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寻有灵“犀”—专访犀角雕收藏大家霍满棠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8-27 16:00:17 | 出版社: 内蒙古日报社

 
清康熙 犀角雕

数百年来,犀角雕的上乘之作一直犹如凤毛麟角。中国本土的犀牛早于公元前500 年已绝迹,传世犀角器大多产自印度、爪哇、马来半岛和非洲,进口后交由巧匠加工并进献豪门贵胄,是极具异域风情的艺术品。如今,传世犀角雕极为稀缺,估计总数不超过4000 件,因此上品犀角雕更加炙手可热。在2008年5月,香港佳士得曾推出 “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 (I)”,上拍的31件精品中有多件拍品以原先估价的两倍成交。今年5月,香港佳士得再接再厉推出第二场“松竹堂”专拍,呈献30 件明末至清朝中期的犀角雕刻杰作。这两个专场,均可谓凝聚了松竹堂主人——霍满棠先生30余年的收藏心血,其中自然型雕犀角杯是经典的主流。明清犀角雕的器形多呈自然马蹄杯;又因犀角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有一条浅浅的纵向凹槽和一棱凸起的筋脉(称为天沟地岗),因此,明清时期的自然形犀角杯,就利用天沟作杯的流口,地岗作杯的把柄。此次专拍还有十分独特的人物圆雕以及三弦瓶的造型,都是难得一见的典藏级重器。

霍满棠先生原籍广东,出生于香港,成年后赴纽约求学。由于家族经营中药材生意,“因缘际会”,心有灵“犀”,他逐渐成为华人中首屈一指的犀角雕私人收藏大家和研究者。

《艺术与投资》:根据您多年的详细统计,传世犀角雕全球不足4000件。它们目前主要散布在哪几个博物馆内以及私人藏家手中?

霍满棠: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博物馆具有一定规模的犀角雕收藏。首当其冲的是爱尔兰切斯特•贝蒂博物馆(Chester Beatty Library)。Chester Beatty是一位美国人,早年去爱尔兰开矿发家。当他富有了之后,特别喜欢东方艺术品,包括中国、泰国、菲律宾、印尼等地的东西。在17、18世纪(康熙年间),也是中国出口茶叶和瓷器最繁盛的时期,同时有犀角雕去到欧洲。后来,贝蒂发现了中国的犀角雕,十分钟爱,就陆续买下不少。以至于这个博物馆藏有100多件犀角雕。前几年由于经费问题,此博物馆不得不关闭,而这批犀角雕收藏也被捐赠给爱尔兰国立博物馆。

美国的情况则是,哈佛大学博物馆有60多件,芝加哥艺术研究院(Chicago Art Institute)和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Chicago Natural History Museum)以及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也有一定的藏品数量。

中国的北京故宫,原来也有几十个犀角雕,后来香港收藏家叶仪医生又捐给北京故宫一批自己的珍藏,所以现在北京故宫的犀角雕应该有120件左右。上海博物馆也有几十件。此外,南京博物馆有4件,沈阳博物馆有2件,其它大部分内地的博物馆都没有。

但是台北故宫只有4件雕刻完好的犀角,另有36件当年从北京故宫带走的犀角原材料。连未雕刻的原料也一并被带走了,可见犀角之弥足珍贵。

此外,英国大英博物馆:约六件;伦敦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约二十件英国Durham大学东方艺术馆:约二十件;荷兰鹿特丹博物馆:约三十五件;香港艺术馆:约数件;日本大阪市立博物院:仍有少量藏品。

私人收藏家,有名的当属刚才提到过的Chester Beatty,还有在巴西生活的德国人阿诺德•安霍(Arnold Arnhold),以及著名的老牌华裔古董商仇炎之的儿子仇大雄(Frank Chow),巴黎的Gerard Levy先生,香港的刘木菊女士都有不小的犀角雕收藏。而新近的收藏家中,台湾的潘文华先生也对犀角雕着力用心。

犀角雕是权贵与地位的象征,难以入土保存,现存犀角在材质、雕工都是万中求一。

1  2  


下一页朱德群的艺术及市场现状简析上一页匀速向前:蔡志松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与投资第五期
· 匀速向前:蔡志松
· 寻有灵“犀”—专访犀角雕收藏大家霍满棠
· 朱德群的艺术及市场现状简析
· 素描行情悄然升温
· 睿芙奥艺术集团在香港举行常规拍卖
· 中国当代绘画走过的三十年
· 金融危机万岁
· 艺术投资基金:鱼和熊掌能否兼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