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北京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国际论坛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9-06 10:20:25 | 出版社: 内蒙古日报社

时间:2010年5月19日—5月22日

地点:北京墙美术馆

如何讨论艺术批评何去何从 ——第二届中际论坛述评

5月19日至22日,2010年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国际论坛”集合中西方多位学者,在墙美术馆连续四天密集讨论。相比前一年“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这样宏大宽泛的主题,此次提出的“艺术批评何去何从?——中国和西方艺术批评中的问题”在指向的范围上有了明显的收缩。由美方代表詹姆斯•艾金斯(James Preston Elkins)、蒋奇谷和中方代表朱青生联合组成的学术主持团队对主题的确定,显示出全球艺术领域都在遭遇相似的尴尬局面,即当代艺术批评整体式微。中国作为一个正处于现代转型阶段又受到全球化浪潮裹挟的国家,对于艺术批评反思和重构的要求更加迫切。中国批评界正逐步形成共识,不能停留在现象层面,而要从理论根基抓起,正本清源(如去年批评家年会的主题为“艺术批评的现有方法以及批评家的伦理与规范”)。不可回避,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所使用的理论、术语、方法论或多或少都来源西方或受西方影响。时至今日,必须检验这种外来因素与本土文化的嫁接是否成功,并且论证可以拓展的空间——这就是提出第二届中际论坛学术主题的根本动意。方法论层面,要探讨西方的理论与方法如何被中国引用并且有哪些误用和改造;差异性层面,要探讨中西方传统与现实差异所造成的艺术批评实践中的不同选择。

论坛采取大会主题发言、分组讨论、圆桌会议三部分相结合、互为穿插的形式。大会主题发言可以看作是对整个会议结构框架的搭建。中方学者的演讲体现为如下几个层次:首先,从西方的角度分析西方的问题并引申到对中国的影响(高宣扬);其次,中国对于西方方法的引进、实践(易英、王春辰、李建群);第三,中国传统和自身特点在批评中的作用(盛葳、邹跃进、蒋奇谷);第四,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实践中正在发生的情况(唐克扬、滕宇宁、李心沫)。第五,推进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观念与尝试(朱青生、黄专)。

西方学者的发言对广泛意义上的“批评该怎么办”提出疑虑和对策。归纳起来:艺术批评在全球性危机中的整体境遇和表现(詹姆斯•艾金斯James Elkins);如何处理艺术批评与价值判断之间的关系(戴德里•奇迪德里希森Diedrich Diederichsen);多元化语境中艺术批评应具有怎样的新策略(阿斯特丽德•维格Astrid Wege);如何在吸引公众兴趣和保有专业性的双重取向中取得平衡(彼得•普莱庚斯Peter Plagens);针对当代艺术的激烈实践,批评是否有无法逾越的边界(理查德•梅耶Richard Meyer);艺术杂志在批评上该保持怎样的立场(彼得•菲茨吉拉德Peter FitzGerald);基于“当代性”的特点,建立西方和中国当代艺术之间可互动的多话语批评方式(保罗•格莱德斯顿Paul Gladston)。

大会发言排列出批评各方面的问题,而分组讨论和圆桌会议上的辩论更加激烈。除了针对主题发言的评议总结和继续延伸,论坛专门安排的个案研究环节,即西方对谷文达的批评以及中国对基弗(Anselm Kiefer)批评对比,无疑最具体地展现出中西方批评之间的差异。对规定问题有的放矢的陈述使双方对话的意图和思考的线索更为清晰。两场圆桌会议则采用闭门讨论的方式,分别请到中国艺术行政领导以及资深批评家到场,所谈问题涉及国家政策、艺术管理、批评实践等个方面。

此次中际论坛在总体的设计和细节安排上,可谓精心致至,而通过这种国际化的信息交互和思想交锋,暴露出的问题更为实质。一方面,艺术批评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市场冲击、独立性缺失、方法论陈旧的困境中。另一方面,真正意义上的中西方交流仍存在极大障碍。究其原因,双方对对方的传统演进、现实处境尚缺乏认知,不清楚本文化之外的领域在发生什么、讨论什么、其意义何在;对概念理解、界定、使用的偏差导致对问题的探讨往往处在不同层面,无法针锋相对;语言在翻译过程中,无法保证对原先思想表达的准确易懂的传达。

尽管如此,对话仍然是沟通不同文化的最直接途径,仍然迫切,只是如何实现有效的对话还在艰难的摸索中。类似于中际论坛这样的国际活动“不是请外国人来给中国看病”(朱青生语),而是帮助中国扩大对内外环境的全面了解,在引入世界最先进思想成果的同时,保持中国独立思辨的立场,平等地讨论,以求当代艺术在批评、艺术理论和艺术史学研究方面的更多可能,促进中国艺术的发展和艺术的学术推进。

下一页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媒体实验室启动仪式暨国际媒体艺术与设计实验室论坛上一页论阿尔弗雷德•雅里剧团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当代艺术与投资第七期
·
· 高士明对话艾萨克•朱利安与马克•纳什
· 在全球景观国家“装置”的语境中重写艺术史—— 《双倍无限:过去二十年回顾》研讨会
· 专访“Arthub亚洲”总监乐大豆(Davide Quadrio)
· 艺术世界中的思想与行动
· 关于“道德”项目第八幕的策展手记
· 关于“道德”的对话--《METROPOLIS M》杂志对“道德”项目策展人胡安•盖坦的访谈
· 关于“道德”项目
· 角落里的光
· 我的大学(1990-2010):刘大鸿与双百工作室
· 大学这个单位——左靖与刘大鸿的对话
· “我”的纪录片
· 论阿尔弗雷德•雅里剧团
· 北京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国际论坛
·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媒体实验室启动仪式暨国际媒体艺术与设计实验室论坛
· 绝对皮娜——关于一位伟大舞者的影像
· 中园:一种独特的中国生态乌托邦
· 都市传奇
· 解放——相对的意义