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5月—2005年4月10日) 1992年5月,陈逸飞回国准备下一轮的油画创作,他在上海为油画创作拍摄一批素材像带,拍摄中发现应该拍的东西很多,越拍越多,便想起用这些素材拍一部电影。这电影一拍就是一年半,从此便留在了上海,开始了以国内为发展重点的阶段。 重返上海 人们一直把陈逸飞划分在中国当代画坛的海外军团那个方阵。彭利铭在《成就显赫的海外军团》一文中说:“当今画坛,海外群体是一支绝对不可小视的军团,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在世界各地都留下他们的足迹。丁绍光、陈逸飞、石虎、徐希、宋涤、朱军山、柯良、田雨霖以及回国定居的杨明义、史国良等。他们虽然大多数是单兵作战,艰辛地开拓着自己的艺术和市场,却为了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民族艺术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中国文化报》2000年7月31日)这是有道理的,因为陈逸飞已经加入了美国国籍,是美籍华人。 这不影响他在中国国内的发展。实际上,陈逸飞自上一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基本上是据守国内,以上海为中心,向国内和国外两大市场进击。 陈逸飞总是在辉煌的时刻实施战略转移,人们可能没有想到,他把着重点移到国内。 他前往美国发展的时候,也是他在国内取得重要艺术成就,引人注目的时刻。70年代,陈逸飞以他的《红旗》、《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引人注目的绘画作品,进入到中国美术的前沿地带,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地位。 人们正期待着他奉献更重要的美术作品,他却开始了更加宏大的构想,暂时停下手中的画笔,到美国像普通大学生去留学一样,一边打工一边上学。一个在国内已经有成就有名气的画家,完全可以一边创作一边享受生活,可他却要求自己从零开始。 到90年代初期,经历10年的艰辛开拓和积极进取,陈逸飞在美国甚至整个欧美都立住了生活的脚跟,取得了艺术地位,稳稳地进驻了艺术市场。 陈逸飞经常到国内探望亲友,深入生活,积累素材,交流艺术。回来的次数多了,走的地方多了,接触的面广了,陈逸飞发现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发生了全面的巨大的变化,现在的中国处在一个和平的建设时期;经历过10年*的他,感受到国内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经历过饥饿的他,目睹十几亿中国人正在逐渐富裕起来。陈逸飞想起徐悲鸿、林风眠、颜文梁等等这些前一辈画家,在祖国危难的年代,学成后赶回国内,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贡献青春。现在自己的国家既没有战乱又逐渐富裕起来,自己应该赶回去参加建设。在很多人看来,陈逸飞在纽约,房子、画室、票子、名声,什么都有了,还回来再创业干啥呢,但陈逸飞不这样想。他把这次回来当作自己人生的重大机遇。 上海,他长大的上海,他求学的上海,他第一次创业的上海,这次回来创业陈逸飞又选择了上海。陈逸飞常说,我是上海人,是上海的一份子,有着深深的上海情结,似乎永远是属于上海的,应该为上海做点事情作出贡献,做一个无愧于家乡的人。陈逸飞在文化的意义上是属于上海的。 地点选在了上海,但从国外归来,心里想着的不只是上海,而是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这种感受,只有长时间旅居过海外的人感受才会那么深刻。“我虽然在美国生活十几年,但我身上流的是中国人的血。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国家强大了,民族强大了,为画家走向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艺术舞台,身逢盛世,感到无比幸运。在外国新闻媒体对我的报道中,总要提到中国当前的发展,使我深深感到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背靠‘大树’,人家就不敢小看你。作为走向国际的中国艺术家的一份子,肩负弘扬中华文化艺术的重担,有一种使命感和荣誉感。”(莫利亚:《荣辱不惊——访杰出油画艺术家陈逸飞》下)在海外生活了10年的陈逸飞,常常把一个人和一个民族联系起来想,只有祖国强盛,自己才生活得有底气。 