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传统民俗>冀东皮影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艺术中国专访皮影艺术家张向东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7-06-26 16:11:34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艺术中国:剧团是到处走,还是就在一个地方演出?
    张向东:到处也走,也流动。演出连台本的,比如这个影社,一社演完之后,或者三社、二社来轮换着,他们上别处,换着下乡,城里有一拨,像唐山、秦皇岛、滦县这都有专门供皮影演出的场所。


    艺术中国:你们演的最长的戏是多长时间?
    张向东:最长的戏演一两个月没问题。因为那时候是一天演两个半小时,一个本一天能演一个小时。


    艺术中国:那皮影后来发展的怎么样?
    张向东:后来发展到顶峰的时候,尤其是四清开始,那些传统戏都封闭了,不让演了。这样一点一点到文革以后,除了样板戏以外别的不让演了,这个毕竟是很少,后来中央有个文艺六条,关于整顿自负盈亏文艺团体的精神,把这些专业团体都撤销了。撤销之后,人们到各个岗位,农村、企业、工厂的都有。


    艺术中国:那您一开始学的时候,是不是想把它当做一个一生的职业?
    张向东:那是。到现在为止,这个职业在我的心目当中还高于其他的职业,因为当时是没有办法,必须得从事一个工作,皮影不能搞了,必须得干别的。为了皮影,我退休之后,一家保险公司、一家个体运输的都找我,让我帮忙,甚至跟我合作,我都拒绝了,我就想搞皮影,如果皮影在我们这一代再不伸手挽救挽救,可能后人都把它忘了。


    艺术中国:那现在在你们当地还有没有年轻人学皮影?
    张向东:有是有,但是很少。因为皮影,按照现在的形势看,不能养家糊口,不能当终生职业,只是爱好和喜欢罢了。现在快节奏的文化,快节奏的文艺圈子里都把皮影艺术丢了,这样人们在屋里可以看着电视,悠悠闲闲的就过去了。再一个,尤其是唐山皮影注重唱腔,像京剧一样分得特别清,生耄青旦丑等等,但是人们连国粹的京剧都不是特别的专注,所以皮影也是一样,受到现在新潮文化的排挤。另外,过去的故事,像过去杨家将、隋唐五代、飞龙传等等,总的来说,唐宋元明清,元代少一些,其他的还是很多。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金庸编的武侠书都不是一个模式,人们现在欣赏现代模式的比较多,皮影只限于一些中老年人,中老年人还是喜欢这个品味。儿童们就是看看热闹。我现在最担心的是皮影的演出队伍也少了,观众也少了。


    艺术中国:你们采取过什么措施,或者国家采取过什么措施来拯救皮影?
    张向东:如果说国家强迫让别人欣赏皮影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从政策上、从经济上给予扶持。演出团体打造一些精品,让各个阶层的、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够接受得了,这样的话才能使皮影,不能说达到以前的辉煌,起码能够把皮影传承下去。


    艺术中国:就您演了这么多年的皮影,中间有两段时间没有从事这个职业,您觉得皮影里有什么东西让您着迷?
    张向东:因为皮影,尤其是冀东皮影,它有一个古色古香纯朴的味道,包括现在的一些年轻人,有时候冷不丁的干某一个行业都一样,深入不进去,当你深入进去之后,觉得这个东西特别奥妙,也特别值得寄托终生,是特别好的东西。无论是腔调还是表演的细腻,这辈子反正是不能忘了。


    艺术中国:比如你操作箭杆皮影的东西,得训练多长时间?
    张向东:这个得根据一个人的悟性,过去虽然讲得有点过,“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但起码来说得有三到五年的基础。上去就摸,也可以把它提上去,但是表演的动作都不是那么理想。


    艺术中国:您认为冀东皮影和其他地方的皮影有什么样的不同,有什么样的特色?
  张向东:冀东皮影的特色是注重唱腔和表演以及造型这几项。我们造型是独特的,像大佛寺、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的,鼻梁是直的,过去为什么讲皮影是如来佛的弟子,过去皮影也是主流艺术,冀东皮影跟陕西比,陕西有它独立的皮影腔调,它是碗碗腔和秦腔,湖南的皮影唱花鼓戏,黑龙江的唱龙江音,南方有唱越调的,唱什么的都有,但是唐山皮影有唐山皮影的调子,表演戏是注重马上步下的短打,这都已经体现出来了。所以,唐山皮影从排列来看,一进门介绍的时候,给唐山皮影排列第一位。但是,西北皮影年限比较古老,从汉代、唐代、宋代,宋代就已经传到黄河流域,那时候一开始出来的时候还是在陕西,考证年限是比较古老的。


