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题记:11月6日,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归国十年”——陈丹青油画、速写展览开幕式前夕,艺术中国对展览策展人、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进行了专访。杨飞云院长对策划这个展览的动力、愿望以及中国油画院的学术精神和学术方向进行了解答。
艺术中国:是什么动力让您策划了这个陈丹青“归国十年”个展?
杨飞云:其实做策展人不是我要做的。最早是让丹青到学校里来做一个示范,给学生讲讲课,然后画画非常有感觉,画了油画院很多学员,最后一直画下来,这边也是非常希望他这样一种学养、阅历的艺术家对油画院这里学术上有很多帮助。画的当中我就问你能不能做个展览,因为大家知道的陈丹青都是绘画之外的,新闻界的、文学界的,好像回国之后还没有办过正经的个展,所以这么提起,丹青就说你做策展人,我其实就这样客串一下,肯定我不是专业的策展人但头一次就掉了一条大鱼,给丹青做了一个展览。
实际上就是邀请丹青到这边搞一个展览,我觉得对他有益,对我们也有益。因为像陈丹青这样的学养、阅历和才能,和他早期在美术界奠定的在美术史上的地位,他现在才50岁,还不到60岁。中国自开放以来的中国人经历的所有事情他都经历过了,作为一个艺术家在他回国以后又在全方位的发出他的声音,观点和思想。但是大家很少在画上见到他,其实他也在不断的画画。我作为一个油画院的主持人,做中国油画的事情,我觉得油画界不能少了这样一个人物。他的才能和阅历的积累应该在油画上更有成就,现在他在新闻、文化界属于热点人物,在画上的时间少了。所以我想做这个展览的目的不是当什么策展人,我是更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展览表明一种我们油画界对陈丹青的一个态度,就是希望他还能回到油画上来发挥。很高兴的是,他在这边画画,把很多年前的一种才能调动起来了,这是一件很令大家高兴的事。
艺术中国:中国油画院的学术精神是什么?
杨飞云:中国油画院提出“寻源问道”的学术主张,是追求绘画的路子和意义回到本源上来。针对绘画的价值和意义,提出一个“真善美”价值观,这是符合人类艺术史主流精神的。我觉得陈丹青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是他在油画上的悟性和他画《西藏组画》的时候以及对油画艺术的领悟和把握作为一个艺术家是很重要的。另外对油画表现来说是比较纯真、直接,画面里比较有章法,他的画你看了以后是比较雅致的,甚至能在比较直接、朴素的事情里发现绘画的美感。当然,他还有一种正义感,有一种勇气,对看不惯的事情会经常发表意见。但我觉得重要的是他对油画的这份悟性、才能和油画表现上的品质是符合油画院的精神的。
艺术中国: 除了陈丹青的这个展览,油画院将来还要做朝戈、何多苓等当代油画大家的展览,中国油画院最近的学术方向是什么?
杨飞云:油画院无疑是要搭建一个平台,让中国目前最优秀的艺术家或艺术作品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展示、交流、教学。最优秀一定是他的已有成就以及需要挖掘的东西。我们后面办的两个展览,一个是《回向原点》,一个是《回到写生》,实际上“寻源问道”的深化,因为一个画家或画派所有的进步离不开两点,一个是在自然和生活里去研究、获取,一个是在人类积累起来的经典艺术里面去寻找养分。临摹与写生是一个画家经常要做的功课,但在今天其实有些偏离。丹青其实对这个事是有共鸣的,他提出友情策划,我觉得这个非常好。我们这次借了民国时期、留法时期、留苏时期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近百年来,前辈艺术家面对这两方面的问题怎么做。看起来是个很朴素的事情,但实际上它是很本质的。其实我们是努力为好的艺术家、好的艺术服务,打造一个学术环境。今天做热闹的活动很容易,做一个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很难。但不管怎么难,如果做下来对当下有造就,对学艺术的人有好处,我们就很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