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投向中国文物收藏界的重磅炸弹,预警中国文物遭遇空前大劫难
阴谋?陷阱?骗局 统统现形 淘宝?鉴宝?藏宝 妙在其中
谁在收藏中国:中国文物黑皮书
书讯
近期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谁在收藏中国:中国文物黑皮书》(定价35元)是国内第一部全方位揭秘中国文物市场真相的长篇纪实作品,这部耗费作者5年时光、走访近百位文博界专家、文物贩子、盗墓者、制假者的心血之作,无疑是了解中国文物市场水深水浅、水清水浊的窥视镜。更重要的是,作者想说明,在这滩浑水中,中国的珍稀文物正悄悄地流失海外,1天,4海关,仅5%抽检率,查获走私文物15512件,文物以这样的速度不断流失,我们经不住要问,中国还是文物收藏大国吗?若干年后,我们想要看看祖先留下的文物,是不是要远涉重洋呢?
书里,你可以看到因文物而一夜暴富的故事,比如:1988年端午节前后,北京城东潘家园地区,天蒙蒙亮,卖猪肉的老侯肉摊上来了一位东北老乡。怀里揣着一幅皱巴巴的古画,说老婆病重躺在医院里,要用这幅画换二斤猪肉给老婆补身子,老侯心肠软,割了五六斤猪肉给老乡,老乡扔下画走后,老侯也没太重视那画,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画被人发现并卖走,又后来这幅画出现在国外拍卖场上,价值1600万。至于老侯赚了多少,一直是个秘密,不过画被卖走后不久,他就在北京买了一套房,而且再也不卖猪肉了。
当然,你还可以看到因收藏而穷困潦倒、妻离子散的故事。比如,京城一位颇具灵气的年轻诗人,曾多次获得过文学大奖,经常在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光鲜亮相。除开文学创作外,他还开了一家文化公司,生意跑火。后来,因为偶然的机会踏入潘家园,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迷上了收藏,其结果是,先是女儿从贵族学校辍学,接着自己的公司关门,再是老婆离家出走,最后房子也被迫出售,年轻诗人守着一大堆自己收藏的“文物”疯疯癫癫的进了精神病院!
纪实作品,若是脱离了作者的亲历亲为,多少显得有点纸上谈兵,还好,我们不用为这点担心,因为书中所讲的很多故事都是作者乔装改扮后暗访得来,也就是说都是很刺激又信得过的真实现场。拿作者的“盗墓”经历来说吧,那可是实打实跟盗墓贼深更半夜、黑灯瞎火、荒郊野外“盗”来的,不像眼下流行的盗墓小说,里面再诡异再惊悚,也只是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罢了。
拍卖行,大伙儿想必知道,即便没有亲*卖过,也在电视上看到过:先是弄上一个精美的拍品,接着拍卖师宣布事项,然后你一声我一声的竞价,最后槌子响过,成交!像这样大张旗鼓、声势煊赫的场景,弄出来的拍品是真品应该无疑了吧?错!千万莫被盛大的场面吓到,这里面的水呵深着呢!拍假的,有!假拍的,更有!什么意思?拍假,就是所拍东西是假的呗!假拍呢,也很好理解,就是那些成交的拍品也是假的,它们大多数都被藏主抬高价格后自己买走了!
拍卖行猫腻太多,信不过,时下风靡的电视鉴宝总该靠得住吧,瞧,那鉴宝团的专家,不是某国家级的,就是某博物馆的,好几个坐在一排,够权威的了吧!咳,要是相信这个,那也活该被骗,谁又能确信那几个专家刚刚鉴定过的东西不是其中的一位刚从潘家园地摊上收来的呢?再说了,专家走眼的事儿还少吗?把河南农民烧制的陶俑当作汉代文物大量回收进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把赝品《牧牛图》当作著名画家吴作人的真迹开价25万元……
制假贩假的事儿在我们社会似乎太多,听了也不怎么稀奇,还是说点儿稀奇的吧。某年,香港拍卖市场上出现了一件鎏金无量寿佛,在场一位故宫里的专家觉得这东西很眼熟,仔细一想,可不得了了,那分明是故宫当年调拨给承德外八庙的国宝啊,馆藏的国宝竟然出现在了拍卖会上,还有比这更令人惊讶的吗?
骇人听闻的事情除了这件,还有其他,走私!电影上,走私犯们偷偷摸摸,黑西服、黑领带、黑裤子,一副黑社会的装扮,现实中,可不这样,人家走私犯过海关,那个叫轻而易举,随便找个往返香港内地两地的菜农,往菜担子中一放,就轻松过关了,用行话讲,这叫“带工”,更厉害的,直接往轿车后备箱一扔,遇上海关查问,说是卖了几件仿品作纪念,也轻松过关……
多余的不说了,还是留待读者自己看吧,掘墓盗宝如同囊中取物,国宝仿制怎样以假乱真,千年瑰宝如何惨遭劫掠,万年圣物怎样走私英伦,黑市交易如何一夜暴富,拍卖会上什么价值连城,电视鉴宝怎样暗藏玄机,鉴定专家为何指假说真,一桩桩黑幕重重的文物交易、一个个骇人听闻的古玩骗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国宝之战,尽在《谁在收藏中国:中国文物黑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