陈逸飞把落脚点定在上海,辐射全国,面向世界,是因为他觉得上海这座城市本身就是面临海洋面向世界的,有利于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争取尽可能广阔的市场。他本人就是海派文化的结晶,他喜欢海派文化,他也善于在海派文化中腾跃。“人们对上海文化现象的一种称呼就是海派。也许有的人把它称为褒义词,也有人认为是贬义词。作为我个人来说,我认为海派文化是一种文化特性的描述,我想更重要的不在乎这样一个名称,而是在于它的文化特质。” 这次回国再创业,是随着回国密度的加大,频率的增高,逐渐稳定下来的。在传媒上,我们看到,有人说陈逸飞1990年回国发展,有人说陈逸飞1991年回国发展,有人说陈逸飞1993年回国发展,有人说陈逸飞1994年回国发展,其实都是对的,因为陈逸飞回来发展后还不断在中国和美国飞来飞去,往返在两地。
如果一定要说一个年份,可能是1992年比较准确。这一年,陈逸飞除了继续绘画,他已正式开始筹备电影《海上旧梦》,这就决不是一天两天的安排了。这一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巩固了改革开放的势头,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这应该也提高了陈逸飞在上海创业发展的信心。 大学毕业后的第一次创业,陈逸飞只是一个方向,就是拿着笔绘画,在当时的条件下也只能绘画,没有条件干别的。现在的回来创业,环境和市场完全不一样了,陈逸飞的才能也不一样了。他继续绘画的同时,投拍执导电影,创服装品牌,创办模特公司,开设网站,经营杂志书籍,多方出击,全面开花,置身改革开放大潮,实践文化产业。 当然,绘画是陈逸飞的立身之本,他始终把作画当作第一件大事,画家是他的基本身份。 市场检验 1991年9月,陈逸飞的《浔阳遗韵》首创中国油画作品过百万元的纪录。佳士得拍卖公司独创新意,首先在香港举行中国当代油画拍卖专场,获得成功。陈逸飞的人物画《浔阳遗韵》大幅作品,拍卖前估价为三四万港元,没想到拍卖时被追抢到1375万港元成交。这一成交价比林风眠的《裸女》的成交价715万港元高出近一倍,创历史新高。 《浔阳遗韵》的高价成交,使中国油画家们大受鼓舞,也改变了国际艺术市场对中国当代油画的看法。 陈逸飞本人也很兴奋,但他兴奋的不只是因为自己的油画作品创了中国油画的拍卖天价,而是兴奋于中国油画走向世界的大门已经打开,中国油画走上了宽阔的大道。针对这次拍卖,陈逸飞兴奋地说:“我一直在说,从中国油画发展的整体来看,这次拍卖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这次是中国油画首次进入国际拍卖,而且是由佳士得公司这样权威的艺术品拍卖机构来主持,拍卖的成交率占全部作品的927%,这是不容易的。原先我们最担心的就是整个拍卖的结果。当然现在的结果也不能说是最好的。总之,中国油画艺术走向世界的门已打开,这是全部意义所在。我想告诉国内的朋友们,佳士得公司已将中国油画的拍卖正式列入计划,今后每年两次在纽约、两次在香港组织拍卖。人家搭好了台让我们登场,唱得如何就是我们自己的事了。”(杨梢《中国油画:门已经打开》,《文艺报》1993年8月28日)后来的情况证明,陈逸飞的说法是正确的,中国油画走向国际市场的大门真的打开了。中国油画在国际上的地位,既有艺术品质的提升,也有市场力量的增强,而且艺术层面和市场接受得到比较有机的构合。 陈逸飞的油画作品自1991年的《浔阳遗韵》开始,连续几年持续走高。这个时候,陈逸飞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他保持了十分清醒的头脑,没有被一连串的高价成交冲昏头脑。陈逸飞清醒地认识到,画价只是画作价值的一部分,而不一定是全部。 正因为陈逸飞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不懈地追求,才使得他的艺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得他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一直持以高价。现在我们来看一组跟陈逸飞作品价格有关的数字。 2005年5月初,《文汇报》公布的一组数字,是陈逸飞作品历年拍卖前10名的情况。 1罂粟花387万港元香港佳士得1997 2浔阳遗韵297万元中国嘉德1999 3山地风286万元中国嘉德1994 4丽人行231万元中国嘉德1997 5春风又绿江南 231万元中国嘉德1997 6霞飞路上220万元中国嘉德2004 7夜宴198万港币香港佳士得1992 8恋歌198万元中国嘉德1996 9上海滩万元北京翰海2004 10黄河颂万港元香港苏富比1996 2005年5月中旬,《新民晚报》提供的一组数字,是陈逸飞主要美术作品历年拍卖价格的情况。 