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阿特姐夫日夜场”拍卖微信群
2014年春节,一个名为“阿特姐夫红包群”的微信群在艺术圈大红。曾经在微博上具有高知名度的阿特姐姐,圈内人士都猜不到她的真实名字,但是“混迹”于微信圈的阿特姐夫是泓盛拍卖的胡湖在艺术圈里是无人不晓。“拍卖群为什么是胡湖做起来了,就是因为他在春节的时候办了一个红包群,他把艺术媒体、拍卖行、画廊等艺术圈相关人士都拉了进来。
记者、编辑们甚至一些大佬都抢钱抢得很开心,这个热度也延伸到现在的'阿特姐夫日夜场'拍卖群里了,甚至在拍卖的时候也会彼此逗一逗。”夏彦国笑着介绍说:“那个群里面不仅有藏家,也有美术馆馆长、策展人、批评家、媒体人等圈内知名人士。拍品多是万元以下的年轻艺术家作品,参与买卖的也大都是一些圈内人。
我曾经尝试过把一件比较观念的当代艺术作品放到一个企业家的群里,几乎没人感兴趣,但在我的朋友圈里却得到了热抢。”在胡湖看来,“阿特姐夫日夜场”拍卖群的偶然性不仅仅存在于建成之初,“有的时候可能会在下午才看到不错的拍品,然后就临时决定晚上拍卖,但却会拍的很好。比如上次那件刘野的版画作品,我在晚上六七点钟的时候才开始发布拍品,我想这么晚发布应该不会有太多的人来关注,可能会成为一个漏。”令他想不到的是,那件拍品竟然拍到了31500元。“这个价格跟传统拍卖中的价格是差不多的,绝对在我的意料之外。”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依托于微信平台找到了合适的买家,不仅节省了成本,还可以快速有效地进行传播和营销。
但是,偶然性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长远的问题。胡湖说,现在考虑更多的是该如何去分配时间安排不同种类的拍品,“不可能永远都有好的作品在等着,所以我还应该考虑在作品欠缺的时候如何去保持拍卖的热度。在出现大量好作品的时候,该如何去分配这些作品,保持一个稳定的节奏等。”与传统拍卖行相比,微信群拍卖节省了很多繁杂的步骤。比如征集作品、制作图录、巡展等。“阿特姐夫日夜场”拍卖群在征集上还是属于个人的行为,并没有完全按照拍卖公司的正规手续来办理一些业务,比如委托金、签合同之类的事情,现在完全是口头上的一种合约和行为,佣金也是非常低。“我们这个就是短平快,与委托人之间更多地是依靠相互信任的感觉。这种信任也是源自于微信本身的特点,比如群里面大部分的人我都认识,交易的安全性自然就会升高。”胡湖说:“重要的是大家玩得高兴。微信群拍卖进行这么久,还没有出现过违约、欠款及长时间不付款的现象。”
“阿特姐夫日夜场”拍卖微信群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群内人员不断更新。“因为微信群人员设置有上限,所以我基本上只要求买家进入。如果你很长时间未在群内出价的话,很可能会被请出去,然后把一些想出价的买家拉进来。”这种不断的“换血”也从另外一点上保证了群内的活跃度。但是,当人员出现了变动的时候,需求也会随之变动,胡湖也会对拍品进行调整。“对于这个微信群,现在暂时定位在当代艺术,以后也许会考虑推出其他形式的拍品。比如书画。我不会非要定位在一种类型的拍品上面。”“每天8-10件的成交量,每件均价在3000元,最高成交单件达到31500元。”胡湖说,他完全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能够在群里成交这么高价格的作品,“我希望以后再做一些精品专场拍卖,可以使大家的选择更丰富。”
