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设计

设计理论设计史专家王受之专访(图)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3-01 13:35:03 | 文章来源: 视觉同盟

王受之

王受之 (中国),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其研究领域异常广泛,涉及到设计史的各个层面,1993年受聘为美国洛杉矶帕萨迪纳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Pasadena)理论系终身教授,负责全院的现代设计理论和现代设计史教学。

曾出版多部专著,如《王受之设计史论丛书》(现代时装史/现代设计史/平面设计史/美国插图史/现代艺术史)、《世界现代建筑史》等。其著作多为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高等院校的设计专业教科书或主要参考书。现兼任多家房地产公司顾问及设计总监,指导过多个项目的概念创意及整体策划,如鲁能集团、深圳万科集团,广州侨鑫集团等。

记者:请介绍一下参加此次世界设计大会的感受?

王受之:非常兴奋,八十年代初期我从国内开始做现代设计教育工作,整个还处在一个萌芽状态,连设计这个词当时都没有,还叫工艺美术,从八一年,八二年到现在,中国也就是用了仅仅二十多年的时间,设计变成这么大一个国家关注的事情,像今天这个活动,北京市市长,还有文化部、教育部部长都参加,并且在国家大剧院这么一个庄严的地方去举行。我觉得这个说明中国对于设计的认识,达到了国家级的水准,跟国际是完全接轨的,甚至超越很多外国国家对于设计的重视,这是非常有感触的。

我作为自己一路走过来的人,心里是很有感触的,因为我是看着它变化,并且看到它能够收到这个成效,当然是很高兴的。并且我也很荣幸这个大会让我来当主持,我觉得能够见到这些国际的大师,见到那么多获奖的年轻人都很高兴,很兴奋。

记者:对现在国内的设计产业怎么看?

王受之:中国的设计产业还是处在从模仿,甚至有一些抄袭的状态,逐步地走向创意,就是它有一个过程。现在还处在这个过程当中,不能说我们的设计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真正国际一流的水准,我们还需要有一段路要走,如果没有这样国家级关注活动,没有世界设计大会这样的国际活动,恐怕那个速度就会更慢,我觉得中国的设计还是需要一些时间,但是中国的设计发展得很快,我们可以看得到,十年以前和现在的设计就已经有很大的距离。再往前,如果朝这个速度往前发展的话,再过十年、二十年,中国的设计,可以说是达到世界上最优秀之一了,我想这是我们要知道自己有很大的成就,同时也要承认我们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我们要面对这些问题的话,就不断地往前有推进。

记者:对现在中国设计史论的建设?

王受之:设计史论现在有点混淆,一个是设计史论的研究,这是一方面,就是要对这些问题,对设计史上所经历的事情有认识,这是研究层面的。另外一个层面,就是作为一个设计教育的素质培养,就是一个教育问题,理论教育的问题,现在我们基本上把这两者都有一些混淆,就是研究也没有大家研究的深度,教育也没有搞清楚设计理论的教育,史论的教育,它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性。当然这个还是有一个过程的,就是现在大家还是比较集中于设计史,我们的论比较少,主要是史,也就是过去发生过的事情的一些复述,这个我们觉得还需要有一段的时间。但是,我觉得设计史论得到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很强大的设计事业,作为依托,不可能是一个很落后的设计的国家,就会有很好的设计之林。所以它的相辅相成,就是设计发展,史论的研究也会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不能着急,就一步、一步地来。

记者:对国内设计批评的发展建议?

王受之:批评有两个方面的困惑:一、设计批评受到很多体制方面的影响,这里有很多东西,往往变成不是一个对设计对象的批评,会变成对体制的一种批评,这个事情在我们的设计批评里是受到一定压制的,不会说很快就能达到畅所欲言,随便想批就批。

二、设计教育近亲繁殖的情况很严重,就是一面学院,下面就出这个学院的人,所以在教育体制里边出来的人,一般不会去批评这个体制。所以中国,你看大的艺术学院也就是那么几个,他么这几个艺术学院基本上有自己一代、一代的传人。这个传人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继承学院的传统,他的缺点就是他不太敢批判他所依附教体制,这两者说起来就是一个问题,这个我们着急不来,就是说你想要有一个很尖锐的批评体制的形成,恐怕也是在于教育体制还要进一步的发展。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