陈逸飞主要美术作品历年拍卖价格一览 1991年,陈逸飞的油画作品《浔阳遗韵》(1296×1498cm),在香港佳士得以137万元港币成交 1992年,《夜宴》以198万港元被香港富豪邵逸夫收藏 1994年,《山地风》在北京以186万元成交(188×255cm) 1996年,《梦幻曲》成交价为110万元(105×75cm) 1997年,《罂粟花》(127×147cm)在香港佳士得以387万元港币成交;同年,《丽人行》(190×208cm)布面画以231万元在北京成交 1998年,《多梦时节》以1265万元成交(180×180cm) 1999年,《浔阳遗韵》再次拍卖时,它的成交价已经到了297万元(1296×1498cm) 2002年,广州嘉德春季拍卖会上,《地毯上的淑女》以121万元成交(150×110cm)
2003年,《人约黄昏》布面油画以110万元成交(200×150cm) 2004年,中国嘉德秋拍《霞飞路上》布面油画成交价为220万元(180×250cm) 2005年,《深闺》布面油画1023万元(120×150cm) 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总经理祝君波在《美术观察》1998年第9期发表《朵云轩’98春季的艺术品拍卖》,提供了下面的表格字据。 拍品号〖〗品名〖〗形式〖〗估价(万元)〖〗成交价(万元)382〖〗陈逸飞水乡〖〗布面油画〖〗55—65〖〗484368〖〗陈逸飞吹笛的姑娘〖〗布面油画〖〗40—60〖〗385355〖〗林风眠白莲〖〗纸本水粉〖〗6—8〖〗22358〖〗俞晓夫我和向明〖〗布面油画〖〗8—10〖〗792386〖〗钱延康秭归楚王台〖〗布面油画〖〗8—10〖〗77这组数字表明,陈逸飞的油画作品在拍卖市场的地位是不容怀疑的,在当代中国油画家中仍然居于高位。 《美术观察》1999年第4期发表赵榆、唐晓平的文章《强化精品意识树立市场信心—— ’98艺术品拍卖市场回顾与’99展望》,提供了1998年中国艺术品拍卖超百万元作品统计情况,其中一组与陈逸飞油画作品价格有关的数字。 1998年中国艺术品拍卖超百万元作品统计表 序号〖〗公司名称〖〗作品编号〖〗作品名称〖〗规格 (cm)〖〗预估价 (万元)〖〗成交价 (万元)〖〗备注1〖〗北京翰海〖〗秋914号〖〗宋“官窑琮式瓶”〖〗H195〖〗咨询〖〗10452〖〗北京翰海〖〗秋331号〖〗傅抱石《青山飞瀑图》〖〗118ⅹ2105〖〗240—350〖〗46753〖〗中国嘉德〖〗春752号〖〗清雍正“青花釉里红龙纹天球瓶”〖〗H506〖〗400—500〖〗4404〖〗中国嘉德〖〗春216号〖〗傅抱石《龙蟠虎踞今胜昔》〖〗243ⅹ236〖〗400—500〖〗3745〖〗北京翰海〖〗秋948号〖〗清乾隆“粉彩花卉天球瓶”〖〗H502〖〗80—120〖〗34656〖〗北京翰海〖〗春708号〖〗袁江《仿宋人山水》〖〗233ⅹ714〖〗200—300〖〗2647〖〗北京翰海〖〗秋616号〖〗杨遵临《张伯英二王四帖》〖〗278ⅹ87/295ⅹ77〖〗220—300〖〗2408〖〗北京翰海〖〗春288号〖〗徐悲鸿《康南海六十行乐图》〖〗815ⅹ1175〖〗100—150〖〗22559〖〗北京翰海〖〗秋689号〖〗马远等《山水、人物、花卉册》〖〗D18/D13/163ⅹ165〖〗200—300〖〗22010〖〗上海朵云〖〗秋216号〖〗傅抱石《山水人物册》12开〖〗335ⅹ27〖〗160—180〖〗201311〖〗北京翰海〖〗春401号〖〗傅抱石《万竿烟雨》〖〗1135ⅹ715〖〗70—100〖〗18712〖〗北京翰海〖〗春1276号〖〗明弘治“黄地青花花卉盘”〖〗D262〖〗180—300〖〗17613〖〗北京翰海〖〗春1365号〖〗元末明初“青花缠枝莲大罐”〖〗H483〖〗160—200〖〗17614〖〗北京翰海〖〗秋947号〖〗明宣德“青花十龙花口洗”〖〗D21〖〗120—180〖〗16515〖〗中国嘉德〖〗秋399号〖〗齐白石《山水》册12开〖〗325ⅹ355〖〗150—180〖〗159516〖〗北京翰海〖〗秋330号〖〗徐悲鸿《五马图》〖〗955ⅹ705〖〗150—200〖〗159517〖〗北京翰海〖〗秋615号〖〗王《艺圃图》〖〗345ⅹ1905〖〗130—200〖〗15418〖〗北京翰海〖〗春697号〖〗陈洪绶《花鸟》册〖〗12开215ⅹ16〖〗120—180〖〗137519〖〗中国嘉德〖〗春432号〖〗张为邦《乾隆御骑图》〖〗136ⅹ270〖〗30—40〖〗133120〖〗北京翰海〖〗春403号〖〗李可染《娄山关诗意》〖〗186ⅹ1115〖〗120—180〖〗13221〖〗中国嘉德〖〗春1023号〖〗清乾隆“紫檀雕缠枝莲纹平头案”〖〗94ⅹ260ⅹ52〖〗20—30〖〗13222〖〗中国嘉德〖〗秋409号〖〗徐悲鸿《三骏图》〖〗825ⅹ108〖〗80—120〖〗13223〖〗北京翰海〖〗秋292号〖〗张大千《观音》〖〗222ⅹ74〖〗120—180〖〗13224〖〗中国嘉德〖〗秋1027号〖〗康熙“青花釉里红摇铃尊”1对〖〗H23〖〗100—150〖〗127625〖〗中国嘉德〖〗秋38号〖〗陈逸飞《多梦时节》油画〖〗180ⅹ180〖〗80—100〖〗126526〖〗中国嘉德〖〗春1328号〖〗陈逸飞《上海滩》油画〖〗200ⅹ150〖〗78—98〖〗122127〖〗北京翰海〖〗春402号〖〗张大千《观音》〖〗222ⅹ74〖〗80—180〖〗12128〖〗中国嘉德〖〗秋866号〖〗佚名□ 元末明初《说经图》3幅〖〗98ⅹ55〖〗35—50〖〗12129〖〗中国嘉德〖〗秋14号〖〗廖继春《风景》油画〖〗56ⅹ67〖〗150—180〖〗121 续表序号〖〗公司名称〖〗作品编号〖〗作品名称〖〗规格
