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服饰妆扮成产业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3-01 13:20:27 |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7年—2005年)

陈逸飞的大视觉文化实验,在电影文化领域先创佳绩,继而在服饰文化领域异军突起。突出的表现就是,1997年上海逸飞服饰有限公司成立,之后相继在全国设立了167家分店。

观念先导

服饰设计和服装产业的从业者都十分重视视觉敏锐的画家们的服饰理念。陈逸飞在进军服饰产业以前,作为画家,他的服饰理念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他进入服饰文化产业以后,人们就更加关注他的服饰理念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陈逸飞这位画家的服饰文化理念。

晓戎说他们《世界时装之苑》杂志及其读者都很想知道大画家陈逸飞的服饰理念。“这位大画家也是我们杂志关注的对象,倒不是因为我们的读者都想成为画家,而是期望通过和他对话,对绘画、对美、对陈先生的心路历程有深一层的了解,也包括对陈先生的时装观的了解。”在晓戎问及时装消费观时,陈逸飞陈述了自己的服饰消费理念。“我是个很随意的人,当然,我对美的东西很敏感,我喜欢享受,也不忌讳说自己穿的全是好品牌服装。我喜欢干净,两三天会去理发店洗一次头,也喜欢和朋友泡酒吧……我和Zegna专卖店很熟。有时他们会打电话来半开玩笑地说,陈先生,今天我们生意不好,你来挑选些新到的衣服吧?我说,行。”(晓戎:《大画家的平常心》,《世界时装之苑》1997年第3期)时尚的理念,时尚的消费,引领着大众,也引领着自己。正是这种时尚的服饰理念,把陈逸飞自己引领到服饰产业的。

陈逸飞涉足服饰产业后,有人便误认为他改行了,其实不然,服饰文化只是他的大视觉文化实验的一个部分。在接受谭璐的采访提问时,陈逸飞阐述了他为什么进入服饰产业。谭璐问陈逸飞:“人们知道陈逸飞将要推出以‘逸飞’命名的服装都觉得很有意思,不知您是从什么时候决定涉足服装圈的?”陈逸飞说:“我一直有‘大美术’的观点,凡是视觉、造型艺术都有兴趣。‘造型’在上一世纪以前,主要功能是‘记载’,有了照相术后,这一功能衰退,却与生活更贴近了,这实际上是艺术手段的一种革命,一种新生,我是这么看的。当代艺术家的视觉艺术活动也应该用多种手段进行,我把画画、拍电影、做服装,都视为我的美育观点与观众的对话。”(谭璐:《六问陈逸飞》,《北京青年报》1997年2月15日)陈逸飞进入服饰圈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

陈逸飞还说了自己的服饰产业构想,且充满希望,充满自信。陈逸飞过去是服装设计大赛的评委,现在要自己打造服饰产业了。陈逸飞相信,绘画与服饰设计是相通的,能做好绘画艺术的人也应该能做好服饰艺术。“我没有搞过服装设计,但绘画和服装之间不是隔行如隔山,最多隔一堵墙,在国内外,我当过许多时装节、服装展示会的评委,看多了,自己也坐不住,想亲手试一试。”(崔益军、江乔勇:《陈逸飞跳起霓裳羽衣舞》)品牌是陈逸飞着装哲学的核心,他在接受贾斌的采访时,说了自己的着装哲学。对自己所经营的服饰,他希望它能像一朵美丽的花,让人喜欢。

陈逸飞想做时装大王,而且也不忌讳跟别人说起这一梦想。他曾对戎兵这样说:“我从来不认为艺术家只能搞艺术。事实上,艺术家表达自己感情和内心的方式应该是多样的,艺术的形式也是丰富的,问题只在于通过何种载体表达最合适。我个人是比较推崇海派文化的,因为它具有包容性和多样化。有人说这是一种商业文化,商业文化又怎么样,只要我本人觉得能够接受,就会去尝试、去努力。就像这次推出我的时装品牌,从开始起我就认为自己能行,尽管可能充满挑战,但结果却表明我的预见没有错。我在想,为什么画家陈逸飞就不能同时也成为时装大王?”(戎兵:《为什么我就不能做“时装大王”?》,《文汇报》1998年7月19日)正是怀着一流服饰、服装大王的梦想,他开始了高标准高规格的服饰产业运作。

