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市场

Hi世界:Victoria Miro 安静的伦敦画廊业女王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2-13 09:56:14 | 文章来源: 腾讯

Victoria Miro

Victoria Miro画廊是当代艺术中心伦敦最重要的画廊之一,它在世界当代艺术商业画廊中赢得口碑和重要地位不是靠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而是靠专业性和精准的审美品味。它也许不是西方赚钱最多的商业画廊,但绝对是挖掘艺术家才华能力最强的画廊之一。今年10月,Victoria Miro在伦敦的梅费尔区开设了第三个空间,举行草间弥生个展庆祝空间成立。到目前为止,Victoria Miro谨慎地把画廊空间限定在伦敦市内。当《Hi艺术》试图询问她是否计划未来将画廊空间扩展到其他国家时,她回避了这个问题。

二十余年稳步发展

Victoria Miro并非出自艺术世家。1945年,她出生在伦敦一个“十分劳动阶级”的犹太裔商人家庭。父母的工作虽然与艺术无关,但两人都对艺术抱有浓厚兴趣。“我的父母都是艺术爱好者,每年家庭旅行都会选择罗马、威尼斯、佛罗伦萨这类文化之都。从小我就特别喜欢艺术创作,最后进了伦敦的斯莱德艺术学院(Slade School of Fine Art),满怀壮志要成为职业画家。”毕业后,Victoria Miro在中学里做了几年美术老师,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遇到了自己的丈夫Warren Miro,结婚后生了一双子女。为了照顾孩子,Victoria Miro暂时把自己的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家庭,数年相夫教子的主妇生活也多少磨损了她作为艺术家的创作激情。

孩子长大后,她决定放弃做艺术家的想法,投身画廊产业。1985年,Victoria Miro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画廊,第一个空间选定伦敦梅费尔地区的Cork大街,展示来自欧洲、美洲、亚洲等各个国家的艺术家作品,尤其关注英国年轻艺术家的成长。2000年,画廊迁至伦敦东北部伊斯灵顿附近一个700多平方米的旧工厂,画廊面积扩充到两层,甚至还有一个独立的花园,给画廊代理的艺术家不同于“白盒子”展厅模式的展示空间。

2006年10月,画廊开设了新空间Victoria Miro 14,展览面积略大于之前的画廊。今年10月,Victoria Miro重回她事业启程的梅费尔地区,开设了第三个画廊空间。她选择了草间弥生代表性系列之一“纯白无限(White Infinity)”系列新作,作为新画廊的开幕展,只展出草间弥生白色点点这一个系列,单色的力量令人惊叹。这种纯粹的态度,正好昭示了这位画廊主的性格。

画廊外景(图片来源于该画廊官网)

画廊业的伯乐

Victoria Miro和草间弥生的合作始于1998年,当时草间弥生远非如今叱咤风云的波点女王,Victoria Miro看到她的潜力,多年来与她保持密切的合作。应该说,今天草间弥生成为最成功的女艺术家之一,背后有Victoria Miro很大的功劳。

细数与Victoria Miro合作过的艺术家名单,类似草间弥生的情况绝非偶然。英国绘画大师彼得·多依格(Peter Doig)、英国家喻户晓的YBAs艺术家克里斯·奥菲利(Chris Ofili)、装置艺术家Conrad Shawcross、2003年特纳奖得主格雷森·佩里(Grayson Perry)……这些如今艺术水准与商业号召力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的艺术家都在创作生涯早期,尚未获得“成功”时就开始与Victoria Miro合作。她总能从一开始就发现艺术家各自的潜力,并用最适合他们的方式挖掘展示这种潜力。她对艺术家,对作品的高超品味和前瞻性自然而然地吸引大家的注意。《观察家报》的Stuart Husband形容她是“英国艺术界的重量级女性之一”。绘画教育背景给予她以画廊主和艺术家双重视角看待作品的能力:“我在伦敦斯莱德艺术学院学习绘画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它使我懂得面对一张空画布时的意义。我很喜欢那种你努力完成某件作品时忽然找到突破点的感觉。”也正是借助这种双重视角,Victoria Miro得以向艺术家提出富有建设性,能够发挥他们各自潜力的好建议。

展厅中草间弥生作品(图片来源于该画廊官网)