(cm)〖〗预估价 (万元)〖〗成交价 (万元)〖〗备注30〖〗中国嘉德〖〗秋1216号〖〗清早期“黄花梨束腰雕花画桌”〖〗85ⅹ122ⅹ61〖〗40—60〖〗114431〖〗中国嘉德〖〗春226号〖〗张大千《槲树双猿图》〖〗183ⅹ94〖〗60—70〖〗111132〖〗中国嘉德〖〗秋320号〖〗徐悲鸿《花闹》〖〗129ⅹ7455〖〗75—85〖〗11033〖〗北京翰海〖〗春704号〖〗董其昌《古木清流图》〖〗1835ⅹ78〖〗45—60〖〗1089〖〗著录34〖〗中国嘉德〖〗春228号〖〗张大千“四时花木通景四屏”〖〗175ⅹ94〖〗100—120〖〗107835〖〗北京翰海〖〗春1587号〖〗清“田黄石螭龙方印章”〖〗35ⅹ35ⅹ9〖〗80—120〖〗1045合计〖〗〖〗〖〗〖〗〖〗〖〗70743〖〗在35幅超百万元的古今作品中,陈逸飞一人占了两幅,即《多梦时节》与《上海滩》,足见陈逸飞油画作品的实力。 1999年中国艺术品拍卖会超百万元的作品共25幅,陈逸飞的《浔阳遗韵》名列第7名。 1999年中国艺术品拍卖会超百万元的作品统计表序号〖〗公司名称〖〗作品编号〖〗作品名称〖〗规格 (cm)〖〗预估价 (万元)〖〗成交价 (万元)1〖〗北京翰海〖〗秋853号〖〗黄公望《秋山图》卷〖〗26ⅹ241〖〗600—800〖〗5282〖〗中国嘉德〖〗秋216号〖〗李可染《万山红遍》〖〗69ⅹ45 〖〗100—150〖〗4073〖〗北京翰海〖〗秋143号〖〗傅抱石《文会图》〖〗141ⅹ3635 〖〗380—500〖〗3854〖〗北京翰海〖〗春682号〖〗沈士充《仿宋元十四家笔意》〖〗305ⅹ7655 〖〗180—280〖〗3715〖〗北京翰海〖〗春809号〖〗郎世宁《山水人物册》〖〗19ⅹ26 〖〗180—300〖〗3306〖〗北京翰海〖〗春460号〖〗傅抱石《茅山雄姿》〖〗1065ⅹ2775〖〗240—350〖〗3087〖〗中国嘉德〖〗春38号〖〗陈逸飞《浔阳遗韵》〖〗1296ⅹ1498〖〗280—380〖〗2978〖〗北京翰海〖〗秋836号〖〗吕纪《斑鸠红梅图》〖〗170ⅹ975〖〗70—120〖〗2319〖〗中国嘉德〖〗秋675号〖〗陈洪绶《花鸟湖石草虫册》〖〗12开22ⅹ16〖〗190—200〖〗22010〖〗北京翰海〖〗秋759号〖〗陈洪绶《花鸟册》10开〖〗28ⅹ23〖〗160—220〖〗20911〖〗北京翰海〖〗秋842号〖〗文征明《仿倪瓒山水卷》〖〗26ⅹ513〖〗180—250〖〗17612〖〗中国嘉德〖〗春200号〖〗李可染《漓江归帆图》〖〗955ⅹ173〖〗200—260〖〗17613〖〗中国嘉德〖〗秋18号〖〗吴冠中油画《红莲》〖〗100ⅹ735〖〗80—100〖〗13214〖〗北京翰海〖〗春462号〖〗徐悲鸿《巴人汲水图》〖〗298ⅹ615〖〗180—280〖〗13215〖〗北京翰海〖〗春660号〖〗董其昌《鹊华秋色图》〖〗121ⅹ405〖〗55—80〖〗13216〖〗北京翰海〖〗春711号〖〗王石谷《山水卷》〖〗355ⅹ4465〖〗70—120〖〗12117〖〗北京翰海〖〗秋287号〖〗傅抱石《琵琶行》〖〗177ⅹ46〖〗120—160〖〗12118〖〗中国嘉德〖〗秋237号〖〗傅抱石《东山携妓图》〖〗109ⅹ61〖〗150—180〖〗12119〖〗北京翰海〖〗秋486号〖〗徐悲鸿《五马图》〖〗955ⅹ705 〖〗100—150〖〗1125续表序号〖〗公司名称〖〗作品编号〖〗作品名称〖〗规格 (cm)〖〗预估价 (万元)〖〗成交价 (万元)20〖〗中国嘉德〖〗秋170号〖〗齐白石《荷塘双鸭》〖〗202ⅹ100〖〗80—100〖〗11021〖〗北京翰海〖〗春684号〖〗文征明《落花图并诗》〖〗23ⅹ174〖〗100—150〖〗11022〖〗中国嘉德〖〗春688号〖〗张宗苍《雪狮联句图》〖〗173ⅹ111〖〗55—75〖〗107823〖〗北京翰海〖〗春436号〖〗齐白石《花卉草虫四屏》〖〗100ⅹ34〖〗100—120〖〗104524〖〗北京翰海〖〗春801号〖〗邹一桂《翠云山房图》〖〗150ⅹ67〖〗36—50〖〗102325〖〗北京翰海〖〗春803号〖〗方 琮《山水图》〖〗204ⅹ910〖〗60—80〖〗1001(《美术观察》2000年第4期,第72页) 这些超过百万元作品的作者多已作古,只有陈逸飞、吴冠中等人依然健在于世。 