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钱去哪里了?画廊vs拍卖行盈利大揭秘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1-06 10:07:03 | 文章来源: 经济通中国站

市场在休假,正是退修学习的最佳时机。之前各大甩卖会一片闹哄哄的,有些基本概念还没来得及解释。不论投资抑或收藏,现在购买一件象样的艺术品,至少得上万港元起跳,这钱到底往哪儿去了,又最终落到谁的口袋,作为认真的买家,必须有个了解。本周,我们就来谈谈艺术品的初级市场(primary market)和次级市场(secondary market)。

我们买卖艺术品,很少是直接跟原创者直接购买的,通常会透过中介机构,这个机构一般就是我们所说的画廊和拍卖公司。除了售卖形式之不同,画廊和拍卖公司从本质上而言,其实是经营着两个几乎互不相干的市场的:画廊卖画,最初是担当经理人角色,找寻自己认为有潜力的艺术家,为他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和市场策略,包括一年举办多少次展览、在哪里开展、展览甚么、投入多少幅作品进入市场、明年涨价多少等等。买家从画廊购入的作品,理论上是一手货,而东西卖出了,画廊会跟原创者按约定的比例分享利润,对于进行这种交易的环境,我们称之为「初级市场」。

至于拍卖公司,最初是不管一手市场的,他们的服务对象,本来只是那些看够了某些藏品的收藏家:拍卖公司把收藏家希望出手的作品征集回来,然后再广发英雄帖,召开武林大会(即拍卖会),让有兴趣接手的的买家相互争夺,然后自己赚取佣金。这个过程之中,作品的原创者—即艺术家本人—是完全没有参与其中的,也就是说,即使东西拍到了火星价位,但艺术家除了名声大噪以外,实际上没有一分钱进得了口袋,赚钱的只是收藏家,以及提成的拍卖公司。进行这种二手交易的,我们称之为「次级市场」。

然而,这只是理论上的假设。正如汽车买卖,很多经销商4S店都开始回收自己品牌产品作二手交易,而很多二手车行亦开始代理尚未正式登陆当地市场的外国新车。画廊和拍卖公司由于各有优点,他们所担任的初级和次级市场角色,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之下已互相转化。譬如说,买家在某画廊买了一位艺术家的画作,画廊本身很喜欢这作品,于是在买卖时已订下协议,买家若干年后如果想把东西出手,可以再找他们,于是一幅佳作在同一画廊之内,可以来回出入三、四次,甚至更多,这就是画廊开始兼营次级市场的雏形;至于拍卖行,由于同业竞争激烈,为了制造话题、突出自己,以吸引买家到自己一边,他们会邀请那些已经用不着经理人的大师,为他们举行新作的专场展览和拍卖,又或者精挑细选一班名不见经传但潜力优厚的新人,给他们一个暴露于群众目光底下的机会。这种情况下的拍卖,原创者就可以分享成交后所带来的利润,与初级市场无异。

这种经营方式的演化,除了画廊和拍卖行之间存在商业竞争,还有一个挺有趣的背后原因——跳槽!拍卖行和画廊长期作战,但在里面工作的人们可不是。拍卖行的大佬最后经常自立门户,而画廊里的员工也会走进拍卖公司汲取新经验,于是彼此的经营技俩就渐渐互相转移了。怎样,好玩吧?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