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艺术设计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走近2007中国上海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展览会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7-06-14 20:52:03 | 文章来源: 新民晚报

 

    广州体育馆鸟瞰图

    现代派“简洁流畅”、古典派“和谐对称”,谁来预测未来建筑设计走向72变,期待完美中西合璧。

    2007年中国上海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展览会于9号在上海世贸商城开幕,展会云集了众多中外顶级企业的得意之作。这不仅是一场展会,更是一个中外建筑设计相碰撞的大擂台,它既让我们回味了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之美,也欣赏了西方现代设计的新、奇、特。

    【编者短评】

    上海并不缺乏优秀的建筑,但却缺少欣赏的目光。走在街上,人们的想法总是“那些大楼再高,房子再漂亮又怎么样呢,反正也不是我的”。在这样的格局之下,建筑艺术俨然成了一个绝对小众的概念,事实上却恰恰相反,城市属于每一个人,身在其中的建筑需要让每一个市民共同品味。

    学会欣赏一幢建筑往大处说,能够提高全民欣赏水平;而其实在的一面,也能让自己的生活增添不少情趣,毕竟看楼房和看艺术品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另一方面,现在关于电影、画展等的评论很多,而建筑评论却很少,我们的社会非常需要培育普通人的欣赏能力,形成这样一种“每个人都有想法”的氛围,这对整个建筑设计的发展都是很有利的。

    现代,古典——如何相融

    “一个国际大都市最直观的发展变化,就是在建筑身上展现和反映的。”承办此次展会的上海新建会展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国风说:“建筑首先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保障,其次也是一座城市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人们常说建筑是立体的诗,凝固的音乐。”

    这一次展会上很多国外的作品都呈现出一种时尚前卫的建筑形态,和中国传统建筑的和谐对称分明是“两个门派”,建筑设计的走向究竟是“新奇特”还是回归传统呢?国风说:“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并没有一个规定,更多的设计者是把两者相结合,其实现在上海的很多建筑从表面上看是很现代、很西式的,但其中的构造都遵从着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规范;反之,在许多看似古典的建筑体上也慢慢发生了变化,线条更加简洁,融入了现代建筑的语汇。”

    设计,功能——孰轻孰重

    每一样事物在拥有了一定的成熟度之后,都会不约而同地追求个性,小到一件衣服,大到一幢楼房,假如你是个有心人,便会发现建筑的个性都集中在它的头顶上,此次展会上的作品也不例外。

    不同的材料:玻璃、金属等;不同的造型:圆球、三角形、雕塑等;不同的功能:酒吧、花园……所有这些都能在现代建筑的顶部找到。相对于花样百出的“头部”,建筑的“身体和脚”倒是规规矩矩,对此上海建筑学会副秘书长曹嘉明指出:“这是很自然的事,建筑的顶部最显眼,设计者当然希望自己的特点能够在万众瞩目的楼顶上展现。而大楼的底部和人群接触最多,因此会更多地注重细节的浇筑。最大断的中层就是最简单的,主要考虑内部的空间。”

    谈到种类繁多的设计特色,曹嘉明指出:“建筑在设计上追求特色要有一个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这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超越了建筑本身的职责:居住或者办公等。一切的设计要以空间的有效利用为前提,不能本末倒置。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特点也只能被放到‘头’上,因为放在大楼下面的部分必然会影响到内部的空间。”

    房子,艺术——学会欣赏

    在老百姓传统的概念里,建筑和艺术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建筑就是让人住的房子而已。而现在,这个观念显然早就落伍了。“很多老百姓对于艺术的认识停留在室内艺术这一层面,这当然是旧式的观念。当今的建筑不仅是大块头的艺术品,而且还带有一种‘强迫性’,谁都无法回避它们。”曹嘉明说:“在这样一种形式下,教会老百姓如何欣赏、甚至如何批评建筑这个艺术品是必需的。”

    建筑形态的发展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未来的建筑设计趋势也会灵活运用更多的元素,中西、古今的艺术特点极有可能会出现在同一幢建筑中,这对于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的要求无疑是很高的,但是老百姓完全可以站在一个外行的角度去自由评论,外行看得固然是热闹,也总比冷清要好得多。

    “五合国际”广州动漫星城

    广州体育馆

    北京建设设计院

    TMG设计作品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