《美术观察》2001年第3期提供的一组数字,是绘画、书法、陶瓷历年拍卖以来总前10名,这里只录中国油画拍卖总前10位成交价的情况。 中国油画拍卖前10位成交价排行榜 序号〖〗时间(年)〖〗拍卖地〖〗作者〖〗作品名称〖〗成交价(万元)1〖〗1997〖〗香港〖〗刘宇一〖〗良辰〖〗2300(港币)2〖〗1995〖〗香港〖〗刘宇一〖〗瑶池会仙图〖〗1080(港币)3〖〗1994〖〗香港〖〗刘宇一〖〗女娲之歌〖〗888(港币)4〖〗1993〖〗香港〖〗刘宇一〖〗良宵〖〗836(港币)5〖〗1995〖〗北京〖〗刘春华〖〗毛主席去安源〖〗604(人民币)6〖〗1991〖〗纽约〖〗吴冠中〖〗江南村镇〖〗50(美元)7〖〗1998〖〗香港〖〗陈逸飞〖〗罂粟花〖〗387万(港币)8〖〗1999〖〗上海〖〗陈逸飞〖〗春风沉醉〖〗385(人民币)9〖〗1999〖〗台北〖〗朱沅芷〖〗吹笛手〖〗1435(台币)10〖〗1999〖〗台北〖〗吴冠中〖〗北国风光〖〗1270(台币)在前10位的作品中,陈逸飞占了其中两幅:《罂粟花》和《春风沉醉》。
关于中国油画艺术的市场情况,北京春夏翰墨画廊负责人林松在《油画艺术市场的异军突起》一文中作过比较全面的分析。关于油画艺术市场兴起的原因,他认为有四个方面,第一个原因是部分投资从传统书画市场投向油画市场,这是投资的适度调整,也证明目前的投资和收藏日趋理性和成熟;第二个重要原因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进步,新兴的产业阶层与白领阶层日益崛起,社会审美风尚的改换;第三个原因是中国油画艺术体系的自身成熟和发展;第四个原因是近年来拍卖业、画廊业等中介机构逐步走向规范化,大力推陈出新,与培养新兴的市场有关。 陈逸飞不是被画的价格抬起来的画家,早在70年代后期他就已经是中国油画的佼佼者,旅美10年他的画作也赢得了广泛的市场,他回来发展后油画价格继续上升,是他对油画艺术追求的结果,是理所当然的,符合艺术逻辑,也符合艺术市场的逻辑。 陈逸飞先生逝世后,2005年5月14日,在北京嘉德公司春季拍卖中国油画专场上,陈逸飞的《有阳光的日子》以440万元人民币成交,另一幅小尺寸的《周庄》也以198万元人民币成交。 2005年6月29日,在上海举行的陈逸飞专题拍卖会上,陈逸飞的成名作《大提琴少女》被一名场外买家通过电话委托竞拍以500万元的高价买走,加上10%的买家佣金,最终的成交价达550万元,创造了陈逸飞作品拍卖的最高价。 这预示着陈逸飞画作艺术地位和市场价格将继续走高。 华夏颂辞 陈逸飞向西方油画学习,深得其中的要义,具有高超的艺术技法,但他又区别于西方任何油画家,具有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风格。 西方人士一眼就能把陈逸飞的作品辨认出来,画面的深层沉淀着神秘的东方文化因素,渗透着华夏文化的心理特征,潜伏着炎黄子孙的东方灵魂。 旅居异国越久,华夏大地梦见得越多,乡思乡愁来得越密,最终返回祖国生活,心里踏实一些。 陈逸飞,有一颗华夏的心脏,一个东方的灵魂。 这就是为什么陈逸飞的画作比很多人的作品更具有震撼力和冲击波。 在任何情况面前,陈逸飞这颗中国心都没有丝毫的改变。他说,作为中国的艺术家,对祖国的河山,对自己的同胞,就是有着这种浓浓的感情。 陈逸飞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积累深厚,在世界文化中有着它无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中国文化是中国油画的基本资源,中国油画的优势还是要立足于中国文化。陈逸飞本人走得远见得多,主张向外国文化学习和借鉴,但他的立足点还是中国文化,他的画作是要在东西文化间寻找那种属于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灵魂。 他的一些画作,就是不动声色,无言的冷峻,无声的苦涩,但你慢慢品味,那里面隐藏着几丝温情。那些面无表情的女性形象,内里都埋着一段生活史和心灵史,那也是中国历史的一种艺术沉淀。 血管里流淌着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这是本质,不管经历过什么,都改变不了这颗中国心。祖国是那么博大,祖国又是那么具体,博大到不可触摸,具体到一草一木,博大的是心灵,具体的是画面,博大和具体相融会就是艺术。陈逸飞曾说,“我们的血管中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它随时都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只要你不刻意去改变它、破坏它,所以我的画被一些媒体评为‘西方的技术,中国的精神’。