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留学中介十大欺诈伎俩
在业内打拼多年的王明深谙非法留学中介的欺诈伎俩,他对记者表示,通常一个正规中介公司办理一个学生出国留学收取的手续费用约为1万到2万元,这当中有着巨大的利润,于是许多非法中介公司也一拥而上,为了能在这块蛋糕上多咬一口,什么手段都使得出。经历了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也经历了良知的堕落与升华,王明总结了非法留学中介惯用的十大欺诈伎俩,提醒广大学子和家长在选择中介时擦亮双眼。
伎俩一,巧立名目多收费用。由于我国目前对留学中介机构收费项目尚无具体规定,一些不法中介机构趁机巧立名目乱收费。有些费用数额不大,但聚少成多,不法中介机构趁机浑水摸鱼,申请人在不经意间损失了大笔钱财。
伎俩二,虚报学杂费诈骗钱财。很多家长不了解国外学校情况或是不了解申办留学程序,也无法直接与国外学校沟通,因此在与留学中介合作过程中处处被动,黑中介往往会利用彼此知识的不对等来实施欺诈。如前述陈先生等家长就是因为对国外大学收费标准不了解而落入了非法中介的陷阱。
伎俩三,攀龙附凤虚假宣传。现在有许多非法中介机构为吸引生源,表示自己和国外高校或有关部门“沾亲带故”。通常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1、强调自己有雄厚的政府背景。2、夸大自己与使馆的关系,更有甚者许诺签证率能达到100%。3、吹嘘自己和国外某些大学是“关系户”,能打通各路“关节”。这些不法留学中介公司虚构与国内外有关单位和部门“沾亲带故”的关系,骗取经办人的信任,借此捞取出国留学人员的血汗钱。
伎俩四,利用霸王条款规避责任。利用消费者对申请过程不熟悉的弱点,一些不法中介机构在合同中写入一些看似公正实则有损消费者利益的条款。这种霸王合同通常含有“只负责申请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申请人如未获签证概不退款”的规定,一方面叫申请人按其要求提供假材料,另一方面却提出“材料如不属实,后果自负”。
伎俩五:空头支票往往伴随虚假承诺。“无论你的条件优劣、学历高低,都能让你轻松实现留学梦,签证率达95%以上”。实际上,申请留学周期很长,签证成功与否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办成了再收费,办不成不收费”的做法曾一度为留学中介机构赢得很旺的人气,但其中却暗藏杀机。一些不法中介机构就是利用“后收费”先吸引咨询者上钩,之后一步步将将消费者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
伎俩六,偷梁换柱“野鸡大学”变名校。所谓“野鸡大学”,指的是在没有得到国家权威认证机构认证的情况下,授予学生欺诈性的或毫无价值的学位的学校。(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在非法中介机构的宣传下,语言学校或技术培训机构,被“包装”成提供预科课程的大学“关系户”;一些不知名的大学在中介机构的精心策划下,被美化成为“国际性大学”……由于受到不法中介偷梁换柱手法的误导,留学生辛苦数年最终到手的一纸文凭,却根本得不到国家教育部门的承认,发现时悔之晚矣。教育部官网上公布了可以认证的境外大学名称,浏览这个网站是辨别境外学校的最好方式。
伎俩七,合作办学小心风险。非法留学中介为了多揽生源,往往不顾合作办学单位是否有国家教育部的认证,也不顾学生是否能够如期完成学业获得文凭,只管将学生送到国外便了事,学生到了国外后,发现与事先宣传的大相径庭,也只有徒呼奈何。
选择合作办学机构时,一定要看清是否是由国家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批准的、合法招生的合作办学项目,切忌听信中介一面之辞。
伎俩八,皮包公司金蝉脱壳。“皮包公司”在留学中介市场中并不鲜见:在高档酒店租几间办公室,聘几名“资深顾问”,复制一大堆花花绿绿的外文资料,顶着“咨询公司”的帽子,利用支付押金、提前交学费、预付生活费等种种借口收钱,骗取各种费用。等客户掏完口袋后却搬出“拒签”的挡箭牌。你要求退费,他就来“缓兵之计”,而如果给逼得急了,就来个金蝉脱壳,一走了之。这招也常被用来应对专业部门的检查。
伎俩九,虚报材料瞒天过海。据法国、德国、爱尔兰等国家的统计数据表明,在中国留学生的申请材料中,假材料比例达到15%—20%,而导致这一现状的罪魁祸首就是一些不法中介机构。
这些不法中介机构为了赚取高额中介费,不惜弄虚作假,帮你编造假材料,甚至花钱雇人代考,把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办出国。一旦露馅,中介机构便把责任一推了之,费用却照收不误。留学生在国外仍将面对资金不足、学习能力低、被揭发等诸多问题,令留学之路“险象环生”。最坏的结果是学生被学校开除,再回过头来重新寻找学校时,又要耽误一年时间。
伎俩十,打擦边球防不胜防。一些不法中介机构利用国外在语言签证转换留学签证、在读生换专业等问题上存在模棱两可的解释,而不同的地方政府、不同的大学都有不同的规定,借此大做文章。这些中介机构为一些并不完全具备条件的消费者办理出国留学手续,如果打擦边球成功,他们就收钱;办不成,倒霉的自然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