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艺术设计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回望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教育80年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04-13 15:10:54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设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态势下的当代社会,那些追求生活品质的都市族群,越来越依赖于设计带给他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设计学科也伴随着国家的和平发展,市场的国际化趋势,逐步地超越初期单纯的技艺性劳作,向着以原创、环保、文化彰显和品牌战略的方向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遭遇的社会要求越来越高,诸如日益多样化的政府诉求、企业诉求和市场诉求。设计学科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地变革、成长和完善自身的体系。今天的设计已经是国家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抚今思昔,我时常感叹于蔡元培、林风眠先生创办国立艺术院时,将图案系与国画系、西画系和雕塑系学科并置布局的高瞻远瞩。我也时常会揣度当年的刘既漂、雷圭元、庞薰琹、邓白等先师在经营这个领域时,对图案系的发展曾有过怎样的构想和期待?又是什么力量能使他们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动荡社会中,如此不屈不挠地推进学科的发展?在近30年中,我们又亲历了像吴德隆、高而颐、孙晴义、陈淞贤、吴家骅、朱光亚(应邀前来)和王国梁等先生的引领,在“大设计”的旗帜下开源节流,艰苦创业,这又抱着怎样的一种愿景?而今我辈承接方向盘,恰逢国家空前发展的大好机遇,时不我待的今天“国美”设计人,更是再次秉承励志,毫不犹豫地应接了锻炼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如今我们具备了从图形到影像、从观念到造物、从传统到时尚、从造景到造境、从专业到综合,横跨城市、建筑、景观、环艺、交通、家居、家电、家纺、服装、平面、陶艺、漆艺、首饰、会展乃至商业业态领域的研究、策划、规划、设计、营造、营销……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履行的能力,我们完备地建立起了能够有效应对来自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甚至国家重大课题诉求的专业群。我们经历草创、基建,学科开拓和重整,我们路标指向,是朝“世界一流大学挺进”。

今天,在全国两千多所设计艺术院校及相关系科中(据专业人士2007年的相关调研报告表明:全国学习设计的在校生高达110万人)中,“国美”设计艺术学科虽说卓然有致,持续力高,但犹须在其定位、方向、特点、优势、瓶颈、盲区、作为和理由等方面,不断地加深认识,不断地予以界定、调整、梳理,不断地塑造特色并实践、思考,完善不止。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科各专业布局是以造型学科“人形”结构系统为轴心,按照专业属性特征组成一个环环相扣、相互推进的呈球形的动态结构系统:从虚拟到现实(平面设计专业),从平面到立体(染织设计专业),从传统到时尚(服装设计专业),从传统到现代(家具设计专业),从造图到造物(工业设计专业),从造物到造境(会展设计专业),从细分到综合(综合设计专业),从精微到广大(色彩设计专业),从意匠到文思(艺术设计学专业),从理论到实践;由初级到高级(本科、硕士和博士)层层递进;专业间经纬交织,虚实相生,内外贯通的学脉网络,实现专业领域之间纵横交错,跨越通畅,上下呼应,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专业群。中国美术学院旗下的设计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的设计专业和上海设计学院共同构成跨设计、建筑、工业等多个学科,从策划、规划和设计完备的创新体系。可以相信的是,中国美术学院今天的设计艺术学科团队,已经具备了“国家队”的素质、阅历和能力,他们将会秉承“国立艺术院”以来的精神传统和80年来探索形成“多元互动,和而不同”学术思想,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旨,继续尊重本土自然资源,尊重属地民俗民情,追索人文终极关怀的本质,关注国际设计学科前沿理念与成功实践经验,探求高品质生活理念和精神境界;探究设计发生的原理,设计与现代工业制造、设计与“生活态”、产品与市场、市场与文化、时尚研究与营销、创意与产业、研发与设计伦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技术与艺术、创造力与教育、设计学科与政府(或企业)目标和服务等等关系,全社会可持续语境下梳理教育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融合策划、规划、设计、管理、营造、传播、营销等相关领域,作跨领域、跨文化的交融,从而,不断地推出具有有效回应市场诉求的人才与成果。

客观上说,我们处在发展中国家的设计艺术学科,与“世界一流”尚有一定的差距。这个距离来自国家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局限。那么,我们如何克服局限,抓住国家大发展的机遇,整合资源,实现突破,这是“国美”设计学科人必须思考和努力的。

在“向世界一流大学挺进”的目标要求下,“国美”设计学科人,必须努力的是加强团队整体能力和品质的提升,首先是办学观念的不断更新,能够以特色和高度在那个“一流”的平台上引起关注和交流;其次是鼓励师资团队不断学习,激活创造力和提升精品意识,从而自如地把握符合设计学科发展规律和运作方式和方法;再者,加强一流管理体系建设……在与之相关的方面都能够实现一个质的飞跃。因此,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不短的一段路要走,还有不少的工作要做,但是,我们坚信“国美”的设计人,一定会薪火传承,随着国家的和平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和事将显现在“世界一流”的平台上。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艺术中国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artchina@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