说到影响,不仅仅是艺术家,我觉得每个中国人都接受着中国文化的熏陶,你的许多日常生活日常活动,都可以构成美丽的画卷,你去一座庙游览,这庙本身就是一幅画,只是有的人感悟深一些,有的人容易疏忽。”(晓戎:《大画家的平常心》,《世界时装之苑》1997年第3期)他还认为,中国文化的其中一部分沉淀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每一个人的心上,每一个人的灵魂,每一个人的人格,是抹也抹不去,洗也洗不掉的。中国文化的另一部分沉淀在典籍里,沉淀在艺术中,沉淀在画作里,需要我们后人去研习和利用。 陈逸飞的画作具有古典文化的气息,诸多画作的立意来自古典诗词,他在古典诗词上下过功夫,吸收过历史文化的营养,是经过经典洗礼的。 德国批评家卡尔·鲁伯格称赞陈逸飞具有浓郁的中国式的东方韵味。“中国画家开始画油画不过一百多年的光景,但近年来进步迅速,令人惊叹不已。他们悉数吸收西洋画应有的质素,同时或多或少掺和了中国传统印记,作品呈现出引人注目的独立性和多样性。其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抽象的异体——从系列组画到极端的单色画——与超现实主义一样屡见不鲜。1946年生于浙江镇海的陈逸飞的绘画,在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中,弥漫出浓郁的中国式的东方韵味。”(卡尔·鲁伯格:《绘画:在东方与西方之间》)用“东方韵味”来表达是最合适不过的,内敛中还有几分淡雅,淡雅中还有几分忧郁。有一些作品,看似有一些浓艳,但浓艳里又添了几分哀怨。他把对中国文化的全部积累和体验都融进了他的绘画艺术中,一看就是中国油画,一看就是中国画家,是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陈逸飞坚信东方不败。
哈默则高度称赞陈逸飞的绘画艺术是完全中国化的。“尽管陈先生有较好的西方艺术和中国艺术传统的学院功底,他的作品却是完全中国化的。他的现实主义风格使他达到了更高的真实,超越了把主题归属于精神的再现,他因此具体化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内涵。他的绘画作品的东西方精神的融合是独一无二的,对此,唯有用艺术的方式、个人的活动在一定的范围内才可能表现世界民族之间相互交往的重要作用。我非常乐于把这位具有出色才能的艺术家推荐给那些从不熟悉他的人。”(阿默德·哈默:《略说陈逸飞的油画》,马钦忠译)中国的风格,中国的气派,中国的精神,加上西方油画精妙的艺术技巧,这就是陈逸飞,这就是陈逸飞的绘画艺术。 陈逸飞的画作总能见出中国式的东方灵魂,不管他画的是什么题材,这个灵魂总会闪现其间。陈逸飞的绘画,一个个板块,一个个系列,一个个形象,都绘进了东方的意境,华夏的气质,那一个个的形象其实就是陈逸飞的化身。 90年代后,陈逸飞的绘画风格变得更加粗犷,更加富有激情,但他的风格仍然具有中国特征,他的艺术意韵仍然是东方的。陈逸飞是炎黄子孙,东方之子。 艺术价值 陈逸飞绘画创作的三个阶段,跟他人生的阶段性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每个阶段的特点也比较鲜明。 学生时代的那些习作,我们把它视为练习之作,暂不列为一个创作阶段来研究。 第一个阶段,从1965年至1980年。1965年,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成立,陈逸飞提前两年毕业,成为创作室的专业创作员,他的创作从此开始,一直到1980年9月1日陈逸飞到美国开始新的生活。这个阶段,我称之为“黄河颂”阶段,其主要作品是《金训华》、《红旗》、《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主要是表现革命历史题材,风格上充满英雄主义色彩。 第二个阶段,从1981年到1992年。陈逸飞旅居美国并寻访欧美多国,创作上主要是水乡风景系列、音乐人物系列和古典仕女系列。水乡风景系列主要有《家乡的回忆——双桥》、《桥》、《童年嬉戏过的地方》、《二月》、《石经》等作品,音乐人物系列主要有《长笛手》、《二重奏》等作品,古典仕女系列主要有《浔阳遗韵》等作品。这个阶段,我称之为“环球颂”阶段,具有明显国际性大视野,从欧美的高视点返观华夏大地,不再像过去那么苍劲,多了几分优美。陈逸飞很乐意人们称这个阶段的作品是浪漫写实主义的。 第三个阶段,从1992年开始至2005年4月10日陈逸飞病逝,我们的叙述有时也会从1990年、1991年开始,因为陈逸飞从不断回国考察到回来发展,是逐步的,不会有具体日期的。 就绘画创作这个领域而言,上一个阶段的水乡风景系列、音乐人物系列、古典仕女系列仍在继续,在本阶段还有一些发展,但他主要是在海上旧梦系列和西藏系列上着力。 