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尽其精微”:中国工笔画收藏进入新时代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8-30 10:28:38 | 文章来源: 雅昌艺术网

张见作品



通过组织画展收藏比较可靠

对于收藏家来说,收藏工笔画作品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呢?专家认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收藏家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特别是对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史、绘画语言、表现技法、审美理念以及鉴赏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提高对工笔画的欣赏鉴别能力,练出一双火眼金睛。

2、若有实力,多关注德高望重、社会公认的大师名家及已故画家的老工笔画,反之可以着眼一些有实力、有个性、有想法、有创新意识、有时代感、学术性强的中青年画家的作品,这类作品物美价廉,而且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和潜力。

3、收藏画家的作品,一定要对其作品进行认真细致的学术研究分析,作品是否有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同时还要对该画家作全方位的了解,如:受教育程度、社会阅历、学识修养、学术地位、艺术品位、思想境界、创作态度、创作个性、师出名门、发展趋势等等。不宜过多地受职务地位的影响,特别不要相信其名片上、简历上和某些媒体小报上宣传的什么国际名人、世界华人某协会主席、顾问、某客座教授、牡丹王、鹰圣、某某第一人等等江湖头衔。

4、收藏渠道,现在各种收藏渠道很广,主要有拍卖行、画廊、书画市场、朋友转手、礼尚往来、去画家家里购买和通过展览收藏等等。实践证明,通过拍卖行、书画市场,水较深,价格和作品的保真程度很难把握。到画家家里购买,作品保真,但价格略高。目前看来,有实力的藏家,可以通过组织画展收藏一批作品,这样收藏的作品有几点好处:(1)一次性可以收到批量有影响力的作品,而且作品绝对保真;(2)举办画展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画家及作品,选择余地大,画家参与积极性高,创作态度认真;(3)展出作品质量高,学术性强,不会应酬之作,基本上都是能代表画家本人水平的力作;(4)展览作品宣传力度大,社会影响力广,一般都会留下精美画集,佐证材料详实;(5)价格公正,甚至偏低,升值空间大。

5、不要收藏临摹的工艺商品画、行画、双胞胎、多胞胎、应酬之作,昙花一现的炒作作品,这类画没有收藏价值。

郝量《移动解剖学》



“新工笔”当代工笔画的革新

传统工笔画追求用笔生动、渲染层次丰富、形象细腻逼真。作为一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科目,需要艺术家们不断加以创新,这样工笔画才会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上个世纪初,欧洲绘画传入我们,对传统绘画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体到工笔画方面,主要是造型观念的改变,借鉴了西画的写生方法,人物画创作尤为突出。再有当代工笔画也融汇了水彩画的一些表现技巧,因为水彩画与工笔画从材料和工具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次,在表现内容方面,当代工笔画也突破了山水、花鸟和人物界限分明的做法,将三者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使传统的工笔画在表现内容上有了广阔的空间。工笔画最鲜明的特点是笔法细腻,表现生动逼真的物象,西方古典油画也具备这一特征,因此当代工笔画也表现出了这一特征,特别是通过细腻的渲染,表现出立体感油画的效果。

“概念超越——2012新工笔文献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的举办,将近几年工笔画领域的新探索展现在世人面前。“新工笔”,在经历了“新锐工笔画”等概念的转变之后,以方阵的形式整齐亮相。

何谓“新工笔”?据展览方的介绍,是以“非再现、非意象抒情、非形式审美”为诉求,“超越概念”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姿态。它在创作题材和艺术形式方面不同于传统工笔画,具有“当代性”价值。

所谓“当代性”价值,意指“新工笔”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的突破。按照业界的说法,“新工笔”新在“观念先行”,以观念的诉说为主要宗旨。“观念”是当代艺术家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新工笔”注重的是对今日生存体验、文化思考的观念表述。相当年轻的“新工笔”创作群体也足够“当代”。这些“60后”、 “70后”、“80后”甚至“90后”,有的签约画廊,有的与固定的机构合作,积极探索当代艺术创作模式和生存模式,营造出一个有别于传统工笔画的图像世界:画箱里飞出蝴蝶、传统花鸟攀上衣模、绣花鞋里透出仕女图……别样的视觉感受带给观者别样的文化思考。

有人说,“新工笔”是以观念重构传统。它没有完全抛弃传统工笔画的技法和审美趣味,而是突出运用某些工笔技法,或凸显某种工笔质感、某类工笔意境,以至于它们甚至可以作为审美因素而独立存在。观念的附加,使“新工笔”突破了工笔画原有的许多禁忌和界限,将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等,大方自然地综合运用于画面。

在绘画材料方面,除了传统的宣纸和绢之外,任何综合材料都可能成为“新工笔”的创作载体;创作题材而言,“新工笔”偏爱室内题材,室内人物、花房、盆栽、宠物,甚至不入画的居家日常用品等,都成为“新工笔”表现的对象;构图上来说,“新工笔”多采用平面构图,刻意追求“有意味的形式”,西画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较为少见,许多作品还常常运用对角线、平行线式穿插等传统中国画要求规避的构图法则;技法方面,笔墨传统的痕迹在“新工笔”中日益淡化,用线上渐渐减弱了起笔收笔的变化,勾与染的界限也不是很明晰,整体虚化处理,将虚勾虚染的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用色方面,“新工笔”相对一致地选择了灰、淡、阴郁的色调,没有遵循传统中国画随类赋彩的用色原则。这种色调使画面显得朦胧、神秘、虚幻,易于渲染超现实色彩与气氛;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新工笔”作品常常以独幕剧的形式开场,人物、花鸟等主体大多置身于超现实的环境中。欣赏这些作品,如同观看一场场费解的戏剧,源于中国文化或现实生活的艺术元素,却和现实与自然场景脱离,极具西方色彩的表述方式,以神秘的气氛引人遐想。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工笔”也是中国画打开的一道通往现实世界的大门。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的自然空间日益减少,中西交融的文化大环境下,传统工笔画中描绘的自然山水、花鸟和人物等,对于许多年轻画家来说,是脱离了自身人生体验的事物。如何将所见所思,而非传统艺术元素,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许多年轻艺术家试图在技法与精神上完成跨越。

当然,艺术绝不仅仅是观念。过于强调观念,反而会消解艺术。因此,仅仅运用“传统技法”+“当代观念”的定式进行创作,是不可能真正成就“新工笔”艺术探索的。无论何种样式的艺术,都必须以艺术的超妙,拨动人们的心弦,方能留下时代回响。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