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设计·新媒体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10日正式举办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09-13 19:22:29 | 文章来源: 东方早报

    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国际双年展本月10日起正式举办,中国继去年首次以国家馆名义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后,今年是第一次参加这项展览,并提前开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王明贤昨天向上海东方早报记者表示,中国国家馆提前于今天下午2点在与威尼斯建筑国际双年展主题展同一地块的军械库区“处女花园”开幕。除《瓦园》外,北京建筑师马岩松和上海艺术家米丘也将分别以个人作品《北京2050》和《建构宣言》参加本届双年展的外围展和主题展。

    中国:建筑创作没有“统一战线”

    据王明贤介绍,中国馆作品《瓦园》建于一个面向大海、背靠城墙的庭院上,800平方米的侧斜瓦顶,从地面上升到3.6米,沿对角线转折,一架曲折的竹桥可以供参观者登临大片瓦顶,在其上远眺并回望威尼斯城景。这个既像装置又像构筑物的作品以浙江地区的竹扎结构为支撑,其上覆盖的6万片旧瓦全部回收自江南地区。“它考虑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代城市中的应用方式、中国当代的建筑营造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当下中国的文化现实和文化立场是一种反思,同时又是一个能让人离开现代都市的喧嚣、沉浸其中的‘超越’之地。”王明贤表示,虽然中国国家馆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得到了国家文化部的支持和证大美术馆、瑞士尤伦斯基金会的赞助,但经费依然有些拮据,《瓦园》此前在威尼斯没有做过任何宣传,但今天下午1点,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新闻发布会也将紧邻中国馆召开,这恰好能使中国馆获得免费宣传。“可以预计,《瓦园》将在观念性和语言形态两方面给国际建筑界以新的启示。”中国本次的三件参展作品从形式上构成了一种历史脉络的延续,它们的精神渊源中有还乡情结,有折中主义,也有渴望完全挣脱历史重负的“新陈代谢”价值观。某种程度上,它们恰恰印证了建筑评论家史建关于“当代中国建筑创作已完全多元化,再也没有统一战线”的说法。

    对于中国如有固定的国家馆场地是否一定更好时,史建在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的诉求来说,它需要一种民族文化的表达,但同时,在中国当代语境下参加国际建筑展览,究竟应该表达什么、怎样表达,还是值得观望,不适合轻易下结论。

    国际:反思建筑与环境等的关系

    作为对当下全程城市迅速扩张或萎缩变迁现状的应对,本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提出了迥异于前9届将焦点置于建筑本身的主张,总策划人巴尔德特尤其鼓励参展者重新思考建筑与环境及社会的关系,上海、纽约、东京、柏林等16个面对“城市化”冲击的代表城市将被作为样本介入探讨。展览将不仅以数据、模型呈现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也将展示当前位于这些城市的新建筑以及新的都市计划如何影响居民的生活作息、工作形态与整体环境的变化。

    据悉,策展人还邀请到来自意大利、英国、荷兰、美国等地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在位于绿园城堡的意大利馆展示其关于城市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库哈斯与大都会国际建筑事务所(OMA)针对拉格斯与杜拜的城市研究,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感性城市实验室以罗马市民手机的使用分析城市居民的活动范围———并以数字计算机呈现的真实城市现况等。

    《石之城》和《海港城市》作为有别于国际展的两个大型展览单元,将分别于双年展期间在威尼斯军械库的制绳区和意大利南部海港都市巴勒莫展出。前者从以石头建材为主要原料的地区开始研究地中海外围区域的城市发展,后者则为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有史以来第一次将展场延伸至其他城市。

    其他国家馆一览

    澳大利亚馆 12座杰出建筑

    澳大利亚方面宣布12座澳大利亚杰出建筑将亮相第10届威尼斯双年展澳大利亚馆。

    从工业的羊毛修剪捆装场到船只瞭望塔,从河岸公寓到田园艺术空间,澳大利亚的建筑有着各种不同的形式和用途。12座建筑由澳大利亚馆总监肖恩·默里和奈杰尔·伯特伦选定,其入选原因都是因为它们的出现给当地的社区注入了当代艺术意味。

    当代澳大利亚社区的面貌将通过影像照片形式展露给双年展的参观者。澳大利亚馆分为包括市郊的同质多样性议题,昆士兰州的大学校区结合健康实验室等等在内的8个主题和12个项目。

    美国馆 主题灵感来自“天灾”

    美国馆由古根海姆基金联合第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美国馆总策划麦克斯·霍雷恩一起联手操作。美国馆的主题灵感来自“天灾”,为了帮助民众能够更深地理解美国发生的一系列包括“9·11”在内的灾难。除了杂志最近竞相讨论的新奥尔良重建问题,两位年轻建筑师还带来了一个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学生的影像作品,主题是新技术及其在当代房屋以及另一些建筑原型如机场、表演中心和大型露天运动场的应用。在研究和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们将高级的技术定义为一个建筑元素而非建筑副产品,用以感知我们复杂的现代生活条件下的空间和时间。

    英国馆 以钢都为建筑背景

    英国馆由英国建筑界颇有盛名的建筑设计师杰瑞米·蒂尔策展,展览主题为“回声城市(E-choCity)”,以曾经是世界最大钢都舍菲尔德为建筑背景,理念是一个城市整体风貌的形成。所有参观者会受邀挑选关于这个城市的不同类别媒材,如影像、故事、声音等,与其他来自这个城市的物质材料组合,整合成新的形式展现在大屏幕上,以解读参与者对于城市的印象。早报记者徐佳和编译链接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与瓦园

    威尼斯艺术双年展是国际历史最悠久的当代艺术大展,自1970年代以来,威尼斯双年展开始设立建筑双年展,并与艺术双年展隔年举办。

    第10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项目中,范迪安任中国馆总策展人,王明贤任策展人,建筑师王澍和艺术家许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为参展人。在威尼斯处女花园,《瓦园》用回收的中国江南旧瓦,铺展而成一片巨大瓦面。瓦面的一半平铺,一半沿对角线起坡。沿竹桥登临其上,既似行走屋顶,又似面对一片烟雨园林;而由许江创作的30幅画面组成的《黑瓦·白瓦》以多角度的俯瞰,“面面观”的片断组合,在瓦园一隅的竹廊之中与瓦园相对,氤氲化合而成人的视觉与建筑的鲜明对话空间。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