历来精细的陈逸飞画作,因为重返上海,多了几分老上海的气息,又因为常去青藏高原,就又多了几分粗犷的气度。 应该多说几句西藏生活体验和西藏生活沉淀。陈逸飞西藏系列的添加,比其添加其他任何一种系列,都具有更特别的意义。 西藏体验和西藏系列,不只是风格的丰厚,它还使生命质感发生变化,原先的雅致和精到,添加了强劲和硬朗,原先的简洁和清新,添加了苦涩和苍凉,实际上成了艺术生命的重要整合。 陈逸飞隐约感到了西藏体验给生命带来的变化。曾经连续8年,陈逸飞每年都要去西藏,有些年还去两次。如果不是感觉到这期间一些无法说清道明的指令和牵引,很难想象一个中年画家会对艰辛的西藏之行乐此不疲。 《山地风》(1994年)、《母亲》(1995年)、《父与子》(1995年)、《藏族人家》(1995年)等作品的相继出现,使人们不得不再次放慢速度来打量陈逸飞,打量陈逸飞这些西藏系列画作。 这些西藏题材的画作似乎比过去的作品少了一点什么,又多了一点什么。少了一点缠绵和浪漫,多了一点依恋和诚恳。《山地风》的画面传来一种惊异。画面上的人们在惊异于自然的不配合,把寒风冷意奉送给急行的人们。看着这画面,我们又惊异,急行的人中多是妇女和孩子,他们虽然刚刚惊异于自然,但那么坚定,来不及顾前顾后,相互无声地鼓励,勇往直前,到高原雪地的又一处。 《山地风》完成后,以286万元人民币拍卖成交,创下当时在世华人画家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人们一定从画面上看到了一些过去不曾见过的东西,真让他们感到了惊异。 可能还有一些潜伏在画面背后的更深层的东西。有人能感觉到,有人可能感觉到还有自己不能细化的朦胧的神秘的色彩。我感到这里有一种无以言说的宗教感。张丹曾经问过陈逸飞,怎样看待人性和宗教。陈逸飞这样说:“人是错综复杂的。人有时是很自私的动物,有掩饰、保护自我的本能,多少都有卑劣的一面。自我保护可以理解,而且需要,但不要以伤害他人为前提。多替他人着想,这大概多少有点宗教色彩吧!前不久读到了一篇宇航员写的文章,说到了太空后发现地球在整个宇宙中实在小得可怜,实在微不足道。人生苦短,经常想想那位宇航员的话很有必要。经常有朋友问我,你见了菩萨磕头,见了教堂也进,你到底信什么教?其实,不管什么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的意愿,就是让人更美好一点,让生活更美好一点。”(张丹:《把画笔延伸到银幕上》)陈逸飞从小跟着母亲到教堂礼拜,因此他对宗教就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感触,别人是一种神秘,他则是一种亲切。
宗教感一旦跟美感融在一起,就会构成一种难得境界。宗教的信念,宗教的仪式,都以美感为目标。如果你不曾信仰宗教,陈逸飞认为,可以通过美育来寻找这种美感的境界。他说:“蔡元培先生讲,美育可以代替宗教,我很相信。”(晓戎:《大画家的平常心》,《世界时装之苑》1997年第3期)陈逸飞的西藏系列是宗教感与美感相融合的艺术佳构。 陈逸飞的画有一种典雅和高贵。这典雅,以纯静为基调,有一种幽深的纯,有一种淘洗的静。这高贵,有历经岁月的内敛,有饱尝苦涩的自视。这典雅,这高贵,都沉淀为一个又一个内涵丰厚的人物形象。 这种艺术典雅气息,在西藏系列画作中得到比较完整的表现。他的画,典雅之中还有高贵。这典雅中沉淀有神明的圣洁,这高贵中沉淀有上天的神秘。他把西藏的山视为圣山,他把西藏的水视为神水。这山,这水,沉淀为画面形式,就是艺术的典雅,美学的高贵。这种高贵,来自他出生长大的高贵的知识分子家庭,来自养他育他的高贵的大上海,来自他旅美时期欧风美雨的洗礼,也来自青藏高原高贵的山,高贵的水,高贵的人,高贵的文化。 陈逸飞在创作中力图把画作绘就成一支歌,一首诗,追求一种情调和美感。生活是一支歌,生活是一首诗,艺术是生活酝酿的旋律,艺术是生活的美学升华,陈逸飞追求的就是艺术的旋律,美学的升华,将生活的画面沉淀为艺术的画面,将大地的声音升华为动人歌唱。他的每一幅画都是可以歌唱的诗章。 他给我们提供的那些动人的画面,让我们见到了江南水乡的浪漫情调,见到了旧时上海的风月美感,听到了一首高原藏区的颂歌,读到了一首古典韵味的仕女情诗。 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无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成为名作,成为经典,成为不朽之作。陈逸飞也想过这个艺术家的永恒难题。他说:“国内和我一样水平的画家很多,比我水平高的也有。我仔细想过,伟大的画,既要有时代性,又要有不朽性;没有时代性的作品,当代人不承认你,你就没有传播力度,也就很难传世;但是有的作品时代性很强,红极一时,后世默默无声,为什么?缺乏不朽性。就是人性罢。人的隐秘的、深藏的、千古不变的某些激励种群进化的属性、特性……”(胡展奋:《生命声色盎然》,《新民周刊》2005年第15期)我们现在不必使用“不朽”这些有些刺耳的词句,不过,我想,陈逸飞画作中确实具有人性的意味。