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艺术设计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笼罩在奥斯卡阴影下 柏林:危机下电影节生态(图)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2-08 17:36:19 | 文章来源: 文汇报 吴筠

 

总有电影属于柏林

我们并不期待柏林电影节办成奥斯卡那么辉煌。电影节应该有电影节的观众,有电影节的色彩——这里就应该是各国影人和片商的名利场,无论评个什么奖,关键还是看在电影院外的电影交易市场上,艺术能获得多少人的青睐。像去年捧得柏林金熊奖的巴西影片《精锐部队》那样,只在巴西国内火爆了一阵,在国际交易中却收获寥寥,这样的喜中有悲实在不是办电影节的人愿意看到的。在电影节的平台上,打开通往国际市场的路,这才是大家热衷参加电影节的真正目的。

柏林,这个永远和冷战历史联系在一起的独特都市,始终有一种淡漠忧伤又恢宏从容的气质。在柏林看电影和威尼斯的精致不同,柏林的电影地图就是一幅历史的画卷。这里不乏好片,姗姗来迟的竞赛单元最后一部影片、芮妮·齐薇格主演的《我的唯一》,美国老牌影星汤米·李·琼斯主演的《电光冷雾中》,美英合拍片《愤怒》以及黛米·摩尔的新作《喜悦之泪》都值得一看。全景单元的48部影片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在竞赛单元中被严重忽视的亚洲电影,更多地在全景单元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华语电影就有5部,《东北,东北》、《亲密》以及我国台湾的《阳阳》等片都榜上有名。更有意思的是备受国人瞩目的中德合拍片《约翰·拉贝》也将在柏林电影节的“特别展映”单元亮相,这位“东方的辛德勒”非常符合柏林的气质。

在这个柏林墙倒塌20周年的特殊年份,今年电影节主办方还特意安排了名为“再见冬天”的回顾专栏,从德国以及东欧国家搜集来了大量反映这段历史的纪录片和电影。在柏林市中心的波茨坦广场上,当年的柏林墙遗址和现代化的电影院仅有数十米之隔,这种现实与历史的交汇,也只有在柏林。

柏林很难不政治,德国人天性中喜欢沉思和自省的一面,在柏林这个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这里的电影似乎并不崇尚清新明朗,在胶片背后挥之不去的厚重影像,才是柏林电影节存在的意义——电影,永远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相关链接 竞赛单元入围名单

《谢利》(英国) 导演:史蒂芬·弗莱尔斯

《关于伊丽》(伊朗) 导演:阿斯哈·法哈蒂

《希甘特》(乌拉圭/德国) 导演:阿德里安·贝尼兹

《喜悦之泪》(美国) 导演:米切尔·利希藤斯坦

《电光冷雾中》(美国) 导演:贝特朗·塔维涅

《卡塔琳·瓦尔加》(罗马尼亚/英国/匈牙利) 导演:彼得·斯特克兰德

《牛奶的悲哀》(西班牙) 导演:克洛蒂亚·洛萨

《小士兵》(丹麦) 导演:安妮特·欧森

《瑞奇》(法国/意大利) 导演:弗朗索瓦·欧容

《斯图姆》(德国/丹麦) 导演:汉斯·克里斯蒂安·施米德

《甜蜜的冲动》(波兰) 导演:阿德兹·瓦达

《梅兰芳》(中国) 导演:陈凯歌

《生死朗读》(美国/德国) 导演:史蒂夫·戴德利

《阿利·阿德恩》(德国) 导演:马伦·埃德

《愤怒》(英国/美国) 导演:萨利·波特

《信使》(美国) 导演:欧伦·莫夫曼

《伦敦的河》(阿尔及利亚/法国/英国) 导演:理查德·波查波

《长毛象》(瑞典/德国/丹麦) 导演:卢卡斯·穆迪森

《皮帕·李的私人生活》(美国) 导演:丽贝卡·米勒

《粉红豹2》(美国) 导演:哈德罗·兹瓦特

《时间的灰烬》(德国/希腊/意大利/俄罗斯) 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09德国》(德国) 导演:法斯·阿金、汤姆·提克威 沃尔弗杠·贝克等13位导演

《伊甸在西方》(法国/希腊/意大利) 导演:科斯塔·加夫拉斯

《匪帮说唱传奇》(美国) 导演:小乔治·提尔曼

《跨国银行》(德国) 导演:汤姆·提克威

《我的唯一》(美国) 导演:理查德·隆克瑞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