作为享誉国际的大画家,陈逸飞认为由他来做同样是视觉艺术的服饰产业,肯定是有感召力的,在接受徐立京采访时,徐立京这样问他:“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以你这种特殊的身份来做服装有何优势?”陈逸飞自信地说:“我觉得很有号召力。我是一个很好的画家,大家也知道我是跟当今世界最具权威性的现代艺术画廊哈默签约的画家,起码说我在艺术界有这个地位在。很多年轻人相信我的眼光。同时我们真正做出来的东西也让年轻人觉得不错。Layefe这个品牌是跟国际接轨的,价格又便宜,一件才三四百块钱,比国外同档次品牌的便宜多了。因此,会有许多白领在我们的品牌中间找到感觉,他们不必花那么多的钱去买世界名牌,在中国好的名牌里就可以找到寄托。”(徐立京:《陈逸飞:老板要有品味》,《中国企业家》1999年第11期)陈逸飞在设计制作和营运流通的过程中,都力图把服装做得像他的绘画艺术那样。


对陈逸飞来说,服饰是一项产业,更是他一项神圣的事业。他把服饰看成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他深感自己作为艺术家应对城市负有责任,就想在这道风景线上再添加一层色彩。

实体形成

从服饰理念的逐渐形成,到上海逸飞服饰公司的成立并营运,陈逸飞完成了从理论准备到产业经营的过渡。

上海逸飞服饰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1月,先后创立了layefe、layefe collection女装和LEYEFE男装,收购重组了3E服饰(现改名为layefe street休闲服饰系列)。2001年推出layefe Doree皮具系列。

多年跋涉于艺术与实业领域,陈逸飞先生对女性美及时尚有着独到深刻的感悟。基于对服装这一流动艺术的向往,和希望用自己的艺术审美重塑中国女性的美好愿望,陈逸飞先生于1998年3月在上海率先推出自己的女装品牌——layefe。layefe是逸飞女装的法语名称,该品牌同时在纽约和上海注册,诞生之初就处于浓重的艺术及现代经营的氛围中。layefe女装就像陈逸飞先生的绘画一样,继承了浪漫现实主义风格,丝丝入扣地遵循精致、细腻的完美准则,并将东西方的美丽特质熔于一炉。作为layefe的品牌创立者,陈逸飞先生将此目标定位在年龄20-35岁的白领阶层。目标市场的明确,使其整体形象策划带有显而易辨的自我风格。整个色彩感觉倾于素雅,灰、黑、白、咖啡、藏青等中性色所占比重较大。layefe的服装以职业套装、裙装为主,追求简约、自然的设计风格,走休闲与职业化的中性路子,小批量,多款型。精湛的工艺与板型,不遗余力地倡导了现代女性优越、明快、俏丽的新形象。layefe从策划、组织到营销都有周密而细致的考量,与服装、店堂布置及销售服务形成了一体化格局。

公司成立之初,layefe设计的整体风格和要求都由陈逸飞作总体构想,由王一扬执行实施。王旭在《陈逸飞和他的“女儿”——layefe》一文中这样介绍当时公司的设计构成。“layefe的设计师是今年只有28岁的上海纺大青年教师王一扬,他是纺大公认的‘才子’,6年前还在纺大读书时,就曾在第一届‘兄弟杯’服装设计大赛中获奖。但此次layefe女装设计的整体性、成熟性也都大大超越于他以往的个人水平。‘店的整体形象、大的设计感觉要经过陈先生首肯、把握,具体的设计细节由我们来做’。陈先生是老板,又不同于一般的老板。他用自己独特的眼光挑选最有才气的设计师,并将自己的艺术品位与在海外旅居18年的国际眼光一同融入对品牌风格的把握上。每次出国回来,他都给设计师带回资料,甚至买回国外最流行的女装衬衣让设计师‘解剖’作参考。所以,逸飞公司里有着一种很独特的艺术空气,他本人也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敬佩。”(《现代服装》1998年6、7月号)

