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

徐政夫:盲目投入收藏别人是救不了的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5-15 12:52:52 | 文章来源: 京华时报

谈到自己喜欢的文物,徐政夫禁不住激动起来。京华时报记者任峰涛摄

谈到自己喜欢的文物,徐政夫禁不住激动起来。京华时报记者任峰涛摄

□藏家传经

徐政夫,台湾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文物收藏团体清翫雅集的发起人,他因此亦被称为台湾教父级古董商。从大学教授到古董商人,转型28年来,徐政夫创造了很多奇迹,其中包括发起清翫雅集。5月1日,徐政夫在接受《京华时报·艺术品投资周刊》专访时表示,收藏要多做功课,不能盲目。

■收藏之路

为买得放心创办清翫雅集

在大学教书期间,徐政夫教的是心理学和美学,28年前,他应邀加入目前台湾地区最大的文物商店寒舍,担任总经理。徐政夫将寒舍从小变大,而他也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了无数的神话,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发起台湾著名收藏团体清翫雅集。

上世纪90年代,收藏市场正经历爆发期,而在这期间,鱼龙混杂也是常有的事情。香港是当时古玩的主要集散地,在遇到真伪问题的时候,单打独斗的台湾藏家往往难以做判断。于是徐政夫就想,为什么不能将大家团结在一起呢?“我想法把这些收藏家集合起来互相学习,形成一股力量,我们就可以跟卖家讲,这个东西我准备跟你买,我先付保证金,我们拿到清翫雅集研究,卖东西的人不担心。”徐政夫说。

1992年,清翫雅集成立。2012年,“清翫雅集廿周年庆收藏展”举办,所展内容集清翫雅集会员数十年收藏之精华,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翫雅集成员蔡一鸣、陈启斌、马志玲、骆锦明、曹兴诚、许作钿、林百里、陈永泰、洪三雄、潘文华等37位收藏家展出分为器物、珍玩、书画和油画四大部分,全面呈现从器物、书画到现当代艺术的艺术精品,堪称华人收藏界的盛世。

欲在中国建佛教艺术博物馆

1993年,徐政夫创办观想艺术中心,2008年他将观想艺术中心开到了北京。

徐政夫的收藏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石雕佛造像、唐卡、中国古画、近现代书画和当代艺术,把观想开到北京是因为那年想在北京做艺术园区,但因为多种原因没有成行,但既然已经来了北京,就没有再离开。

5年来,观想在北京并没有开展活动,很多朋友到了北京观想后都觉得很可惜。今年,徐政夫打算动一动了。“我一直都想做一个博物馆。我常听人说建了很多博物馆,我去参观,东西有好有坏,有些东西很一般也做成博物馆,所以我对合作者的选择很谨慎。目前为止,北京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藏传佛教博物馆,我们收藏西藏的东西很多,希望大家不用跑太远就能看到西藏的唐卡、佛造像等。”徐政夫说。

接下来,观想还将开展一些青年艺术家的展览,文物和当代作为业务的两条线,古今皆有,这也是观想不同于其他机构的一大特色。

■我看收藏

>>古董

中国市场未成气候

作为收藏界的元老级人物,徐政夫见证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成长。他认为,以中国文物总的市场来说,相对欧美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世界中心,外围部分的交易反而是比较好的,国内量大,但是品质不够好。

“目前中国的文物市场还没有形成国际化的气候,收藏家、古董商没有到北京来展览,而买这些东西还是要到国外。我希望北京变成世界的文物交流、展示、展览中心,希望中国有更多的发言权。”徐政夫说。

>>当代

要形成自己的品牌

在艺术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徐政夫认为保有自己的品牌是很重要的。“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影响当代艺术是很简单的,中国艺术要形成自己的品牌,而不是别人的品牌。”徐政夫说。

徐政夫从2004年开始在内地做拍卖,也是从那一年,中国当代油画开始形成一般人买不起的状态。徐政夫认为,有些人画很好,但是价格定得太高,这很不健康。“应该让艺术家和收藏家形成互动,价格慢慢上升,最终聚沙成塔。”徐政夫说。

■收藏建议

藏家要为青年搭平台

收藏是个漫长的过程,在选择艺术家时,徐政夫建议把艺术家按照老中青分为三个阶段。

对于老一辈艺术家的作品要多看,如果有能力就收藏;要多关注中年艺术家,关注其未来与努力程度,看艺术家是否还有前进的可能;要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一个平台,帮助他们成长,不要只看现在能够卖多少钱。“艺术家从开始出来到被接纳,大概是10年。如果能被接纳,基本上就是稳定了,我们陪一个艺术家走五年十年,这是很重要的。”徐政夫说。

要多做功课不能盲目

目前说到收藏,常与投资混为一谈。如果单做投资,徐政夫认为,这就需要藏家做好功课了。首先,要考虑这个艺术家是哪里毕业的,参加过哪些展览,画是否有独立性和独创性,同时将未来的潮流趋势都考虑进去。徐政夫建议,喜欢哪个艺术家上网一查即可,学历、经历、拍卖记录都有,很多凭证可以做参考,在能力所及范围内投资,价格不会差太远。

“可惜现在很多人买画,并不去研究。有些人盲目投入,但是你救不了他。”徐政夫认为,对艺术认知不够就投入是很可怕的,要有美学的想法,要真正了解什么是艺术。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