    艺术中国:现在在民间,在当地这种皮影剧团还多吗?
    张向东:不太多,拿秦皇岛市来说,能够达到我这样规模的就一家。唐山市有正式的皮影团,规模也挺大。在我们那儿也就是几个人围在一块,哼哼呀呀唱一些小节目什么的。


    艺术中国:你们的社团也是退休的人员?
    张向东:有的是退休的,有的是务农的时候,尤其这几个年轻的,他们都是来自于凌源,是聘请来从事这个活动。


    艺术中国:就是干完这几天,回去继续务农。
    张向东:对。如果有活动再继续唱。剩下几个退休的,有唐山皮影退休的,昌黎皮影退休的,我是秦皇岛的,还有其他岗位上退下来的,以这个为骨架,缺什么角色找什么角色。


    艺术中国:您觉得你们这两次到北京来,对拯救皮影或者对皮影的传承起到什么作用呢?
    张向东:我觉得起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第一,国家还在重视这些东西,这些东西虽然暂时被有所遗忘,实际上这些东西在慢慢的复苏。这次演出之后,我们要好好保持下去,增强我们的信心。第二,对地方政府忽略民俗文化这一点,还是要给一个小小的提醒。上面开始弄,下面开始弄,中间这个环节,因为它要抓经济、抓起来的,不会顾及到这些东西。


    艺术中国:现在好象更多的皮影艺人,通过皮影戏的造型,卖给别人赚钱,很多皮影艺人都改行做这个了,您觉得这是对皮影艺术的推动吗?
    张向东:如果他原先是从事皮影演出的,他要是改行做这个,在舆论方面,环境都有皮影的存在,实际上也是对皮影的推动,但是我想因为现在政府部门也不好有什么尺度来考核,最好是达到一定质量的,皮影本来就已经落后了,再加上不演精品,让人家一看这是什么呀,会不屑一顾,也是对皮影的亵渎,也出来了很多光盘,像这个光盘还可以,有的地方出的光盘,一些小散班子做的那个,变相就把皮影品格降低了。


    艺术中国:比如皮影戏演出的时候,我刚才看了一段火焰山,作为年轻人来说,中间一大段唱腔听不懂的,您觉得这个皮影要传承下去,应该让更多的人听得懂,还是保持原生态的状态是最好的?
    张向东:刚才你看到的这个,因为这是一个小片断,在大学演出,都有打字,有字幕,唱的什么、说的什么都有字幕出现。所以,这个给观众带来一定的方便。但是我们现在条件还不足,因为可以用电脑通过显示屏打字,但是现在我们没有这个条件,只是跟着幻灯,照上去,我们桌子前面有一个小白条就是上字用的。


    艺术中国:您希望皮影戏以后,或者您的家乡或者在周围,这样演出氛围能达到什么样的状态?
    张向东:起码来说不排斥,现在有的年轻人排斥这个东西,村干部都是新的,因为到村里演出,还是得给演员们拿一部分钱,有的人宁可喝酒去,或者看歌舞也不愿意看这个皮影戏。如果普及的情况下,认为广泛的,民俗文化是国家的瑰宝,我觉得应该提高到爱护自己的祖先、爱国的角度来考虑。那些糟粕的东西少看,像二人转,当然在中央电视台小品里看得还是挺有意思的,但下边一演出都是胡说八道,什么都有。人们现在文化底蕴低了,以前皮影虽然是皮影戏,但都是讲理的,都是有历史的依据,虽然有些也会夸张,都是根据传统的东西下来的。比如说塑造的任务,像程咬金,不像香港拍的电视剧那样说的,现在都是以爱情为主,以前那个根本不讲那些东西。女人都是三从四德,但是这方面也是落后的,实际上也不用过多的,过去中国女性像那样吗?不是看谁就跟谁搞对象,不可能的。所以,还是以宣传仁义礼智信,仁义道德、忠孝结义的角度还是符合中国的国风。因为中国的古文化还是应该本着原来宣传的框框,往外跳是犯规的。现在暂时得到哈哈一笑,真逗乐,说得好,实际上本身心灵上就不好了。


    艺术中国:皮影戏目前受欢迎的程度,在城市里是不是比农村更受欢迎?
    张向东:在农村受欢迎,但是在城里,我们两次在这样的殿堂演,城里人也很欢迎皮影,看得特别高兴。这儿还封闭一点,我们在国家博物馆,演完之后,都到后台跟演员握手,照相什么的,都特别好。但在这边不让到后台去,要差一点。其实人家问你,也是交流。


    艺术中国: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上一页   1  2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