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记者的“眼中镜头”,是指摄影记者平时要有镜头意识,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能从平凡的生活现象中看到新奇,看到定格画面,并总结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从而拍出更多更好的精彩瞬间。
一、“眼中镜头”是摄影记者职业特性的要求。
作为一名专业摄影记者,当你处在一个新闻事件当中时,你会有高度的新闻警觉,你会非常留心周围的发展变化,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新闻瞬间都不会逃过你的眼睛。这就好比一个战士处于战场中,时刻需要保持高度戒备状态一样。但离开这一具体“战场”后,你同样需要这种新闻警觉,因为你的战场就是你须臾不能离开的社会生活。这种新闻警觉对摄影记者而言,就是眼中镜头。
摄影记者的镜头面对的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是摄影记者的职责所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又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精彩无时无刻不在上演。就是常说的新闻时刻都会发生,就看你发现没有。要记录这些发展变化,就需要摄影记者时刻保持镜头意识,以摄影记者特有的眼中镜头长期不懈地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做起,这样“精彩”才不会错过你,你也才会发现到更多的“精彩”。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先生曾有句名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作为媒体中的摄影记者就是这个守望队伍中的哨兵。哨兵要牢记自己的职责,时刻保持一双鹰隼般的眼睛,时刻盯着前方,时刻留意周围的一切,任何细微的发展变化都需要你去记录、去反映,这样才是一名称职的哨兵,也就是一名称职的摄影记者。
二、“眼中镜头”是摄影记者磨练锐眼的需要。
要拍出好照片,光有娴熟的摄影技术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锐眼。锐眼发现是拍出好照片的前提。一幅好照片首先是发现之功,而后才是拍摄之能。有时候你乱拍一通,可能也能拍到好照片,但充其量是蒙准的,而且也不会总让你蒙准。唯有注意观察,时刻保持镜头意识,不断磨练自己的眼力,才能预见和捕捉到更多的精彩瞬间。但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锐眼就必须培养自己的眼中镜头,注意观察,提高敏感性。它不是一朝一夕,说明道理就能解决的,它需要点着魔状态,就像职业病。当然职业病不被称道,但摄影记者恰恰需要这种职业病,而且是全天候的。“眼中镜头”就是这种职业病的反映。
摄影记者有一个重要的特性要求,就是抓拍,抓拍考验的就是发现、捕捉能力,即考量“眼中镜头”,考量是否有一双善于发现的锐眼。摄影是瞬间的艺术,新闻摄影更是瞬间的瞬间,可遇不可求,精彩一瞬,稍纵即逝。因此,必须要有预感、预警,这种预感、预警就源于内心的镜头意识,表现在锐眼发现。任何一项技能要想达到驾轻就熟、炉火纯青的地步,都离不开长期的磨练和实践,磨练锐眼亦如此,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即此理也。因此,摄影记者要有眼中镜头,同时“眼中镜头”也是摄影记者磨练锐眼的需要。
三、“眼中镜头”是摄影记者不断积累的需要。
厚积而薄发,看似轻松的成功其实都离不开平时的积累。许多人知道2005年当时的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主任贺延光拍摄的一个作品———《两党一小步,民族一大步》,他突破常规,采用全身照,以两党领导人胡锦涛与连战相对走近伸手即将握住的一刻定格,画面新颖,不落俗套,在当时众多摄影记者拍摄的照片中独树一帜,再加上标题,整个作品给人以寓意、象征之感。这张照片获得了当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多项大奖。后来贺延光介绍如何拍摄这张照片时说,他是提前有构思的,提前想过这个画面的,为的就是更好地表达和体现两党最高领导人这种相隔60年的首次会见。这张照片的成功与他平时“眼中镜头”的积累肯定有关。
不断积累才能不断进步。写文章离不开平时积累,摄影同样如此,这个积累就包含着眼中镜头的积累。眼中镜头也是在观察、在思考、在构思、在揣摩,是一种有心、用心的表现。这种积累越丰富,你脑海里的画面元素及构成就越丰富,你的洞察力就越强,思路也就越开阔,在拍摄时就会多一些敏锐,少一些迷茫;多一些发现,少一些错失;多一些成功,少一些遗憾,才能得心应手地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总之,“眼中镜头”既是摄影记者的特性要求,又是摄影记者不断磨练、积累、提高的有效途径,应当成为摄影记者的日常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