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名人书札一封家书抵万金 朱自清诗札拍出161万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0-01 10:36:37 | 文章来源: 金羊网—羊城晚报

王贵忱:收书札怎么好玩?你看吧,张之洞大家都知道,但张佩纶知道的人就少了,他们两个是同乡,是清末政坛重要政治派别“清流党”的两员健将,被称为青牛的左右犄角。但两人的境况却很不同,张之洞毕生荣耀,兴实业、办教育,于中国近代化功不可没。而张佩纶经中法之役后就一蹶不振,郁郁而终,因为他是张爱玲的祖父,现在偶然还被人提及。《张之洞致张佩纶未刊书札》里面收录的,虽然内容比较琐碎,但里面提到的李北海墨迹、苏东坡书法、董玄宰画卷等,都是可供考据的史实,还说到张家口熏肉香美,虽然是细枝末节,但却能还原出19世纪末士大夫们的生活场景。而且张之洞还是晚清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一直受推崇,这些书札都是用小楷写成的,所以又是小楷书法的范本。

在《可居丛稿》里我也收了之前写“徐悲鸿致欧阳予倩书札”的一篇文章。这封信笔意浑厚雍容,行距疏密不等,字体大小相同,随意写来,通篇笔法开张有致,显示出作者的意态风神,是徐悲鸿先生抗战初期的墨妙。而就内容而言,也是研究徐悲鸿学行和有关现代戏剧史上一些问题的一篇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张铁林:还有一点,书札里面流露的都是真性情。能够流传到今天的书札,都是名家的东西,所以能够传世的书札,写信的首先必须是个名人。从书札里面我们看到的,可能是名家平时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或是和朋友之间的寒暄,它不是正史,却能够补充名家正史所没有的空缺,你可以通过书札看到一位名家生活中的个性侧面,这是正史上不屑于表述的。

比如说我手上有一封齐白石的信,是他给别人刻印后催别人要钱的。信里他写了很多要钱的理由,什么我孤身老头、居住京华,必须刻章补贴家用,等等。还说我品位很高,本不应该向你要钱,但是我不得已,为了过日子我不要不行啊。这种信非常生动地描述了一个特殊的艺术家在特殊时期的生存状态,体现的是活生生的人的灵魂,这些是正史不屑于描述的。这样的例子很多,又比如你们都知道我曾经花200多万元竞拍赵之谦的一套书札,这些信件表现的不单单是他的书法,还流露出他对当时社会、政治的不满以及他的个性情趣。应该说,书札是中国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手段。

市场:书札拍价过百万元

赵利平:我们查询拍卖记录发现,中国书札的拍卖始于1994年,当年翰海秋拍中有一册15通的徐悲鸿行书信札,估价10万元,平均下来一通是6000多元,但最终流拍了。10年之后,2004年1月,同样是翰海拍卖会,同样的10万元估价,仅3通的徐悲鸿信札却以24.2万元拍出,平均每通8万元。到了最近两年,拍卖会上的书札更抢手了,很多都过百万元了,真正是一封家书抵万金了。张院长您玩书札比较早,所以上海古董圈都有人开玩笑说,您一个人影响了整个板块的价格。

张铁林:市场的走势跟我没有关系,我并不是很关心。从收藏书札的第一天开始到今天,我没有拿一张纸换过一分钱。据说真正的收藏家才是这种状态吧。

外面有人说我影响了书札市场的热度,这也是民间的一种戏说。我是2000年开始接触书札的,当时它不贵,很丰富,无人关注,没有对手或者说对手很少。当时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古代书画身上,在收藏市场上,向来都是以画为龙头带动书法的,画比较容易看,书法比较难懂,书札就更难懂了。所以那时候我收藏书札,一通也就几千块、几百块,三万五万可以收一堆。现在你看这两年的拍卖市场,陈独秀等致胡适的13通信札,都拍到了554.4万元。我当年收藏的书札,如果是100块钱的一封信,现在应该变成1.5万元了吧。所以说起来我还是有先见之明的,如果收藏家都有这种眼力,大家都发财啦,哈哈。当然我说说而已,我从来没有发过书札的财。

陈俊明:书札是研究中国文化的第一手资料,现在价格涨起来,应该也是其本身应有价值的回归。但书札的文化含量比较高,藏家相对比较少,特别是在广东,这类收藏家很少,好东西经常流拍,北方近几年书札收藏还比较成气候。好像之前有一次广东有桂永清的书札上拍,没什么人举牌,最后被对军史颇有研究的资深藏家吴东峰以1.3万多元买到。后来吴东峰跟我说,这封信其实很重要,信的内容说的是把当时的情况通报给上级,解放军渡长江了。但很多人不了解军史,对桂永清也不熟悉,这价钱还说贵。

目前书札市场上最贵的,应该是胡适、王国维、沈从文、朱自清等人的东西,胡适一通信札就要40万元左右。而陈寅恪、蔡元培等的书札价格却是偏低的。还有很多名家如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端方、罗振玉等人的书札,价格也还没上来。未来空间应该还是很大的。

赵利平:现在书札这一板块假东西多不多?

陈俊明:书札的价格一涨,假东西也开始多起来了。早几年一些宣纸店的旧纸被大家一抢而空,一张宣纸被炒到几千上万元,很多就是用来做假的。但相比其他种类,书札造假麻烦一点,如果是连带信封的信札,伪造起来更难,因为每个时期的信封、邮票、邮戳都不一样,全部伪造难度很大。所以连带信封的书札,价格也更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