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加坡艺博会上印尼艺术家I Made Widya Diputra的作品
印尼艺术家Eddie Hara作品
“艺术舞台”新加坡艺术博览会日前宣布,明年1月24日至27日博览会举办时,将设立印度尼西亚馆,试图对印尼艺术景象做出最全面完美的呈现。“印尼馆”的展示空间将超过1000平方米,这一全新艺术平台将展示印尼主要画廊,以及重要的印尼当代艺术家联展。
亚洲艺术作为世界艺术市场的崭新动力近年来持续扮演了发动机的作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作为国际自由港也纷纷将自己打造为亚洲艺术面向世界的平台。佳士得和苏富比纷纷将东南亚艺术专场拍卖会从新加坡移师中国香港,“艺术舞台”也希望通过这一努力,为新加坡夺取东南亚艺术代言人的角色。
印尼艺术景观
继中国和印度之后,印尼逐渐成为亚洲地区最引人关注、最多产的当代艺术市场。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未来走向不明的情况下,东南亚当代艺术市场近年的行情明显向好。2008年东南亚当代艺术价格平均上涨5倍,2009年一些东南亚当代艺术家作品的价格以10倍以上的速度增长。苏富比东南亚艺术拍卖由新加坡移师中国香港后,2010年和2011年分别达到1.47亿港元和1.9亿港元的成交额。
与之相比,2012年,印尼画廊参加国际重要艺博会的数量比前一年下降了50%,这种情形不利于国际藏家接触印尼艺术。有鉴于此,“艺术舞台”希望利用印尼馆这一平台,给印尼艺术提供更高的曝光率。据悉,博览会将通过展览和画廊两部分呈现印尼艺术景观。“最好的印尼”展览将呈现30位印尼艺术家的风采。大部分作品都是首次走出印尼公开展现,其中不少是专为本次新加坡艺术舞台创作的。
“印尼是世界上人口数量第四的国家,其文化多样性,和高素质的当代艺术水准应该在全球艺术景观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印尼OHD私人美术馆馆长Oei Hong Djien博士表示。
热门艺术家
在印度尼西亚艺术家中,无疑米斯尼亚迪是最为瞩目的艺术家,戏剧性、挑衅感、黑色幽默和精彩话语是米氏作品显著的特征。2008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米氏作品《班图尔人(最终回)》以逾780万港元成交,刷新当代东南亚艺术世界拍卖纪录及画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
在今春香港苏富比春拍中,虽然仅有一幅米氏作品《快餐》上拍,但成交价仍超过百万港元。佳士得专家共若灵回顾:“几年前米氏作品第一次进入香港拍场,当时的估价只有4000美元,但一登场即有两三万美元的价位。之后,他的作品价格水涨船高,现在,最高价已经达到100万美元。”
此外值得关注的印尼艺术家还包括鲁迪·曼度凡尼、苏普塔拉、尤尼扎、哈默德·沙达理、克里斯汀·艾珠、布特·莫克塔尔、森苏·阿里凡等。
来自上万个岛
印度尼西亚的当代艺术市场发展相对比较晚。1998年,苏哈托的军事独裁结束前后,画廊、展览空间以及相关的教育机会才逐渐发展起来。社会政治的语境是艺术家的一个核心关注点,艺术家同样对文化、传统等议题拥有广泛的关注,从而定义他们的后独裁时代民族身份。
印尼艺术家大多没受到多少西方艺术运动和流派的影响,然而他们的作品却聪明地运用了从涂鸦到贫穷艺术等各种国际性的风格,将历史和遗存──来自印尼那13000多个岛屿──融合在了一起。
“在印尼,我们不会说发现了什么,而是说借用,” 省府艺术界资深人士多诺说,“这些都不是我们的。在当代艺术里,我们借鉴一切既存的可能性,这种融合的成果,成了艺术和精神的新源头。”
人口众多的另一个后果便是印尼同样有深厚的收藏家群体。除了人们熟悉的印尼华人收藏家余德耀,Magelang、Central Java的烟草商人逐渐成为艺术作品的主要收藏者,同时他们有能力左右艺术作品的价格和一些艺术家的创作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