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艺术设计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记忆30年》:独创的全新样本—“长安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摄影大展引发的思考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1-07 10:52:13 | 文章来源: 中国摄影报

评价:打破好照片的概念

  本次展览的最大特色,是采用了大量百姓生活照,尤其在《家庭记忆30年》和《城镇记忆30年》部分,更多照片淘自家庭相册。这样的照片能否当得起这个宏大主题,能否让公众觉得展览品位一样高雅?主办方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这种肯定更多来自展出照片的全新选择思路。

  除上文提及的刻意回避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影像外,更多的照片选择是细节优先。令人欣慰的是,在《民生记忆30年》部分,大展征稿得到的资源非常丰富,大量来稿都高度细节化,既有摄影师拍的,又有普通人提供的。这些应征作品大量都是自发拍摄的,是摄影者的兴趣所在,因而有情感和价值的认同感,这样的照片既朴实又真实,没有工作任务的性质和一定要传播出去的意愿,在还原真实生活方面优势巨大。

  当然,大量来稿及部分约稿,都是零散的材料,毕竟很少有人用影像完整记录30年,即使记录了,也集中在一个侧面或一个地域,放到全国视野下,肯定只能当成素材。展览策划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将来自不同方向的影像集合在一起,形成庞大的影像群,借以构成从民生细节角度对30年间变迁的朴素描述

  《城镇记忆30年》的影像90%来自长安镇的私人相簿。长安镇高度配合,几乎每个摄影师都被挖出来。奇妙的是,长安镇居民留下了大量当时或许无意义,但今天看来很有价值的影像。像孙林老先生拍摄的结婚、吃饭、建房等场景,就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生动且感人。他的这种影像采集方式构成很好的个案,加上其他很具细节化、非常内在的影像资源,通过编辑之手,最终达到良好效果。尽管其中一些照片因气候等原因保存不利,但影像素质已是第二位的事情了,照片的内涵足以唤起公共记忆。形式相对来说是空洞的,任何摄影设备都不能置换出30年前的场景。

   《我的今日之最》栏目专门采访了坚持20余年正月初一在同一地点为妻女拍合影的吉林省辽源市退休干部佟冬,他是《家庭记忆30年》部分参展者之一。据佟冬介绍,这组照片不仅在类似主题展中展出,也在像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等大型沙龙性展览中也入选过。由此证明,摄影的各个行业对于类似并不那么招眼的照片理解是共通的。

  什么是好照片?记录点滴生活、当时很普通却对未来有价值、有意义者肯定算其中一类。所有普通人的家庭相簿从某个层面讲,都是社会历史文献资料。

  有专家评价说,王府井展出的有些照片尽管技术不成熟,但这个展览应该对所有观者和摄影人有启发:摄影的纪实性魅力,就体现在哪怕是前一秒定格的场面都不会重复。他说,对于百姓家庭来说,摄影是储存美好记忆的工具,很多无意识拍下来的东西,放大和延伸了这种美好,将来一定有价值。

观看:展览是立体的

  同样的作品,放到不同展场里,呈现的肯定是不同效果,即使在同样展场里,布展方式不同,也会呈现完全不一样的效果。经常会有人在观展时觉得不错,但这种不错来自于哪里却弄不明白。

  其实,所有展览的看点,并不单在作品本身,更多则是展览整体传达出来的效果。惯于阅读思维的我们更多从线性角度去考虑展场布置、照片顺序等,但在展场里,所有作品都要与环境相融。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树勇提出:“任何展览都是环境艺术,尽管最终要看照片,但如何通过照片让你看到更多、更丰富、更准确的信息,则需要展场整体配置来完成。”

  《记忆30年》虽然在王府井的空旷空间举办,但安排展位、照片编排、各部分衔接、整体形象设计却都需要一遍遍事先计算演示,那十来张喷绘大照片组成的照片墙,无疑是其中最为提气的一环。在纷繁空间里以简洁明快的三色来突出展览效果,区分展览的几大部分,也是一种巧妙设计。本次展览布置时还考虑到北京的冬天风大如何保证展品的安全问题等。

  看来,考察展出空间,根据空间布置展品,考虑观者视线,展览信息传达等,都是办好各类影展的必备环节。

  作为一项宏观着眼、细处落笔的全新展览,《记忆30年》无疑要努力达到细致、细腻、细节化。主办单位和策划者对影像的理解、对资源的整合、对方式的考量,都力趋深入内心。摄影作品只是提供了一份资源,如何去观察、抚摸、利用它,以达到良好诉求,是办展者考虑的核心问题。

  目前,《记忆30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摄影大展》结束了北京首展,已运往广东,将于近期在长安镇安排下在当地展出,届时定会掀起另一个高潮。

  不少业界专家认为,作为一个新兴的摄影展览样本,《记忆30年》能引发更多人的尝试,并在此基础上做得更细致更有效。□宗 石

   上一页   1   2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秘鲁艺术家地罗神个展:无色之美
· [专稿] 当代源创画廊展览
· [专稿] 世界华人平面设计大赛特别赛公告
· [专稿] 梁越的绿野仙踪
· [专稿] 刘向华新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