现在看来,传统拍卖并不能满足这个市场的所有需求,随着互联网深层次的渗透,线上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通过微信群拍卖,胡湖发现,每件3000元上下的作品购买热度最高,“所以我对艺术市场中低端客户群体的购买还是有很大的信心的,重要的是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运营和推广。”他说。前几日,“阿特姐夫日夜场”150人的群已经封顶,为此胡湖建设了另外一个同步群。在夏彦国看来,这反而是一个更好的竞拍方式:“如果大家都在一个群里,想要的人就会发言说不要跟我抢了,大家看到也不好意思再抢,但是如果是在两个群里同时竞价的话,就有一部分的竞价是看不到的,这是不错的营销策略。”
“阿特姐夫日夜场”的三大法宝:低底价、新颖、交互趣味性
无论是年轻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还是名家作品及市场硬通货,胡湖都会说服送拍人定一个比较低的起拍价,“主要原因是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拍卖中来。比如前几天公布的一张刘野的版画作品,如果在传统拍卖行,他们一定会按照市场价格来定底价,我就建议干脆来一次无底价的拍卖,委托人也非常支持。”这个群涌进一些新的购买者令胡湖感到欣喜。“比如一些艺术媒体记者可能会花几千元买件艺术作品。这种事情也许只能在这种特定的群体中才可以实现,因为这种拍卖的形式相对于正经从画廊或者是博览会上买东西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你加一点、我加一点的感觉非常好玩。”夏彦国介绍说。
新藏家的涌入也让胡湖有了一些不同的想法和思路。“我的目标一开始就不是艺术圈内的那些大咖级人物。相反,我的主要买家定位是艺术圈的众多从业者,以及市场上的中小玩家。比如你,很可能就是我的目标用户之一。这些人了解艺术品,了解艺术品的价值,但在平时你是很少有机会去拍卖行举一口的。
不同的是,在微信群拍卖,就可以很简单实现。”胡湖笑着解释道。有些收藏大咖也喜欢在里面叫价,“比如一些在拍卖场中出手几百万的买家一样会在群里参与竞价,这也说明他们多元化的一种需求。”很好玩的是,有些很有名的藏家可能会因为50块钱而放弃掉拍品。50块钱相对于传统拍卖并不算什么,为什么会在微信群里这么斤斤计较呢?胡湖解释说:“一个是反映出大家用好玩的心态来对待这种拍卖形式,就像在新年的红包群里,拍卖大佬也会表现出为了10块钱而疯抢的孩子气。另外也说明,线上拍卖不能把竞价阶梯设置太高,太高就会缺少活跃度。”所以,胡湖认为,一定要真正了解买家和卖家双方的需求是什么,“现在很多艺术品电商或者是互联网平台都没有做特别清晰的分析,自然得不到真正想要的效果。”微信拍卖夹杂着群内人的七嘴八舌,非常生动有趣。不仅是买东西的人,送藏品的卖家也大多是抱着来玩的心态。“其实很多委托方在群里面既是买家也是卖家,他们很享受这个过程,也愿意拿出一些东西与大家分享。
卖家基本都会给我们一个比较低的底价,大家也不会用市场价来评判群内的作品成交价,我们也没有公开发布详细的成交数据。”胡湖说。吃到群内第一只螃蟹的人是艺术圈内的彭玮。按胡湖的说法是,她用一秒钟的时间把拍品给秒到了。她笑着解释说:“我知道那天是第一次拍卖,巧在我正好看到了。只是知道那是一件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觉得封顶价才600块钱,很便宜,就直接出封顶价了。”在提到群内拍卖的感受时,她很开心地直呼好玩:“大家享受你我疯抢的感觉,有点冲动性消费。另外也因为胡湖定的价位并不贵,都是千元甚至几百的东西,如果更贵的话,可能大家会更理性一些。”对于艺术家而言,这种微信群拍卖也是一个很好的推广和宣传方式。
“因为这个群里聚集了那么多艺术圈内专业人士和藏家,这种有效性甚至比得上开办一个展览。不仅对于艺术家是一种宣传,对于任何一位在群里买东西的人来说,能公开竞得标的,他心里都会有一种不同的满足感,这也是大家参与性很强的一个原因所在。”夏彦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