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设计·新媒体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注水文化: 兼说丹·布朗的《天使与恶魔》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5-06 09:00:59 | 文章来源: 艺术国际网

五 注水文化

解构主义的否定之法,包括拧干水分。

我将在春末返回中国,而此行却留有一个遗憾:我等不及好莱坞夏季大片《天使与恶魔》的上映。这部电影根据畅销作家丹·布朗的同名小说拍摄,是前几年的大片《达芬奇密码》的前传。我之所以想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天使与恶魔》的故事,与《达芬奇密码》相仿,都牵涉到古典艺术,都发生在十大美术馆内(《达芬奇密码》主要在罗浮宫,《天使与恶魔》主要在梵蒂冈)。小说的中心人物就是哈佛大学那位密码学家兰登,而电影导演和演员阵容则是同一班人马。

(达芬奇密码)

这两部小说都是作家以文学的方式来演绎欧洲艺术,由于中世纪神秘社团和谋杀奇案的掺兑,两个故事都引人入胜,使美术史变得津津有味。在我看来,这不妨是讲授美术史课的一种新方法,类似于国内的大话西游。不过,丹·布朗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他将虚构的故事和艺术的史实合二为一,比大话西游多了一分可靠性。

由于赶不上《天使与恶魔》在北美上映的档期,我去买了一部英文原版小说来阅读。一读,颇为失望。这部书写在《达芬奇密码》之前,其故事的紧张一样引人入胜,但两部书之故事的发展与转折,都有逻辑的漏洞。《天使与恶魔》更让人哑然失笑,因其引入科幻而造成文体失谐。例如,小说一开始,兰登就乘坐了一架未来主义飞机,以15倍的音速从美国波士顿飞到瑞士日内瓦,只飞了一小时,读来不伦不类,破坏了作者力图制造的事实感。

(天使与恶魔 电影剧照)

而且,丹·布朗的语言文字干枯乏味,缺少文采。更有反讽意味的是,作者在干枯的语言中又掺进了大量水分。我们国内的市面上出售注水鸡、注水猪肉、注水西瓜,还有注水学历、注水文凭之类。美国图书市场则有注水文化,《天使与恶魔》行文拖沓,其篇幅的四分之一是毫无味道的水分。在西方文学史上,为小说注水早有传统,雨果的小说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巴尔扎克的小说细节琐碎,不厌其烦,都是注水的典范。当然,古典作家也靠卖字谋生,难以免俗。再说,雨果和巴尔扎克的水有文采之韵味。

今日的注水文化进了一步,丹·布朗的小说文字,借助电影技术而转化成活动图像,在卖水之后,还可再赚一票。

(亨特作品)

图像是高科技的产物,我们时时刻刻都被电影、电视和互联网上的图像狂轰滥炸。面对图像的威力,我们毫无招架之功,我们的思想观点和立场态度被新闻图像所操纵,甚至连我们的购物决策,也被广告图像所控制。拜高科技之福,今人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失去了主见,新闻媒体和商业广告帮助我们思考、代替我们决策,我们成了图像的奴隶。更可怕的是,奴隶主是个注水大师,而注入的竟是不洁之水。

我的中国绘画史课程,最后一讲是讨论数字动画。我对学生说:高科技是人类智力和文明发展的产物,如今却反过来奴役人类。因此,人类智力和文明的发展,使人变得越来越愚蠢,而愚蠢的原因,竟是因为人太聪明了,创造了高科技。毋庸讳言,人类从蒙昧走向开化,再从智慧走向愚昧,这就是文明的轮回。

学生问:可这轮回是个悖论,我们会不会因此而与自然渐行渐远?

二OO九年四月-五月,蒙特利尔

   上一页   1   2   3   4   5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民间美术在平面设计的"自然美"
· 组图:芝加哥将在103层楼上建玻璃阳台
· 新闻摄影的主体意识
· 第二届前提行为艺术节
· 西安《中国当代行为艺术城市联合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