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入口亮点:照壁
展示中心位于金钗袋巷与元宝街交叉口,拟在金钗袋巷南北入口各设置一个纪念牌坊,牌坊的造型为三门四柱三楼式木制牌坊,为典型的南方风格,和巷内的古建筑风格统一,牌坊的坊眼雕刻“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诞生地”十二个烫金大字,下方有“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诞生记”,文字记述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成立过程。
中心主入口入门为一大型照壁,上书中国社区建设史料展示中心,作为参观主线的开端。以《基石》浮雕墙面展开对中国基层组织演变过程的述说各场馆的布局定位:
1、第一展馆:居民委员会的发展史。展馆入口是用高科技手段将信息影像投放在水幕上,下方前言用电子翻书系统来翻阅与查询,在观者面前呈现一本大型投影成像方式的虚拟书,参观者只需用手在空中轻轻翻动,便可进行点击查阅。厅内展示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基层社会组织形态历史沿革。利用雕塑、蜡像人物、场景再现手法、错视艺术、图片的展示等来作为主要展示手段进行展示。
第二部分是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创建与发展。以基层组织架构、职能和选举方式的演变为核心,以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片段为重点,应用3D影像技术等高科技手法重现1949年10月23日上羊市街居委会成立时的真实场面,供参观者观摩;系统地展示中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发展历程。
基石
2、第二展馆:中国社区建设发展史。厅内展示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领导关怀。第二部分是社区建设的历史。第三部分是社区建设的内容。第四部分是社区建设中的创新经验。第五部分是社区建设的典型事务和先进个人。第六部分是中国社区建设的路线图。主要以图片,实物配合现代化信息终端(如触摸式查询、阅读历史资料)做出完美展示效果。
3、第三展馆:中国社区建设文献史料藏馆。厅内展示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实物文献史料的展示。第二部分是社区建设历史专题片或其他媒体资料通过基于融合技术的全媒体投影及电子书的展示。第三部分是中国社区建设网站,内容包括电子文献史料和各省、市、区社区建设成就展示。第四部分是全媒体数字电视的展示。
4、第四展馆:社区工作展示厅。厅内展示内容包括社区管理的三维动态演示以及社区工作的实情演示两部分。
5、上羊市街社区服务中心,是以保障民生服务为宗旨,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内设社区医疗服务中心、24小时便民呼叫中心、全球眼监控中心、党员会客厅、警务室等社区服务功能,全方位、全天候服务社区居民。
6、展示中心庭院景观及主题雕塑作品展陈部分:
和谐社区
根据室内布展和室外艺术雕塑展陈相结合的原则,利用室外庭院创作系列雕塑艺术作品,把有限的室内展示空间延伸到室外。在中国社区建设和发展史上精选出重要的历史节点和重大题材,以雕塑艺术的形式来加以重点表现:突出主题、丰富环境。
一、《毛主席视察小营巷》
根据1958年1月5日毛主席视察小营巷创作的纪念雕塑,采用圆雕和高浮雕相结合的艺术语言,用写实的艺术手段,真实地再现了毛主席视察小营巷时亲切感人的情景。雕塑采用全铜铸造,将历史的真实性和艺术的感染力有机融合,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社区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社区居民的关怀。
二、《废保甲》主题雕塑
《废保甲》主题雕塑是根据史料记载的真实事件经艺术提炼创作而成。反映了1949年10月杭州在全国率先废除保甲制度,建立了新型的居民自治制度并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即上城区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这一历史事件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组织变革的里程碑,标志着新中国基层政权建设开始了新的篇章。
雕塑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场景构图把我们带到那一时刻。
三、《现代打更人》
“门窗关好,自行车锁牢,小心火烛,…”每当夜色降临,社区服务者风雨无阻,不辞辛劳,走街穿巷,提醒居民防火防盗,以确保社区一方平安。《现代打更人》采用雕塑艺术造型与现代高科技声控设备相结合,录制全国各地主要方言,只需触摸开关,即可用不同方言播放打更人的声音,颇具生动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
四、《基石》景墙雕塑
景墙雕塑由无数砖块构成的花岗岩墙体基础及镶嵌铜蚀浮雕组成。砖块造型的雕塑基座在每块砖上刻上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第一批居委会干部的名字,这仅仅是无数基层社区工作者的缩影。这些长期工作在基层社区第一线普普通通的人,作为中国基层社区的坚强基石,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而又兢兢业业。今天社会的和谐与安宁,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工作。我们要将这些普通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中国社区发展的纪念碑上。浮雕的内容为建国以来中国社区建设和发展历程简述及丰硕成果。
五、《和谐社区》场景雕塑
在展示中心开放区域借鉴舞台剧形式创作的一组情景雕塑,反映现代社区工作的概貌,义务咨询、免费体检、修理电器、义务理发、扶老助残、警民共建……等活动情景。展现了现代和谐社区居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多姿多彩、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