他的一些画作是可以在美术史上流传的,因为那里面有一种永不褪色的人性魅力。不是有了人性内涵就能传世,但传世的画作大多表现和揭示了隐秘的人性人情。陈逸飞的画作,是历史中的人性,是文化中的人性,是人道中的人性,是时代中的人性。因此,这人性是动态的丰富的。不朽是什么?不朽就是动态中的艺术人性。 对陈逸飞画作的艺术地位,诸多画家和理论家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评价并不是艺术价值的唯一证明,但评价却是艺术作品在某一个阶段获得认可的重要依据。 德国著名理论家卡尔·鲁伯格写于1996年6月的《绘画:在东方与西方之间》,专文评述陈逸飞的艺术成就,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他的这种态度在作品里得到了体现。其女音乐家系列绝大多数以西方女性为主人公,画面处理不失传统,精确的技法归于他对西画锲而不舍的钻研,画家的作品于是被置于传统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美国与亚洲之间。这种不同寻常的二元组合乃是陈逸飞的特性所在。纵观近代美术史,先锋派与返祖现代派几十年来各领*,而对为数众多的观众来说,陈独立特行的风格在世纪末的出现正所谓此其时也。” 鲁伯格把陈逸飞放在世界画坛的大背景上加以评述,视之为国际间的重量级画家。陈逸飞的绘画艺术具有这样的国际艺术承受力。他站在中国看世界,看世界艺术,看世界文化,他又站在世界看中国,看中国艺术,看中国文化。他用中国的眼光画世界,又用世界的眼光画中国。他的画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是中国画家,也是世界画家。 著名美术评论家谢春彦对陈逸飞的画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谢春彦说:“他以他的油画、电影制作艺术而走向世界,把祖国的东方文明、历史情致,十分形象、真实、艺术地表述出来,被誉为‘浪漫的写实主义’,从而赢得了海内外的注目。从他的《红旗》、《黄河颂》、《开路先锋》、《鲁迅》、《攻占总统府》、《踱步》,到‘江南水乡系列’、‘音乐家系列’、‘风·雅·颂系列’、‘海上旧梦系列’、《山地风》,以至近期的新作‘西藏系列’、‘静物’……我们可以读到他的才华、激情、变化、精进,以及对于东西方文化的机智融会。此番,他开在家乡上海的回顾展,恰好向我们展示了作为当代艺术家一段与时代共进共荣的可贵历程。身逢盛世,陈逸飞是幸运的。他同时深知祖国和民族的强大兴盛正是他艺术不可或缺的后盾。”(谢春彦:《陈逸飞一析》,《海上文坛》1999年第3期)谢春彦认为,中华大地孕育了大画家陈逸飞,他的人生紧紧贴着中华大地,他的艺术紧紧贴着中华大地,他创作的一幅又一幅画是对中华大地的一次又一次的人生贴近,一次又一次的艺术浓缩。 著名画家王琦先生在《我看陈逸飞的画》一文中,对陈逸飞几个阶段的绘画艺术都给予了高度评价。王琦先生首先充分肯定了陈逸飞早期创作的艺术成就,然后对陈逸飞旅美阶段和归国后阶段给了高度评价。他把陈逸飞后两个阶段统称为“旅美后”,并充分肯定。王琦认为,陈逸飞把欧美的人物和风景画得格外鲜活,把中华的人物和风景画得那么深远,既有国际大画家高远的美学视野,又有中华画家的东方灵魂。王琦说:“陈逸飞是以一个地道的中国人的艺术面貌进入国际画坛的,他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与世界艺术对话。选择的模特儿或描绘的风景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人物或景物中表达出来的情感因素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陈逸飞的油画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油画,是具有艺术家个性色彩的油画,也是具有国际性的油画。”“在海外的华人画家中,陈逸飞无疑是最有成就、最具国际影响的人物之一。时值风华正茂的中年时期,以他广博的文化艺术修养、高超的表现技术、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以及锐意进取的创造精神,我们期待着他在今后的创作中爆发出更加灿烂的火花。”(《光明日报》1997年1月25日)王琦先生称陈逸飞是海外华人画家中“最有成就、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现在想来,陈逸飞是当之无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