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天书

时间:2009-03-12 09:12:11 | 来源:韩美林新浪博客

韩美林先生的勤奋和过人的精力是我等晚辈所不及的。谁都知道韩美林是画家、陶艺家、雕塑家,更由于福娃的诞生让他像个公众人物般的倍受关注。几年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韩美林艺术展,参观人数据说在美术馆的个展中没有人能达到,摆满美术馆的作品让所有人都惊讶于艺术家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似乎一个人不吃不喝一辈子也做不了如此多的艺术作品。但让我更震憾的是几年前我在韩老师家里看到他的一部分“天书”的手稿,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如此艰辛、庞杂而又耗费心血的收集、整理、书写的文字是出自一位如此多产的艺术家之手。我做过案头工作,写过几本书,深知收集这些文字的过程所付出的劳苦,光是时间的流失就不是一个人所能耗得起的,况且韩先生还要做那么多的事,做那么多的作品。有时敬畏之情是由衷产生的。我知道这项工作注定要震惊世人,注定是文化界、艺术界、书法界和文字研究界的重大事情。看到这本“天书”,静静翻阅,除了以前就有的震憾和惊异外,慢慢地,字面本身的美感和形态引发了我的想象。中国是一个以书法美育美德的国度,对文字的敬畏和情感表述伴随了文字的发源和发展。我不是考古专业,更不是文字工作者,但字体的美感是直观的,字的结构质感、空间量感、象形寓意、运动表情、收放控制等等还是有很深的讲究和规矩。这本“天书”抛开字面意义不谈仅从视觉上来说就很值得品味和品评。那就是字体本身的美感和装饰性。装饰的基本功能是为美而来的,是通过悦目继而怡情的,同时也能表意,虽不能解字,但意会的感觉还是极为明显。就象音乐,我们听到了就会有反应。这种字体为了区别于别的美术设计字体我估且称之为“韩书体”。这种“韩书体”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一、篆体为骨:“韩书体”的书法美感首先来源于其对篆体偏爱和较为深厚的篆体功力。篆体古拙,结构整束,开合奇异,但字体线条粗细相对一致,变化不大。“韩书体”则不然,在篆骨中加上自己的表现情态,转折架构随意而流畅,有纵情和柔润之感。

二、隶体为肉:“韩书体”的表现性还体现在将汉简和隶体的书法美感融入篆体的骨架之中,汉简的自由豪迈和隶体的浑朴天真却不失疏秀的表现力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韩美林先生将其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为“韩书体”的形成注入了生机。

三、装饰为魂:如果仅仅有了篆骨和隶肉还不能形成“韩书体”的典型书法美感,“韩书体”之所以字体鲜明,让人很容易记住。是因为他将装饰的语言带入了书写之中。他的字有明显的装饰性,这装饰性来源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研究及对民间装饰艺术的偏爱。我们可以看看韩美林先生的绘画、雕塑、陶瓷、书籍装帧、图形和标志的设计等,这些装饰语素的应用渗透到了他的血脉和呼吸,他的书法具有装饰美感由此就再自然不过了。具体到他的字,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字体意义的体察中加入了许多的因素,如转折的提笔处理,传统书法里的折勾,讲究的是一笔中的运笔处理,而韩美林为了强调转折的量感和力度往往突然停笔再重新侧锋下划,有大开大合的气势。毛笔在他手中有时是毛笔,有时又像是排笔,霸气十足。而有些转折却又被他用笔锋细细弯过,形成弧度,消解了转折处的钢性,尽显柔美之态。他的口字形体常常被他变成一个圆,短线和撇捺也常被他变成一个点。我想韩老师强调转折时可能受甲骨文的影响多些,由于刻划的工具和甲骨的质地影响,圆润和流畅不容易做到,但造成了甲骨文的筋骨之美。而他强调曲线的舒展和表现一定是受了传统的彩陶和战国云纹及玉器纹样的影响,而这些加在一起使他的书体既不因装饰而失去雕刻的阳刚力度,也不会因夸张结构而失去怡性的阴柔之美。

“韩书体”的字体本身的美感还让我觉得他笔下的每个字都像是一个经过千锤百炼反复修改过的设计,随便挑出一个字,仅从视觉上来说就是一个“LOGO”,一个图形,一个标志。这说明“韩书体”的字形很有独特的美感。我看过韩老师写字,他写字时不太顾及书匠们固守的所谓规矩,他会重笔、会修改、会略微退远眯起眼来审视字体,有些字他会故意用淡墨甚至是水墨色。所有这些都说明他是以一个画家的身份和角度来对待书法的,以其说他是在写字到不如说他是在画字。在我眼里他的字就是画,就是图。

篆体之骨,隶体之肉,装饰之魂的相加形成了“韩书体”的审美特征。翻看这部“天书”,视线穿行于字体的形态之中,你分明可以感觉到书写本身所带来的快感和由此形成的想象画面,这些文字好象不再是天书而是具有字面表征意义的,能让你感受到自然、树木、山水;飞禽、走兽;房屋、用俱;具像、抽像;音乐、绘画;理性、表现;礼仪、伦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动与静、柔与刚、软与硬、繁与简、粗与细都有了鲜明的观照。

翻看这样一本尚不能解的文字确实是在翻看一本“天书”,但却是一部非常悦目怡情的美的“天书”。

(白明  IAC会员中国美术家协陶艺委员会委员、《中国陶艺家》副主编)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