服饰公司的成立,使陈逸飞的服饰产业实验有了自己的舞台,有了自己的依托,用自己的舞台表演跟借别人的舞台感觉是不一样的。莫利亚写于1998年4月12日的《荣辱不惊——访杰出油画艺术家陈逸飞》一文,这样介绍陈逸飞的服饰公司:“颇具现代化色彩的、装备优良的逸飞服饰公司,除聘有纺大高材生、青年设计才俊王一扬为设计主管外,还拥有一个年轻的,具学院班底的,有在欧、美、日受训背景的设计师群体。陈逸飞除严格审视服装款式外,还特别注重国际化的生产销售管理理念和模式。对骨干人员,一律付高薪、送股份。服装加工厂选的是最好的,时机成熟,准备自建工厂。首批上市服装有50多个春夏新款时装系列,主要面向年轻白领。服装风格:面料讲究,款式新颖,价格适中,一衣多用,上班和休闲都能穿。色彩偏重素雅,形式追求简约、自然,以服装自身的结构线显示精心设计的装饰效果。”陈逸飞的服饰公司,业务一展开,就在上海、纽约等大都市运营,一开始就有国际性的规格和气度。

业绩可观

陈逸飞的上海逸飞服饰有限公司的女装品牌layefe,首先在上海和纽约同时注册。1998年3月,在上海的梅龙镇广场、巴黎春天百货和虹桥友谊商城同时推出layefe的专卖店,向市场展示春夏新款时装。

吴娟在《陈逸飞铺开时装卷》里这样介绍layefe女装品牌:“layefe是一个成衣女装品牌,面对都市白领,年龄定位在20至30岁。目标市场十分明确,使其整体形象策划带有显而易见的自我风格。整个色彩感觉倾于素雅,中性色所占比重较大。以职业套装、裙装为主,追求简约、自然的设计风格,走休闲与职业化的中性路子,小批量、多款型。上市春装以直线型柔软裁剪居多。套装领驳口线趋于抬高,驳领不再为这一季的设计焦点,变化的领型才是设计之主流,十分惹眼。肩部造型薄而挺秀,宽度适中。口袋的配置也很特别,袋线避免构成对衣身明显的再分割,多嵌在结构线上。无扣或一个搭扣的设计加深了简约典雅的印象。瘦身裁剪,摒弃一切额外装饰,以服装自身的结构线来显示精心安排的装饰效果,仿若无意的设计味道一点点泄露出来,却又给人有意之感。刻意挑选的进口面料为设计精神的实现提供了优越条件,套装的有款有型对面料要求非常高,故选用国际上流行的新型材质。手感细腻、疏朗,偏灰亚光色泽、闪色的、带金属光泽的套装看上去有点‘酷’,但有节有度又不失女性温婉风范。柔软无骨的薄型料也被用于春装中,通过性能优质的里衬做出挺括外形,造成面料再设计之感。精湛的工艺与板型,不遗余力地倡导了现代女性优越、明快、俏雅的新形象。layefe追寻与国际同步的流行性与内在品质,价位却可让一般之职业女性心仪,这便是它新上市就取得好成绩的奥秘所在。”(《国际服装技术》1998年1月号)陈逸飞引领他的产业队伍创造的一个全新品牌就这样诞生了。


