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蜂巢•生成 I :空包袱——贺勋个展
艺 术 家:贺勋
策 展 人:王小雨
出 品 人:夏季风
主办单位: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时间:2013年4月6日——5月6日
展览地点: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
“蜂巢•生成”——年轻艺术家计划 Hive•Becoming – Young Artists Project
作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扶持年轻艺术家的一个长期项目,“蜂巢•生成”旨在关注、研究、讨论他们的工作状态与成果,展览将固定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D厅举办。
关于“生成”
“生成”是法国思想家德勒兹的重要概念。生成(Becoming)强调事物的动态生成过程,强调事物的流变性质,恰好与静态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存在(Being)相对立。“生成”一词的涵义与年轻艺术家特有的创作状态极为接近。
与童年或者中老年相比,年轻时代是一个过渡性阶段。童年更多地与宿命联系在一起,一个人的传记背景——家庭出身、接受的教育、性格、体貌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被一系列不可抗拒的被动选择所决定;中老年则是建立在往昔之上的一种深化和完成。相比之下,年轻时代包裹着未知、机遇和活力——人在这一时期离开了家庭、校园的庇护,开始接受来自外界的碰撞,并尝试建立自我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人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此时发挥到最大化,因此,年轻时期是最有可能摆脱命运规定性的时期,同时它还朝向多个可能性敞开,年轻让人难以预料。或者说,年轻拥有最大的生成能力,生成的背景和结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成本身,它不是从过去通向未来的狭窄门槛,不是线性发展中的一环,它专注于自身能量的运动过程而不是目的性建设,它充塞着杂多的可能性和强大的爆破力。年轻和生成可以互相命名。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年轻正是以其不安和躁动擦抹着价值界线。在艺术领域更是如此。每一年,大量的年轻人怀揣着不同的艺术理想涌入艺术行业,他们以其差异性趣味、思考和工作方法为艺术不断地注入新血。这些年轻人可能已经积攒了几年的创作经验,大多没有形成固定的创作思路和模式。其中的一小群人将是未来的艺术明星,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蜂巢关注年轻人的出发点并非在此。关注年轻艺术家,不是去选拔未来的新星,不是去扶植可能的投资对象,而是希望呈现年轻以及生成的魅力——年轻带给艺术的究竟是什么?不是年轻所特有的激情与纯真,也不是关于未来的预告,而是其生成能力本身,它拒绝被定义,不知倦怠地处于生产和流变之中。
蜂巢•生成 I :
空包袱——贺勋个展
在当代艺术表达力图求新求变的背景下,贺勋(b.1983)选择了一条保守而审慎的路:对精神世界自我探求与心性的表达。这使得他在当今的艺术世界如同一位安宁的守望者,清醒自知。贺勋画笔下的世界总是与悖论、错觉、隐秘的经验、词语的物质性有关:浮在空中但又如铅块般沉重的气球、屋顶晾晒的诗稿、令人眩晕的面孔、雨中的抱镜人、生长着木偶的田埂、穿巡于多维空间的阶梯……在一个跳脱常识认知的维度之中,色彩与形象以自由的形态勾勒出梦境般的质感,在那清冷氛围,伤痛中的回忆与黑暗前的预言在上演。它们蛊惑着观者的视线,如同一位占卜师在诉说着你对过往的逃避和对未来的恐惧,而这恰巧让人着魔——人们从景观化现实的催眠中惊醒,被放逐到那被压抑的、迷离而萧索的自我之境。中国美院毕业的贺勋不仅仅是画家,他的诗写得亦是精妙。而这两种叙述语言的相互转译中,也丰满着彼此的形象——诗歌被赋予了画面的色彩,而绘画也在诗意的无垠中汲取着素材。而恰是这种启迪,让贺勋在绘画上有了潮汛般的创作力,也让他的画面充盈着如诗的韵味,丰沛的情感更有着欲言又止的想象。我们似乎不应对其定义为画者或诗人,在诗与画这个超语言的游戏之中,他来去自如,并且不动声色地为昏暗的现实,击开梦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