坚持艺术,追随直觉

在弱肉强食,甚至魑魅魍魉的当代艺术领域,无论画廊主还是艺术家,最吸引人们眼球和钱包的似乎总是善于张牙舞爪表达自我的人,而Victoria Miro在这个焦急造星的产业链中显得有些独特。她是个内敛又有节制的人,被英国《卫报》形容为“安静的画廊主”,很少针对自己高谈阔论,甚至会悄悄对记者说“我对采访不是特别在行”。但是,较之某些成功艺术商人永远冠冕堂皇却言之无物的空洞谈话相比,Victoria Miro向来不惮于直白地表达自己对艺术产业的看法。她曾说过,艺术市场的扩张“有点吓人”,也在影响艺术家的创作:“这种扩张并非适合每个艺术家,如今创作也不像原来显得那么珍贵了。”她批评艺博会“太生硬,基本上就是纯商业——这个多少钱,我能拿多少折扣——过于直接,没有时间让人们进行有趣的对话。”她对艺术的纯粹坚持和对创作的尊敬,赢得了许多业内人士的好感。格里森·佩雷说自己从年轻时就“很羡慕”和Victoria Miro合作的艺术家:“我老能听到和她合作的艺术家夸奖她,说她对他们有多么好。现在我可以证明,我当时听到的一切都是真的。对新事物源源不断的贪婪是当代社会一种可怕的病灶。但她从来不冒进地喜新厌旧,眼光很长远,艺术家们很需要画廊主做到这一点。”

Hi艺术=Hi Victoria Miro=VM

Hi:你为什么选择在现在,在梅费尔地区开设画廊新空间?

VM:开设第三个画廊空间让我们得以在伦敦东部两个画廊空间的基础上,完整地展示我们艺术家的作品。我觉得现在正是适宜的时机扩大画廊品牌,在伦敦西部占据一席之地。伦敦聚集着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艺术的人,近年来梅费尔也成为当代艺术画廊的重要集中地。

Hi:你曾在许多成功艺术家尚未知名时就开始与他们合作,比如草间弥生、彼得·多依格等等。你觉得是什么要素使你具有找到未被发现的有天赋艺术家的能力?

VM:应该是让人们从某种角度来说理解接纳你的建议的能力。关键在于持续展示你内心相信的艺术家,持续的推动宣传他们,确定人们看到他们。我试着用最适宜的方式介绍每位艺术家,让人们得以看到我从他们身上看到的天赋。

Hi:你最近发现什么新的艺术家吗?

VM:作为画廊我们还在继续发展,也在不断联系新的艺术家。我们刚刚开始和美国艺术家Kara Walker合作,她这个月要在伦敦Camden艺术中心举行第一次伦敦展览。我也很想向大家介绍Jules De Balincourt的绘画,他11月要在我们画廊举行第一次个展。

Hi:艺术家作品中的哪种特质会一下子吸引你的注意?

VM:当你和一个年轻艺术家接触的时候,也许会看到一些有趣的特质,但无法预测这些特质会如何发展深化。比如像克里斯·奥菲利,他拥有这么多天分——色彩、线条,每个元素都在闪光——人们猜测他可能会遇到瓶颈,但是没有!他不断成长、推进、变化。与他的合作充满动力,让人十分兴奋。

Hi:你觉得经营当代艺术画廊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你觉得自己做得成功吗?

VM:我觉得自己在有序地发展前进,这种发展绝对是以艺术家为首要因素的。你必须抱着热情去感受作品。我希望激发出人们富有热情的反馈,我希望他们去看作品。而且,你必须不断前进,不断追随自己的直觉,不管付出什么代价。

Hi:在当代艺术产业工作了近三十年后,你觉得这一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吗?你对当今的艺术市场怎么看?

VM:现在基本上是以市场为主导,而且大部分有能力的艺术商人都是男性,其中有些人争夺艺术家时十分激进且坚持。我就是我,我是女性艺术商人。我知道这种说法会显得有些迂腐,但我的确认为女性会从更加直觉化的层面解读作品,这就会降低市场主导和男权至上的因素,更注重艺术水平。

Hi:你怎么看中国的当代艺术产业?

VM:我们关注中国艺术界已经有段时间了,中国艺术家作品中的抱负和雄心让我印象深刻。当然,这也反映了近二十年间,在我们的生活里,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地位变得愈发重要。过去一年多以来,我们通过画廊的合作伙伴Simon Kirby在中国建立了更多的联系。Simon Kirby住在北京,奔走在中国和东亚各地,联系我们的藏家,也与各美术馆和艺术机构进行合作项目。另外,我们的画廊从一开始就参加了香港艺博会,见证它愈发成熟。迄今为止,我们和由中国美术学院的施慧策展的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合作,在三年展中展示了格里森·佩雷、Christian Holstad以及Maria Nepomuceno的作品。今年12月,草间弥生还会在上海举行一个很不错的展览,我相信会引发不少关注和讨论。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