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银行”给艺术家带来的迷思
但是国际化的台北艺博会却实实在在地造福台湾本土的艺术家。在本届台北艺博会上可见,不少画廊都在做推动台湾艺术家所做的努力。像是来自耿画廊的陈敬元,也趣艺廊的罗展鹏,诚品画廊的赖志盛,MOT 的李瑞、卢舫作品都呈现一件难求的情况。行之有年的MIT 展区销售状况几近火爆,郑亭亭的概念影像作品皆售出多个版次,狂销一空,戴翰泓、康雅筑等人也备受肯定,接近完售。以大红剪纸为创作元素的吴耿祯获得了不少海外画廊的询问度。
而在11月8日举行的台北艺博会记者招待会上,龙应台作为台湾“文化部部长”上台发言,她宣布由台湾文化部门主导的第一家“艺术银行”预定明年成立。2013 年已编列7000 万新台币预算成立艺术银行,其中半数的钱将用来购藏台湾青年艺术家创作,再租售给台商在境内外的营业、办公据点与涉外部门、外贸协会等单位展示,营销台湾艺术家。 龙应台进一步解释,现在这些台湾驻外机构、企业的墙上都是空的,而艺术银行主要会透过商业机制,促进本土艺术创作的流通和能见度,让艺术作品进入消费者客厅、企业办公室、使馆官邸。初期台湾的文化部门会寻求与Acer(宏基)、HTC、广达等大型、国际化的企业建立伙伴关系。
这是来自台湾政府方面对于推动台湾艺术家的一个重要举措。喜以“文化”自许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曾特别呼吁:“文化是社会生命力所在,愈是困顿的时候,我们愈需要文化所散发的力量帮助我们共渡难关。” 台湾的画廊业普遍认为,艺术银行的推行,更多是可带动画廊业投注资源在本土艺术家,且鼓励年轻人创作。耿画廊负责人耿桂英估计,目前约有1/10 画廊将台湾当代艺术家列为推广重心之一,台湾艺术家创作自由、作品价格相对低档、具一定的市场潜力。
只是,政要希望把救经济的解决方法导向文化策略,借由文化创意即刻产出经济效益。但是,台湾画廊协会理事长张学孔却直言,“文化部”对台北艺博会的投入是越来越少了,从过去最多的1000 万逐年递减到现在的400 万新台币,而政府官员也暗示他明年这个费用还会继续递减。因此使得台北艺博会组织方不得不从其他的方面找赞助来继续举办艺博会。但是台湾的厂商对艺术这一块的赞助还不太能够认同,因此也让他们在募款上举步维艰。因此可以预见,艺术银行的将来是否能顺利推行,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同时这样的文化政策也不被台湾的艺术家所接受。台湾艺评人王嘉骥认为,当前的台湾已是一个不断在朝全球资本主义发展与转型的经济社会,然而,台湾艺术界却反常出现“大家都在吃公家饭或分公家羹”的现象,实在令人大惑不解,更不知令人该喜或该忧? 尤其近两年多来,更是明显出现民间画廊、艺术空间以及美术馆,突然大量投靠官方赞助与补助之现象。如果再加上艺术银行这样的“帮助”,已经明明白白看出台湾艺术产业的颓圮萧条之窘境。
无论如何,改变是势在必行的。罗大佑有一首歌,叫做《未来的主人翁》里,有一句歌词写道:“我们改变的世界,就是我们的未来。”或者,正是台北艺博会乃至台湾市场现在的真实写照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