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本届大声展与上届有何不同?
欧宁:即将开幕的2007年大声展相比上届来说,其资源与规模都更充裕。2007大声展搭建了一个9个人的国际策展团队,来自国内和世界各地的参展艺术家超过150位。有英国文化协会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两个国际机构参与,世界上两个在创意工业方面比较活跃的国家都囊括在2007大声展里。
本次展览将分别在北京、上海、成都和广州举行。基本上四个城市的场地都是使用购物中心的整体空间,而不仅仅是局部空间。购物中心里的商品、消费人群和参展作品、展览观众共处于同一个空间,这样对于一个展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有意思的是可以把购物体验与观展体验融为一体。
2007大声展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在每个城市的主展场之外,我们发展了一种叫咖喱秀的外围展形式。咖喱秀就是家里秀,即在私人公寓或小型办公室举办的展览和活动。这样做也是想表明,展览不一定是特定时间特定场所内的特定活动,而应是俯拾皆是、唾手可得的日常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正佳广场的陌生化效果
记者:本届大声展布置在各大城市的购物中心,您们希望通过这样另类的方式到达怎样的效果和预期?世界上有和你们展出特点相似的展出吗?
欧宁:购物中心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我们的公共记忆。在这种巨型的消费空间内嵌入一个艺术展览,除了突破美术馆和双年展的一般展览模式之外,我们更希望淡化艺术的殿堂感,让艺术进入人们的生活,拉近与人们的距离。
英国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独立设计展也在进行,该展览与大声展在精神气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两者都是在表现一种“独立精神”。这是两个血脉相通的展览,风格非常相似。
装置作品:草地上的牛(cows on grass)
大声展没有艺术界限
记者:6月23日,历时两周的大声展将在广州开幕,你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大声展吗?
欧宁:大声展是一个自发的展览,其实质是想做一个关注新一代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展览。上一届给人印象好像是一个设计展,其实“大声展”应该是一个无界限的展览。任何人试图去给它一个分类或者定义都会是失败的。
大声展包括了最富实验性的声音演出。但大声展不仅是关于声音的展览。大声展寻求与展示新一代的创意生活态度,同时也尝试把艺术、设计、商业、实验的界限打破。
记者:大声展提出“人人都可以设计”的口号,是否会降低设计行业的水准,或者是否会将设计和艺术庸俗化?
欧宁:在这个创作观念日新月异、制作手段不断变革的时代,所谓设计,早已变成一个开放式的概念。技术的普及打破了专业的藩篱,从而带动这个创作领域达到了真正的民主。
现在的设计门槛已很低。普及并不会降低行业设计水准,更不会庸俗化,只会对行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我非常喜欢日本的“珍道具”(Chindogu),那真是一种设计的群众运动,它全是普通人设计的无用发明,他们的想象非常奇特,想法非常好。更多非专业人士的加入只会带来更多元、更有趣的文化。
李心路作品
国际著名双年展渐成营销手段
记者:听说著名艺术家艾未未也将参加大声展,你怎样看艾未未的童话?你的《三元里》曾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现在,国内似乎有种风气,参没参加过国际三大展,成为衡量一个艺术家水平的指标,你有何见解?
欧宁:艾未未《童话》这样一个听上去有点“玄”的想法,也反映出艾未未一贯的“叛逆”精神。我赞同艾未未关于“美学一直被弄得很玄虚,仿佛成了一种内部的暗喻、智力游戏,甚至带有很强的偏见和歧视。比如某人如果收藏了三件毕加索的画作,那他这个人就基本不用说什么话了。实际上,美应该是每个人都需要的。”的说法。
如果说,2003年参加第一次威尼斯双年展的我对于西方的艺术系统还存有新鲜与好奇,那么现在,我已经在内心选择彻底与其逆反。我认为有没有参加过国际三大展,不能成为衡量一个艺术家水平的指标,其实所谓的三大双年展除了出版物编得厚一点,根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乱哄哄的,什么都不是,也没有什么意思。现在的三大双年展越来越成为一种城市营销的手段,一个艺术家是否有影响力根本在于其作品本身,而不在于是否参加了著名的双年展。
常锦超作品
不想让展览只有狂欢,没有社会关怀
记者:现在这一代新新设计师同之前的设计师相比,有何差异有何缺憾?
欧宁:现在的年轻设计师更强调娱乐因素,喜欢有趣和好玩的东西。这是优点,也是缺点。现在的设计都在为商业服务,对很多社会问题视而不见,顶多做一些无关痛痒、大而无当的公益海报。我个人最近一直在思考设计的社会价值,不想让这个展览变成只有狂欢,没有社会关怀的东西。
记者:你学的是中文,是什么让你对设计如此感兴趣?
欧宁:走上艺术道路,源于我对诗歌的爱好。我是家中的长子,贫穷的家庭给我更多的敏感,而诗歌给了我追求理想的空间。
有同学嘲笑说,诗人只能回湛江农村去,让我愤愤不平。我也因此成了班里第一个为工作奔波的人。我不相信在这个商业社会上立不住脚!于是,从广告公司小文案作起,换了无数的工作,一步一步腾挪攀升,直到今天这样一种状态:可以靠兴趣来养活自己——一种自由时尚的生活方式。
“大声展”:
一次创意盛宴
观展有如寻宝游戏
2007“大声展”包含了种种展出、演讲、表演,成为一个最理想而又是中国原创的创意SHOWCASE。借着开放的策展过程,大声展变成一个开放公开的平台,重新定义了设计、艺术、商业、消费的界线。
本届的展览设计师梁井宇告诉记者,展览将作品分布在购物中心不同的楼层和空间,然后通过建构一些索引和导览系统,来帮助观众找到自己所关注的作品。今年大声展的观展方式如同在Google上进行搜索。
“我们编辑的导览手册,里面有参展艺术家的详细信息,每个城市展览场地都附有一个导览地图,每张地图都有几种索引方法。例如以国别为索引,英国艺术家的作品虽然分布在不同楼层空间,但可以通过一条特定的线串联标示出来,方便观众查找。”梁井宇表示,除此之外,观众还可以通过作品类别或艺术家姓名A-Z来检索,有一点像寻宝游戏。
展览10大关键词
2007大声展搭建了一个9个人的国际策展团队,来自国内和世界各地的参展艺术家超过150位。有英国文化协会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两个国际机构参与,在本届大声展中有10大关键词值得注意。
欧宁告诉记者,“这10个关键词既不是展览的主题,也不是作品的分类方法,而是根据作者的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和理念,总结出来的一些要点,以及我们专门策划的一些特殊项目。”这些关键词包括:都市策略、新物质主义、仿生美学、社群连接、伊托邦(E-topia)、游击文化、公共记忆、永续之梦、听游记和咖喱秀。
欧宁表示,在谈到创意的时候,我们总是把焦点放在艺术、设计、电影、文化等方面,其实,我们更应关心社会创新的问题。比如说广东有一个网名叫安猪的年轻人发起了一个叫做“多背一公斤”的项目,鼓励那些去旅游的人,多背一公斤的文具和书刊,送给沿途贫穷地区的学生。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创意,吸引了许多人踊跃参加。这个创意实际上调动了人们去从事一个慈善事业,人们做好事再不是出自国家的动员,而是出于内心的自觉,这对于目前中国的社会来说是一个伟大的进步,让人看到公民社会的希望。如果说一个展览要解决文化针对性,我觉得就应涉及类似的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