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设计

设计,正在浸入我们生活的所有细节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9-20 13:16:28 | 文章来源: 文汇报

  误解:创意无法兼容生活?

  你可知道,从一个飞利浦的LED灯泡,到西门子的洗衣机,甚至是一把家里用的梯子,都获得过国际设计大奖?如果你打开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的获奖作品的网页,肯定有不少人会跌破眼镜——原来很多身边常用的东西,居然都获得过国际大奖的垂青。世界三大设计奖的设置早就抛开了评选“精英”的做法,每年获得大奖的作品往往多达上百件,其中大部分的获奖作品,都是已经大规模生产使用的日用品。原来,“设计”这两个字,并没有那么高高在上。

  曾有一位设计师对记者说过,设计师不同于艺术家,艺术家可以天马行空,其作品照样可以挂在庙堂之上供人欣赏。但设计师更像是个服务的工作,为的是设计出让顾客满意的产品。脱离了市场,设计师的设计,永远只能是纸上谈兵。

  然而,参观国内大大小小的设计展,不难发现,国人对“设计”这个概念的理解多少存在误区。不少人以为,设计的物品外形“新、奇、怪”,一定要与众不同,才算是一件“设计品”。仿佛不前卫,就谈不上设计,不先锋,就不算有创意。于是,许多设计理念只能停留在展板上,挂着让人欣赏,却永远也变不成实物,供人使用。殊不知,“设计”不是“艺术”,这两个概念本不该混为一谈。设计需要艺术感,需要满足视觉的美观,但一个设计,如果只停留在满足视觉的需求,却是远远不够的。

  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执行董事克莱夫·鲁克斯曾这样定义“设计”这个概念:“真正的创意设计所提供的不仅仅是创意和设计,同时还包括市场、顾客研究、设计效果追踪、人体工程学研究等在内的设计配套服务,才能为企业设计出既可以在本国销售,也能够在世界各地销售的为人们所需要和喜爱的产品以及包装、广告。”

  作为首届上海设计展,本次展出的作品大多停留在平面设计上,让参观者多少有点感觉“不过瘾”。对比国外的设计展,会发现其设计作品比国内的设计多了份“人文关怀”。如今的设计奖,已经将视觉冲击摆在了最为次要的位置上,关注的更多的,却是产品的舒适度、实用性和环保性。也许,在国内的设计脱离了夺眼球、“新奇怪”的怪圈之后,才能从展板上走下来,真正地走入人们的生活之中。

  不要以为笔记本、马克杯甚至购物袋是不起眼小玩意儿。加上好的平面设计,这些小玩意就会焕发生命力。我们看到,“海派文化”在设计师们的新潮演绎下,正在成为阐述城市特质的“文化使者”。

  以“中国元素”为代表的东方元素,早就成为西方设计师们最钟爱的题材。在国人设计“大吹西风”的时候,西方的设计师,却把目光瞄向了中国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家。无论是家居摆设,还是服装首饰,只要加入一点“中国元素”,往往会成为点睛之笔。本届展会特设的“中国元素·智创未来展”,遴选运用中国典型元素展开当代概念演绎的优秀设计个案,其目的就是将中国设计带入公众生活和视野。

  在展会上,“中国元素”的设计,不只是存在于这一个展览板块,而是渗透进了整个展会的方方面面之中。作为国际著名设计师参展的时装设计师吉承,就将青花瓷、童年游戏和上世纪30年代的时髦广告女郎作为设计理念,融入了她的时装作品当中。

  作为一个上海的设计展,“上海元素”这个设计符号显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工作室的“海派文化”系列作品,虽然只占据展厅旁边的一个角落,仍十分引人注目。以“阿拉上海拧”为题的走马灯,选取了上海跑马厅、南京路步行街、人民广场、大光明电影院、和平饭店、大世界、汇丰银行这7处代表性的建筑,将上海百年历史凝结在了一盏盏走马灯上。这个设计的作者付琳告诉记者,为了避免作品过于平面,她特地请来宝山的民间艺人朱玲宝先生制作了这些走马灯,大学生的创意加上民间艺人的手艺,更是为这个作品增添了不少生命力。除了走马灯,学生们还把各种平面设计图案制作成笔记本、瓷盘、马克杯、徽章和购物袋。虽然都是日常生活用品,但一旦加入了海派文化的设计元素,这些平凡的物件,立马显得独特而别有一番趣味。

  不要以为笔记本、马克杯甚至购物袋是不起眼小玩意儿。加上好的平面设计,这些小玩意就会焕发生命力。美国平面设计师米尔顿格拉塞设计的“I love NY”(其中love由一颗红心代替),就被无数次复制在T恤衫、马克杯、笔记本上,这个上世纪70年代就已设计出来的简单标语,就随着这些小纪念品风靡整个世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经典的平面设计作品之一,也成为推广纽约旅游的“利器”。也许,“海派文化”在设计师们的新潮演绎下,也能成为推广上海的“文化大使”。

  夺得红点设计概念奖的设计作品,往往代表评委一致认可其在市场上的潜在成功可能性。与此同时,红点奖还致力于将获奖设计概念转化成成功的商品,在获奖创意和商业市场之间牵线搭桥。

  作为首届上海设计展,平面设计展品远远多于工业设计展品成为本届设计展的瑕疵。设计界中公认的三大国际设计奖德国“红点奖”、德国“iF奖”和美国“IDEA奖”虽然都设有产品奖和概念奖,但其侧重点都不约而同地放在了工业设计上,主要嘉奖那些已经投入批量生产的产品,却是设计界的共识。以德国红点奖为例,夺得红点设计概念奖的设计作品往往代表评委一致认可其在市场上的潜在成功可能性。与此同时,红点奖还致力于将获奖设计概念转化成成功的商品,为获奖创意和商业化之间牵线搭桥。商业合作对象提供所需必要的生意和法律方面的知识,制造产品模型的能力,并在研究、构造、科技指导及销售订单方面的给予帮助。

  而在本届展会上,挂在墙上的平面设计远远多于摆在地上的产品,是不争的事实。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工作室的“海派文化”系列作品的作者之一付琳告诉记者,他们展位上摆放的瓷盘、马克杯都是在学校里的陶艺工作室制作的,而笔记本、购物袋等印刷品,则是同学们自己找印刷店自行制作。他们的创意,还没有能够批量生产。如果不能投入市场,再好的创意和设计也只能藏在深闺之中。“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会,能找到有兴趣跟我们合作开发商品的厂商”,付琳告诉记者,“能将自己的设计转换为产品,大概是所有设计师们的心愿吧”。

  设计师黑川哲郎设计的折叠椅注重折叠成型的细节设计,不仅视觉富有简约的美感,也在使用中得到了便捷的享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