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大宛一度臣服于莎车国。西晋太康六年,晋武帝封蓝庾为大宛王,蓝庾死后,其子即位,遣使向晋朝进贡。南北朝以后,大宛又被贵霜王朝的后裔昭武九姓统治。唐代,大宛被称为宁远国,或拔汗那。这一时期,宁远国频繁向唐王朝进贡,与唐王朝形成了密切的政治和军事联系。 1221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占领了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当然也包括宁远国。蒙古人征服中亚地区几百年后,当地操突厥语的居民慢慢与蒙古文化融合,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地区出现了一支叫做“月即别”的游牧族群,成为后来乌兹别克人的前身,其中就包括我们所说的大宛人。到16世纪时,经过金帐汗国等蒙古人建立政权统治时期,“月即别”人大量地南下、定居,并渐渐脱离了原来的游牧生活方式,在阿姆河和锡尔河流经的两河地区建立了许多水利灌溉工程,使费尔干纳盆地成为由一块块绿洲连成一片的农业王国。中亚学界普遍认为,进入河中地区后接受了定居的农业生活方式成为乌兹别克民族形成的标志。也就是说,中亚地区的绿洲经济将“月即别”人变成了乌兹别克人。 16世纪初,乌兹别克人在中亚南部地区确立起了统治地位。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这3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先后建立了希瓦、布哈拉和浩罕三个汗国。三个汗国之间为争夺疆土经常发生战争。北方的沙皇俄国也开始将触角伸入这一地区,对三个汗国多次发动进攻,最终于1876年基本完成了对乌兹别克诸汗国的军事征服,并对这一地区实行殖民统治,在占领区建立了军政合一的管理体制。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以后,沙皇政府在中亚的统治宣告瓦解。十月革命胜利后,该地区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1924年12月,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并于第二年2月宣布加入苏联。 1991年苏联发生“8·19”事件后,解体的进程加快。8月31日,乌兹别克最高苏维埃举行非常会议,发布了《独立声明》,宣布从9月1日起正式脱离苏联,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改国名为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 现在的大宛地区,属于乌兹别克斯坦的领土。费尔干纳盆地则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个国家交界处。在这里聚集了100多个民族。这里是连接欧亚的走廊,是东西方文化的撞击点,也是伊斯兰教、基督教、东正教等宗教文明的接合部。费尔干纳盆地的面积不大,居民总数却有1000万之多,养活了整个中亚地区20%的人口。而当初的大宛人也成了乌兹别克斯坦人的重要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