王金跃说陈逸飞服饰品牌是现在最引人注目最时尚的流行品牌。王金跃在《逸飞制造》的文章里这样评述道:“1998年3月,一个叫layefe的女装品牌正式登场。如果说,陈逸飞既当画家又拍电影,是一种自觉的艺术行为,毕竟在电影史上,有像黑泽明和希区柯克这样对绘画也非常感兴趣的电影大师为先例。那么,涉足时装领域,陈逸飞的行业跨度就显示出来。他对此的解释是:‘深感国内那么多人都想穿好衣服,但国外品牌又太贵,一个搞视觉的有责任去设计好看又便宜的大众服饰。’就像他笔下大多端庄的中国古典淑女的形象一样,他把自己审美观念带进了时装领域,风格优雅而又端庄。”“凭着自己的审美理念,陈逸飞又一次成功,美国《商业周刊》这样描述道,走进陈逸飞的专卖店,让人仿佛觉得这是在纽约或伦敦的高级专卖店。在中国的服装市场上,来自海外、真正对逸飞服装构成威胁的对手至少要在三年后才会出现。评价之高让人嫉妒。”“现在,带着逸飞制造的时装由于陈逸飞本人的艺术神话已经成为白领阶层的钟爱的品牌之一。专卖店也已经开遍全国。”(《北京晚报》2001年12月6日)逸飞品牌,神速地成为知名品牌。

国际上很多知名品牌,都历经长年岁月的打造,逸飞服饰品牌的迅速成名,跟他的画作价格一样,是一个文化神话。

02卷> 大视觉实验视觉人生——陈逸飞传品牌永远

陈逸飞离世后,他的文化遗产留在了人间。服饰理念、服饰产业、服饰文化、服饰品牌,是陈逸飞留给后世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谭野在《陈逸飞的遗产:创意产业中国萌芽》的文章里,这样叙述和评价陈逸飞的服饰产业和服饰品牌:“陈逸飞定义的创意产业不仅包括服装,之后他先后将他的创意理念嫁接到电影、广告、网站、市政建设、房地产开发、专业教育等诸多方面。”(《大河报》2005年4月22日,《作家文摘》2005年5月13日)陈逸飞的这份遗产,厚重而珍贵,是国家的重要文化财富之一。

陈逸飞的离世,对国际服饰产业及中国服饰文化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具体到“逸飞服饰”,损失更大,也更具体。逸飞服饰的设计师王一扬说:“具体到某件衣服,我个人觉得,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逸飞服饰’背后的特质,不可避免,我觉得还是会有改变,毕竟从大的方面来说,公司的灵魂还是他,陈逸飞在这其中的地位是难以由他人代替的。”(黄斌等:《观看缺失主角的后逸飞时代》,《新闻晨报》2005年4月12日)陈逸飞在中国文化的诸多领域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在绘画、服饰领域更是如此。“逸飞服饰”的未来前景,需要深究陈逸飞服饰理念的真谛,方能理解、继承并发扬光大。

陈逸飞的儿子陈凛在逸飞集团一直是主角之一,掌管业务开发和财务管理。陈凛在上海读到初中,在美国读高中、大学,攻读电脑专业,其后被剑桥选中,进修一年“政治和经济”,毕业后在华尔街做过三年融资工作。“父亲在公司里等同一个‘总工程师’,手下有一群年轻的工作班子,他主要处理业务上一些协调工作,并经常提供新创意、新概念,但作为一位艺术家,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创作上,一直没有停止画画。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要像Tommy Hilfiger或Ralph Lauren,把公司发展成一个生活形态公司,‘逸飞’将是生活质量、生活品味的代名词。”陈凛表示,他有信心弘扬逸飞品牌。

下一页视觉书刊的实验上一页模特架构的世界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视觉人生:陈逸飞传》
· 地灵人杰得逸飞
· 童年少年的滋味
· 上海美专求学路
· 上海时期的绘画
· 旅美十年创辉煌
· 重返申城弄画笔
· 大视觉文化产业
· 圆了一个电影梦
· 模特架构的世界
· 服饰妆扮成产业
· 视觉书刊的实验
· 女人美在画中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理发师》的西去之路
· 余秋雨笔下的陈逸飞
· 陈丹青笔下的陈逸飞
· 杨明义眼中的陈逸飞
· 凡一平眼中的陈逸飞
· 胡红一眼中的陈逸飞
· 林杰谋记忆中的陈逸飞
· 各界人士记忆中的陈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