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音乐节宣传漫画
深圳音乐节现场
迷笛音乐节现场
近年来,在同一个城市两台演唱会同时举行的情况频频发生,而如今音乐节也唱起了对台戏。每逢大大小小的假期,音乐节风潮便席卷全国。新年伊始,音乐节的数量已经从去年的44场飙升至92场。音乐节市场的异军突起,让已经下滑到冰点的中国音乐产业看到了曙光。音乐产业的传统经营模式早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风起云涌的各类音乐节似乎成为救命良药,然而想用这剂药“治病”还要使用得当。
音乐节遍地开花
中国音乐节多以摇滚音乐为主,但在2010年也出现了很多其他演出形式的音乐节,如在北京举办的户外古典音乐节,在广东举办的以交响乐为主的亚洲音乐节以及十三月音乐厂牌公司推出的民谣音乐节等。国内知名摇滚厂牌摩登天空宣传总监丁太升认为,音乐节市场正在疯狂好转,“草莓音乐节进驻了上海世博会,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很有代表意义。”
爱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张志远说:“户外音乐节从过去的迷笛音乐节一枝独秀到现在的百花齐放,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型,唱片业的不景气促成现场音乐的发展。”
舞台上充满创造个性与反叛精神的摇滚乐,舞台下的阳光、月光、草地、吉他、非洲鼓、朋友、笑脸、奇装异服、休闲打盹……这些共同构成了音乐节自由自在的整体气质。热波传媒总裁李岱表示,互联网在国内普及多年,过去以下载mp3为乐的听众,对于膨胀的资源已经失去新鲜感,“音乐品质成为更为重要的标准。理所当然的,听众开始离开电脑,去现场享受更棒的音乐体验。”
救命稻草重塑音乐产业链
随着音乐节步入井喷式发展,许多城市都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造节”运动。音乐节“疯狂”发展催生新的经营模式,音乐产业等待重新洗牌。
音乐节增加对于音乐产业是一个促进,这个产业产值在增加,改变了很多音乐人的生活。“我们以前出摇滚唱片,一年出十几张收益也不高,不如做好一个音乐节,今年‘五一’草莓音乐节,3天观众超过10万,自然是赚了。”丁太升说。
“音乐节只是提供一个瞬间的舞台,音乐产业是个完整的产业,”摩登天空总经理沈黎晖说,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让整个产业循环起来,既要给很多音乐节输送音乐人,还要不断通过现场音乐发行唱片。他表示,这对中国实体音乐发展是很有益处的,但一定要有正规军做前端的事情,音乐是第一位的,艺人最关键。
对于如今音乐节兴起带动音乐产业发展的现状,著名音乐制作人李广平更是断言,目前已经到了没有商业性现场演出,就没有流行音乐明天的阶段。“现在唱片已经不能赚钱,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现场演出上面。所以,我们必须要把演出市场规范化、精细化。有赞助、有资金投入、有回报、有作品,才能形成良性循环,音乐才有新的生命。”
“山寨”多 难以消化打造特色尤为重要
尽管音乐节的形势一片大好,尽管节节攀升的统计数据很迷人,但是并不能掩盖国内音乐节市场背后潜在的危机。
在音乐产业链条中至关重要的就是音乐本身,虽然音乐节提倡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走进音乐节的大多数人还是去消费音乐的乐迷,而在众多音乐节轮番上演的情况下,音乐节却表现出内容同质化现象。在今年“五一”期间,有中国摇滚新教父之称的谢天笑先后在易县、迷笛、草莓三个音乐节上亮相,出镜率高得惊人。豆瓣线上音乐负责人贾维表示:“如果经常在音乐节演出名单上看到重复的名字,我可能几个月前刚看过,他对我的吸引力就不是那么大了。”
迷笛音乐节创始人张帆说:“音乐节这么多,观众的确会有审美疲劳的情况。在英国和丹麦这样摇滚乐传统深厚的国家,每年运作的大型音乐节也就一两个,不会太多,以免投资浪费。”
“现在的户外音乐节是‘山寨’多、品牌少。”十三月唱片经理卢中强表示。目前国内有品牌的音乐节尚属于少数,很多音乐节是临时起意的应景之作。去年端午节期间在石家庄举办的音乐节就被网友批评太山寨,网友笑称:“草莓、摩登、迷笛火了,石家庄都有音乐节了。”
国内的音乐节目前还处在鱼龙混杂的阶段。不论各界对音乐节这种娱乐模式或褒或贬,也不论在中国刚刚起步的音乐节模式是否名利双收,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太大了,需要这些音乐节;中国爱音乐的年轻人太多了,也需要个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重要的是要办出特色,尊重音乐家和观众,寻找不同的定位,才能让音乐节成为年轻人的狂欢节。”李广平如是说。虽然在一部分人看来,音乐节还是泡沫经济,但泡沫总是会破裂,成为历史。在传统唱片工业崩塌的当下,音乐现场,特别是新生的音乐节,也许能让中国音乐产业的曙光来得更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