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生活催生数字艺术
记者了解到,广义的数字艺术就是数字化的艺术,比如以数字技术为手段的平面设计、以万维网为媒介传播的所谓“纯艺术”,甚至手机铃声等等,只要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都可以归类到数字艺术。狭义的数字艺术一般指的是用计算机处理或制作出和艺术有关的设计、影音、动画或其它艺术作品,相对于传统艺术作品,它在传播、存储、复制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王泊乔表示,数字艺术的广泛兴起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而广泛的社会基础的,更有着科技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从电视到电脑,从手机到IPAD,屏幕做为一种媒介,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屏幕承载着人与人交流的信息、寄托着情感和思考,屏幕彰显着每一个屏幕使用者的个性,隐藏了屏幕后真实的内心世界……这一切功用和意义,都表示了当代人类与屏幕之间不可分的紧密关系。在有了这种紧密关系之后,基于屏幕产生艺术作品,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就像当初基于纸产生艺术作品一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未来的数字艺术,一定会在人类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也一定会产生《兰亭序》、《溪山行旅图》、《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那样伟大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然而,当今中国的数字艺术,仅仅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公众中传播最广的、最具认知度的数字艺术作品,当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中国画卷”和上海世博会中的影像版《清明上河图》,虽然它们分别拥有数亿观众和数千万参观者,但这二者都是利用数字艺术手段对传统艺术作品进行再创作,其内核仍然是传统文化。而按照几千年来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当一种新媒体艺术出现并成熟后,其创作主流和代表作,一定是基于这种新媒体本身的特点而创作的作品——如同那些纸张上的历代名画、画布上的油画、青铜器和上面的铭文等等。
王泊乔表示,这次在济南举办的《新时代:中澳国际新媒体艺术展》虽然是中澳双方艺术家共同参展,但从中方策展的过程已经最终入选的艺术家来说,是对中国当代数字艺术的一次全面梳理,参展艺术家中,缪晓春、张晓涛、卜桦等人,都有着自己完善的创作体系和鲜明的艺术风格,虽然无法拿他们的作品与王羲之、张择端等大师的作品相比,但他们已经代表了当今中国数字艺术的最高水准。未来,中国的数字艺术领域也一定会出现人类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大师。
数字艺术产业潜力巨大
既然媒介是人类社会信息工业化的标志性产品——屏幕,那么数字艺术从诞生那天起,就无法割裂自己与经济利益之间的紧密关系。而近20年来世界各国的实践也证明,数字艺术是21世纪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而近年来走上高速扩张之路的水晶石公司,就是近年来中国数字内容企业的杰出代表。
王泊乔介绍,当前数字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正在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狂潮冲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但成就了众多的数字英雄和富豪,也吸引着庞大的就业群体和高薪阶层。在美国,近几年的电脑动画片及其相关影像产品的销售获得了上百亿美元的收益。在日本,新媒体艺术、电子游戏、动漫卡通等的产值也已超过钢铁业两倍,成为日本仅次于汽车业的第二大产业。日本目前直接运用电脑从事数码艺术工作的有近10万人,每年还有30多万人接受数码艺术教育与训练。韩国的数码艺术产业,特别是游戏产业更是创下了令人瞩目的业绩,数字内容产业已经超过汽车产业,成为韩国第一大产业。
在中国,数字艺术产业本身低碳、环保的优势,在政府努力转变经济发展发展方式的今天,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各地方政府对数字艺术产业也愈加重视。在近期举行的第七届深圳文博会上,数字艺术内容产业受到各方热捧。例如,海南省动漫产业基地就签约9.4亿元,海南将形成一个全息数字艺术的项目群,打造成为国家级数字艺术、数字内容产业基地,引发3D影视创作的技术革新,从而提高海南动漫产业基地在3D数字影像方面的技术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