系,对文化和历史文本做了重要的补充。据诗文介绍:元朝第二位皇帝元成宗即位第三年(1297年),两都及河东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地震灾害,成宗于是命地位显赫的正一玄教宗师、元代道教关键性人物张留孙于玄教首脑机关崇真宫举行祭神仪式,祈祷苍生,数百只祥瑞仙鹤从天而降,翔落于中庭。成宗大喜,诏命集贤大学士中奉大夫阎复等作诗祝颂,诸位文坛名流唱和,共谱雄文伟章。祈福事件发生于元贞三年,而台湾东南大学顾敦钅柔 1968年的研究《元玄教宗师张留孙年表并序》并没有“元贞三年”这一条,此手卷的出现可谓弥补了年表之缺,填充了历史的空白。

这一件集合了元代朝野众多重要名家书法合卷,其包含名人之多,前所未有,反映了当时文人与道教交流密切的社会风尚,是难得的史料文献,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诸位唱和文坛名流亦均是元代著名的诗人、诗论家,手卷中一直未曾现世的诗文内容无疑将为元代文学史再添锦绣一笔,对明年即将出版的中国社科院权威编集《全元诗》做了有效补充。

一名观众在观看预展精品

唱和名士墨迹罕有,堪为元代书风表率

《瑞鹤诗》手卷不仅是一件重要的历史文献、文学史文献,也是中国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经典巨制,深刻影响了元代以来隶书风格。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也产生了众多风格,并留下大量石刻。张迁、乙瑛、曹全等碑,都是这一时期隶书的代表作。北齐和唐代也有一个隶书兴盛的时期,但是在唐朝之后隶书实际上就式微了。宋末元初,书画大家赵孟頫高举张复古的旗帜,而隶书则反映了当时书坛的“流行趋势”。

观此元人手卷,书法方整谨严、平静宁致,朴拙质美,隶书中渗入篆书结体,又以楷书笔法加蚕头雁尾,井然之中透出浓浓古意。这充分反映了元代书坛上的复古倾向及其成就,是后人研究隶书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目前国内可见较早的元代隶书,是故宫博物院所藏元三家书中萧奭斗所作的第二段《无逸篇》。两幅作品气势笔法极为近似,基本是楷书的结构加上装饰化的蚕头雁尾。萧奭斗 的这种写法在当时已是惊世之作,而与肖奭斗 隶书《无逸篇》相比,阎复《瑞鹤诗》早之三四年,风头更胜一筹,风格特征一直影响到有明一代的隶书。

手卷中诸位唱和名士大都只有诗文内容留存于世,但墨迹却极为罕见。家之巽、牟应龙、杜道坚的墨宝遍寻不见,只有方回的墨迹在日本仅存一件,日本出版的文献《槐安居乐事》曾收录,但与此元人手卷中方回的诗文内容相比,丰富性远远不及。杜道坚官职很多,却将职位、姓名写于一行,这是元代书笺的特征,牟应龙与赵孟頫同出宋赵构皇家书体,厚而字坚,是明清之人无法仿效的。此手卷保存了众多元代文坛名流的墨宝,堪为见证元人书法遗风书史名作。

这件元人名迹的面世,不仅拾回书法史、文学史上一个遗失的剖面,也揭晓出一段宋元时期江南道教与皇族的深刻渊源,且集儒道之大成,价值之珍贵不言而喻。纵观十多年来的国内艺术品市场,元代隶书作品堪称凤毛麟角,揽如此众多亮点于一身者,更是难得一见。近几年,书法作品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价格更是连创新高,在书法市场已经迈进亿元时代的今天,《瑞鹤诗》的此番亮相,必将再度掀起拍场中一片波澜。

据悉,北京匡时20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11月底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届时这件海外回流的元人书法手卷将首次登场亮相,市场表现令人期待。

阎复、家之巽、张楧、牟应龙、方回、杜道坚

元《崇真万寿宫瑞鹤诗唱和卷》纸本手卷 31×832.5cm

著录:明顾复编著《平生壮观》。

备注:1、文征明、詹景凤、陆堇庭递藏。

2、毛顺甫题跋。

3、魏戫题签条。

一名观众在观看预展精品

专家述评

故宫博物院古书法部研究员 金运昌

按照我国现行的文物定级标准,元代名家墨迹皆属国家一级文物(相当于日本定级标准中的“国宝”)。何况《瑞鹤诗卷》六位作者,多于南宋(或金代),即已出仕、成名,他们合作的一件八米长卷,分量可想而知。巨眼藏家,应不交臂失之!

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主任 刘恒

此卷隶书《瑞鹤诗》并序,全篇六百七十余字,可谓洋洋洒洒。其书法用笔稳健流畅,结体方整均衡,首尾六百余字而能气息完整,一字不苟。其中对隶书蚕头燕尾笔法运用娴熟而稳健,对于隶书某些特殊的结体方法和装饰性笔划的把握要理也十分和谐,因而在整体风格上具有一种古朴、静穆、雅致的意趣,从中可以感受到书写者在隶书上的精湛造诣和功力。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老子研究院院长 詹石窗

这幅书法长卷实际上是灵鹤瑞应的文化传播链条,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道教在元代的兴盛以及朝廷对道教斋醮法事的高度重视。就目前所见,这应该是历史上有关道教斋醮法事瑞应的最长书法条幅,而那些风格各异的钤印则彰显了诸多文人、道士对张留孙领衔的崇真宫道教斋醮法事的积极回应。

北京匡时2011秋拍精品展现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